面向未来的教育机遇就在当下

2020-12-06 10:26李爽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芬兰信息化课程

李爽

教育从产生以来,就一直在朝向未来的教育中求索当下的教育之路。从来没有一条现成的路线、没有一条绝对成功的路线可以遵循。世界各国都在根据本国的传统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实力和教育观念寻求和探索着更适合本国人民需要的教育发展之路。

一、阅读背景

1.李军校长发展共同体的阅读引领。李军校长发展共同体,是2019年6月由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干训部组织成立的具有大视野、大格局,具有超前思维、创新意识的10位校长发展共同体之一。我有幸成为该共同体的一位成员,在李军校长的引领下,在共同体成员的相互支持和鼓励下,通过理论学习、课题牵动、实践探索、碰撞交流、深度阅读等方式,使得共同体成员校长的治校能力、工作水平和工作实力都获得了一定的提升。

李军校长隆重推荐的这套丛书,让我们有机会深入地了解各教育强国的基础教育发展的过去、当下和未来,对于如何促进所在学校、所在区域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启示,实在是受益良多。

2.“G20国家教育研究丛书”出版背景及G20的影响力。从国内外来看,把G20(20国集团)国家的教育作为研究课题,将世界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集中地比较研究,本套丛书是首创。这套丛书不拘泥于国别,把国别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放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展开,并与国际教育潮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本套丛书具有21世纪的时代特征。

G20,即20国集团,由美、俄等8个发达国家,加上中国、澳大利亚、韩国等11个新兴工业国家以及欧盟组成。G20总人口约40亿,GDP占全球经济的90%,贸易额占全球的80%。G20教育发展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各国教育发展的得与失,可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芬兰基础教育》概述及重点关注的三个话题

我在阅读《芬兰基础教育》一书时,一方面增加了对芬兰教育的整体性发展过程的了解;另一方面,结合工作需要和课题研究需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对芬兰教育的过去、現在和未来的思考,即“芬兰基础教育奇迹的探因”“芬兰与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比较”“应对21世纪基础教育的挑战”。

1.《芬兰基础教育》概述。

主要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1)芬兰基础教育改革。具有内容全面,参与人员广泛,稳定持续,注重统筹规划与层层落实;有深度、有长度、有宽度,秉持公正性,尊重多样性,用人多元化,注重继承性等突出特点。

(2)基础教育现状。芬兰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多元化和个性化。芬兰学校班额较小、师资力量强大、对学生的评价理念先进,不放弃每一名学生。这些成为芬兰基础教育特色和亮点。

(3)芬兰基础教育奇迹。21世纪以来,芬兰在OECD所开展的历届国际学生学业测试项目(PISA)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一度被视为世界教育奇迹。芬兰基础教育一直兼顾质量、公平与效率,使其备受世人瞩目。

(4)芬兰基础教育管理。芬兰中小学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多自主权。

(5)芬兰基础教育管理。芬兰将社会价值观念和发展变化融入课程,将教育、科学、技术等发明创造融入课程,使其教育成果显著。

(6)芬兰基础教育教学。芬兰教育尤其重视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教师将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视为任何有意义的教学的基础。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关心、爱护学生,使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

(7)芬兰基础教育评估。芬兰教育评估的核心不在于监督和比较,而在于促进每个学生更好地发展。其教育评估的目的不是为了管理控制教育提供者;不是为了排名和竞争;教育评估的信息面向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庭,尊重隐私;教育评估不实行官僚的问责制。

(8)芬兰基础教育师资。PISA项目国际协调员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说:“教育系统的质量不会超过其教师的质量。”芬兰教育成功的背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高质量的教师。芬兰教师教得少,但教得好。

(9)芬兰政府如何应对21世纪基础教育的挑战。芬兰将更加注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校长和教师应当结合信息技术对教学和学习带来的变化,与学生及家长开展更为密切的合作,为每个学生制订更加适切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教学和学习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2.三个重点关注话题。

(1)芬兰基础教育奇迹的探因。重视学习和教育的文化传统;公平高质的受教育机会,“平等、品质、公正”是芬兰基础教育的真谛;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合理兼顾;高质量的师资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坚持独特的教育发展道路,教学和学习的个性化、鼓励创造性地学习、允许课程灵活化设置,从来不开展大规模的标准化测试;相对单一的民族和互相信任的社会文化;社会福利制度健全,提供免费校餐、交通支持、医疗和健康服务等;学校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学校建筑和学校环境设计充分体现出科学性与创造性、现代气息与人文教育气息;快乐的学习环境,学校的教学是开放的,学习场所干净整洁,师生关系和谐,没有考试压力;多元化的学生支持系统,包括一般性支持、强化性支持、特殊支持。

(2)芬兰和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比较。

两国义务教育阶段周课时量比较:

由上面的几组数据的对比,我们会发现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国家意志、教育目标都将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中有鲜明的体现。通过了解其他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以及对其背后理念的深入分析和思考,对于完善和改进本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会带来很多启迪。

(3)芬兰未来教育框架。

下图为芬兰基础教育未来课程模块构成图示和芬兰基础教育整合式发展图示:

从上面的图表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芬兰基础教育未来课程模块和整合式发展理念的外在表现,非常清晰、具体,指向性和针对性更强。中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尤其需要类似构想,以期有效、可视、可操作性地改善当下的基础教育现状。

三、启示

1.文化、制度、观念必将持续影响各国教育发展。纵观各国的教育发展的历史、当下和未来,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都无法逃脱本国文化、制度、传统、观念对教育发展的深远影响。

2.混合式学习正在有力推动学校课程建设的步伐。

无论是在线学习,还是在校学习,我们都不得不思考,学习到底以谁为中心?课程资源如何提供选择性?学习过程如何实现个性化?学习评价的方式和途径?特别是伴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施,将形成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从上图中,我们不难发现,日趋成熟的混合式学习将在客观上推动学校的课程建设,既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忽视教师的教学需求,来满足学习者、教育者日益提高的个性化需求,将为个人的教与学的最优化提供最好的机会。

3.教育信息化正在改变课程资源和学习空间样貌。

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正在随着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变得越来越关键。教育的颠覆性创新的尤其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助力,原有的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对教育的延续性创新上,未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教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将迎来教育的颠覆性创新的可能,我们恰逢这样一个可能提前来临的时代,这是对教育人的挑战,也是给予教育人的机遇,更是教育走向未来的主动出击。

从上图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仿佛就在昨天,又仿佛无处不在,教育信息化对世界各国教育的影响皆如此。从三代远程教育的课程呈现方式中,我们将深刻地感受到技术对课程的影响和改变超乎想象。无论是在校学习、在线学习,还是混合式学习,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MOOC、SPOC都是结合现有的学习环境进行的延续性创新或者颠覆性创新。

因疫情而催生的线上教学这一事件将有可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表面上看,是技术改变教育,实质上是关键事件推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新冠疫情的蔓延,加快了在线教学走入正式学习的进程。都说科技改变生活,正如技术改变教育,这些都与科技与技术的发展进程紧密相关,更与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与无形较量紧密相关。未来的学习必将向尊重学习者的个性,提供多元的学习环境,配置个性化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日益提升的“社会性的学习、没有束缚的学习、高度数字化的学习”需求的方向改进。

编辑/李    莉

猜你喜欢
芬兰信息化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在芬兰坐火车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