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解读和教学建议

2020-12-06 10:26关锡昌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生动口语词语

关锡昌

一、要点解读

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3篇课文,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感受生动的语言”是继第一单元“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和第二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之后,再次关注文章的语言。“生动”与“新鲜感”“难懂”有区别,也有联系,“感受”与“关注”“理解”体现对语言的把握角度和达成目标的不同。3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语言的生动性,《大自然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父亲、树林和鸟》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带刺的朋友》引导学生体会称呼中蕴含的情味。

语文要素的另一个要点是“积累喜欢的语句”。关于“积累”,学生并不陌生,二年级上册已经进行了“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的学习,本单元积累以“摘抄”作为重点内容,梳理出摘抄的基本方法。比如:随机摘抄好词佳句;归类摘抄;摘抄时写下感受,把特别喜欢的语句背下来;摘抄时注明出处。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习作题目是《我有一个想法》,意在引导学生将目光放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并对一些事表达想法,所以本次习作要将重点放在现象和想法的写作上。习作与口语交际话题紧密联系,口语交际为习作做好了铺垫,从说到写,循序渐进。

二、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时,要把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有机融合,把阅读与积累无缝链接,把口语交际和习作恰当关联,关注语言形式,关注积累方法,关注情感体验。

1.感受语言形式的多样性,指导分类积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语言的生动体现在语言形式的多样性上,大量的拟声词、叠词和特殊的句式,为学生感受语言生动性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如何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呢?教学中,可采用为语句分类的形式,把词语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理解、分类朗读、分类积累,使学生既感受了语言的生动性,又锻炼了思维,同时掌握了分类积累的方法,语言、思维、方法齐头并进,一举多得。

2.感受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图文结合积累。

语言表达的丰富性是语言生动的另一种体现。丰富的表达会使被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立体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父亲、树林和鸟》 一课,多处使用了修饰语连用的形式,增加了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传递了更为丰富的体验和情感。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修饰语连用的语句,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表演、有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体会课文语言的丰富,进而感受语言的生动。同时,采用思维导图等图文结合的方式,增加词语学习的逻辑性和积累方式的直观性。

3.感受语言情感的变化性,放手自主积累。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灵魂。本单元的3篇课文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浸透在字里行间,教学中要把情感体验融合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避免贴标签式的说教。特别是《带刺的朋友》一课,从课题中 “朋友”的称呼,到文中对刺猬称呼的变化,情感随着称呼变化而变化,喜爱之情逐步加深,体现了对这位“朋友”的特殊感情。教学中,要抓住这一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朗读等方式体会情感的变化。在积累方面,有了前两课积累方式的铺垫,本课放手让学生自主积累,体现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原则。

4.利用表达内容的关联性,指导发表想法。

口语交际是语言的口头表达,习作是语言的书面表达。教学中要重视习作与口语交际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和习作“我有一个想法”两个内容,紧紧围绕发表自己“想法”的重点展开。口语交际中,重在把看法说清楚,为习作做好铺垫。习作教學中,要做好与口语交际成果的有效衔接,侧重写清楚现象和想法,强调表达的条理性。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生动口语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一枚词语一门静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