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纸材拓展的有效运用方法探讨

2020-12-06 10:26陈梦迪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手工课玩偶折纸

陈梦迪

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还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指导学生亲手制作出精美的手工制品,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纸材具有使用便捷、取材容易的特点,是小学美术手工课程的重要教学材料,在现阶段的手工课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大胆发挥纸材简单实用、造型灵活的特点,拓展及创新纸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方式。

一、注重报纸玩偶课程设计

空间形态在美术手工课领域通常指通过揉、捏、粘合等方法将多张平面类型的纸材进行人为组合,形成球体、柱体、不规则几何体等具有质感的空间立体形态。当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手工制作基础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仿制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报纸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一种非常容易获取的纸材。其质地比较柔软,易于塑型,非常适合作为空间立体手工制品的制作材料。将报纸应用到小学美术手工课程教学中,开展《报纸玩偶制作》课程,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想象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

以《制作报纸小熊》这节课为例。课前,需要学生准备以下制作材料:废报纸、颜料、画笔、胶带、纸张胶水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以下制作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小熊玩偶制作:第一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小熊图片,并结合图片,向学生介绍玩偶小熊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主体形状及大小关系,使学生对即将制作的玩偶产生整体意识;第二步,指导学生按照上一步的讲解,将报纸团成小熊玩偶的各个组成部分,然后用胶带将这些“零件”简单固定,避免报纸团回弹产生结构变形;第三步,把准备好的各小熊身体部位,用纸张胶水、小木棒、胶带组合到一起,形成粗略化的小熊玩偶;第四步,用剩下的报纸,捏出2个扁圆片和1个小圆球,分别作为小熊的耳朵和尾巴,并用同样的方式固定在玩偶主体上,至此报纸小熊玩偶已经基本制作完成;最后一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颜料和画笔,赋予小熊玩偶自己喜欢颜色,引导学生制作出不同颜色的小熊报纸玩偶。

二、注重折纸拼画课程设计

折纸拥有多种拓展运用形式,在传统手工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指导学生进行纸鹤、纸船、纸星星的折叠制作,因此,现阶段美术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点,深化纸材的拓展运用,将原有折纸教学进行深化与创新,将其纸材拼花进行融合,开展“折纸拼花手工制作课程”,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纸材的质地和颜色特点,自由发挥,将折叠出的纸质作品与剪裁出的纸质拼花作品进行整合,创作出更加新颖、有趣的作品。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融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童话故事。这样的形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将平淡无奇的纸张变成生动形象折纸作品的乐趣;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童话故事营造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艺术思维能力。

以《折青蛙》这节手工课为例,教师可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以下模式的创新。第一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然后结合故事,提出“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我们帮它们做一个妈妈出来好不好” 。通过此课前导入环节,创设童话故事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步,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的绿色彩纸,跟随老师一起,学习折青蛙;第三步,指导学生拿出几张绿色、红色、粉色等不同颜色的彩纸,按照脑中的想象,裁剪出荷叶、荷花等元素;第四步,给每个学生发一张40厘米长、30厘米宽的白色硬纸板,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彩笔在纸板上画出小蝌蚪、小鱼、水草、鹅卵石等元素;最后一步,将之前制作好的纸青蛙、荷叶、荷花粘在画好的硬纸板上,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三、注重剪纸拓展课程设计

剪纸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挥、想象力、抽象思维等能力的使用和成长,学生在学剪纸的过程中就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许多学生都接触过剪纸,但是一般也只是进行简单的裁剪或者是见过一些简单的剪纸作品,学生还缺乏剪纸方面的具体学习。想要更有效地进行剪纸教学,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人最好的教师,也是学生学习最大的驱动力。教师可以亲自为学生演示剪纸操作,拿出一些好看的、有趣的剪纸作品吸引学生,也可以寻找各种教学资源,如关于剪纸的动画、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进行更详细的了解,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提起兴趣进行剪纸的学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对各种剪纸操作以及剪纸作品发出惊叹,他们很难想象简单的操作中蕴含的艺术魅力。

在剪纸教学中教师需要首先教会学生用对称轴,发挥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各种剪纸技巧,并且进行想象力的引导,让学生在作品中体现自己的审美观念。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各种对称图形,也可以让学生细心观察教室中的花瓶、花朵等,可以在课件中展示各种具有对称性的美好事物。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剪一些比较简单的东西,如圆形、树木、花朵,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创作。学生通过大量的剪纸训练逐渐对操作技巧更加熟练,并且提升了审美水平。学生裁剪出的各种优秀作品也可以进行分享,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注重纸材拓展课程设计

新時代的小学美术手工教学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纸艺作品的艺术感悟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创意、材质、手法等方面欣赏其美术特征。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纸材的多元化拓展应用,进行生活化场景的引入,引导学生进行贴合生活、富有情趣的纸艺制作。

在开展手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些纸艺作品,例如:窗花、纸塑、剪纸拼花等,通过引领学生进行图片欣赏,提升学生对于纸艺作品的学习兴趣,然后再结合某张图片进行详细的纸艺制作手法讲解。以《百合幽香》这个折纸作品为例,教师可以先对百合花的花语进行讲解,为学生奠定艺术鉴赏基础,然后将作品展开,进行详细制作手法的讲解,使学生感受到纸材由平面变成立体、由平凡变为精美的艺术美感,最后再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制作,体会折纸过程的快乐。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化思考,看看能不能用其他纸质代替原有纸质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实践。

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美术手工课的教学效果,美术教师应该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拓展纸材的应用方式,通过不同纸材的综合使用和纸材不同制作手法的整合运用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审美能力的提升。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手工课玩偶折纸
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误区与对策探究
杨亚州“玩偶”六十载
当当心爱的玩偶不见了
难忘的手工课
折纸
折纸
折纸
折纸
可以激发无限想象的创意玩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