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票据业务发展特点的比较与启示

2020-12-06 10:31张正平宋芳萱
财会月刊·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区块链

张正平 宋芳萱

【摘要】近年来, 区块链因其全流程可追溯、信息不可篡改等特点能有效规避票据业务痛点, 促使其票据业务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然而, 区块链与广义票据和狭义票据的结合发展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 为进一步推动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发展, 从区块链票据业务发展现状入手, 详细比较广义票据和狭义票据两类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发展特点, 并揭示其启示, 进而提出促进区块链票据业务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区块链;狭义票据;广义票据;票据业务发展特点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22-0073-6

2019年10月2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第十八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 要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等问题, 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 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等领域的应用。 由于区块链技术与传统票据结合有助于提高票据的使用效率、规避票据风险、消除业务痛点, 从而创新传统票据业务, 因此, 近年来区块链票据业务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票据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票据是指商业活动中的一切票证, 包括各种有价证券和凭证, 如股票、债券、本票、提货单、车船票、借据等, 典型的广义票据是发票; 狭义票据是指发票人依法签发, 由自己无条件支付或委托他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 即《票据法》中规定的汇票、本票与支票。 值得注意的是, 尽管近年来上述两类区块链票据业务①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也面临着诸多现实的困境, 因此, 对这两类区块链票据业务发展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两类区块链票据业务发展的共性和差异以及面临的挑战, 从而为促进我国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区块链票据业务发展的现状

1. 市场潜力突出。 我国区块链票据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方面, 区块链技术为规避票据业务固有痛点创造了机会。 区块链技术具有颠覆传统票据的优势, 拥有去中心化、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征[1] 。 去中心化意味着每个节点可直接接触, 有助于提高票据业务处理效率; 可追溯性能够实现票据生命周期可视化, 防止出现票据重复使用的情形; 不可篡改则有利于规避票据风险事件的发生。 简言之, 区块链技术的优点为规避票据业务固有痛点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另一方面, 我国票据市场规模庞大。 两类票据市场规模均非常庞大, 据财政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 其中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分别为15.7992万亿元、3.239万亿元, 仅以上海票交所为代表的狭义票据市场2019年全年票据业务总量就达131.45万亿元。 由此可见, 区块链票据业务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规模。

2. 发展规模有限。 我国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发展规模较为有限, 具体表现在业务落地的主体数量及业务落地场景两个方面。 首先, 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优势, 两类票据市场都开始了区块链票据业务的探索。 但是, 真正实现业务落地的主体数量有限。 例如, 据笔者粗略统计, 截至2020年10月, 全国仅有6家银行实现了区块链票据业务的落地。 广义票据市场情况也相似, 到2020年10月只有浙江省、深圳市、云南省、广东省、北京市、福州市及重庆市完成了区块链财政票据的试点应用工作。 以上主体数量与我国数千家银行、数十家省级财政厅的规模相比, 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其次, 区块链技术对落地应用的要求较高, 造成区块链票据业务的落地场景有限。 正如邓柯[2] 所指出的, 区块链的落地需要满足多方参与、复杂交易等条件, 才能发挥出优势。 然而, 我国已有的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应用场景仍较为单一, 狭义票据市场中超过五成的区块链票据业务落地于银行, 广义票据市场中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应用仅局限于医疗、交通等有限的场景。

3. 法制建设滞后。 在区块链票据业务应用不断拓展的同时, 由这种新兴技术带来的风险也日益突出, 而相应的法制建设则相对滞后。 一方面, 针对区块链的立法仍有待完善。 张夏恒[3] 认为, 区块链的概念、技术规则、智能合约等方面常常出现法律问题。 另一方面, 我国两类票据市场也存在法律建设滞后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与传统票据业务的结合本质上是一种业务创新, 原有的法律法规对此存在诸多适用性问题。 李爱君[4] 指出, 區块链技术改变了传统票据的交易规则, 使区块链票据成为一种未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发行的新型有价证券, 对《票据法》的完善与修订提出了挑战。 龚永丽等[5] 认为, 由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分布式账本信息记账、智能合约会引起传统的会计准则、税收法规的不适配。

4. 配套机制缺失。 我国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 2016年12月国务院首次将区块链技术作为战略性技术写入国家信息化规划, 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然而, 就区块链票据业务来说, 尽管已有不少尝试性的应用, 但相关的配套机制仍有待完善。 一方面, 区块链在与票据业务结合的过程中缺失技术层面的配套机制。 主要体现在:一是同时具备区块链技术与票据知识的复合人才储备不足, 阻碍了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发展; 二是区块链票据的存储方式有待完善, 区块链的链式存储方式无法满足庞大的票据交易数据与众多票据参与方, 会对区块链票据的推广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 区块链票据业务对监管层面的配套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监管机制不足容易造成区块链票据业务的滥用, 不利于保护各方利益。 赵磊[6] 指出, 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具有天然排斥监管的特性, 给监管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5. 发展差异显著。 两类票据业务与区块链技术结合所取得的成果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首先, 从已落地的业务数量来看, 广义票据市场的情况相对较好。 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19年年底, 全国先后有十几个财政、国税部门与科技公司联合推进并实现区块链票据落地的案例, 典型的如深圳市国税局与腾讯合作建立“智税”实验室助力税务改革、浙江省财政厅联合蚂蚁金服助推医疗票据的创新。 而在狭义票据市场中, 除中国人民银行、票交所对区块链票据进行探索外, 只有几家城商行与企业完成了业务的落地。 其次, 两类业务累计办理的金额呈现出差异。 例如, 在狭义票据市场中较为典型的赣州银行, 其区块链票据业务上线两年以来总融资金额为18.98亿元。 广义票据市场则表现良好, 具有代表性的浙江省财政厅、深圳市税务局累计开具的票据金额分别为417亿元、39亿元。 显而易见, 两类区块链票据业务完成的交易金额呈现出较大的差距。

由此可见, 尽管两类票据市场都在推动区块链技术与票据业务的结合,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因为市场的基本情况不同从而造成两类区块链票据业务在实际落地的数量及累计的业务金额上存在差距。 因此, 本文对两类区块链票据的发展特点进行比较, 从而针对区块链票据业务发展中的缺陷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以促进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发展。

二、区块链票据业务发展特点的比较

1. 区块链与票据结合的市场要素比较。

(1)参与主体。 2016年上海票交所的成立减少了对狭义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限制, 使得参与主体多元化成为可能。 根据《票据交易管理办法》可知, 市场参与主体包括银行、证券公司等。 然而, 由于我国票据市场监管不协调、与其他市场长期割裂, 参与主体多元化实际上处于“放而未开”的状态, 仍以商业银行为主[7] 。 金檀顺子等[8] 指出, 区块链技术在给银行业务提供优化方案的同时也会给银行业带来激烈的竞争。 因此, 面对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 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区块链票据业务, 以增加票据业务收入、提高银行自身竞争力。 截至2018年12月, 在狭义票据市场中, 一半以上的区块链票据业务由银行主导并成功实现落地。

广义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较为丰富, 涵盖各类企业、行政单位、医疗机构等。 但财政票据与发票既是财务收支凭证, 又是财政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 是管理财政收入的重要凭证。 显然, 财税机关作为财政票据与发票的领取起始点与最终核对端, 在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促进区块链技术与票据业务的結合具有重要作用。

(2)票据种类。 我国狭义票据市场的票据种类相对单一。 狭义票据的种类包括《票据法》所定义的汇票、支票与本票。 由于市场对商业信用的接受度低, 票据的流通主要依赖于银行信用, 使得银行承兑汇票成为重要的票据种类。 银行承兑汇票的过度使用制约了票据种类的创新, 进一步提高了银行在票据市场中的地位, 从而造成区块链票据的应用场景多集中于银行。

以发票、财政票据为代表的广义票据种类繁多, 可以按照不同要求进行细分。 例如, 发票按照是否纳入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可分为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开具发票、非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开具发票两大类, 具体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医疗收费票据、客运发票、门票、火车票等, 财政票据根据《财政票据管理办法》分为非税收入类票据、其他财政票据与结算类票据三大类。 各种类型的票据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涵盖医疗、金融、零售等多个领域, 具有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扩大了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应用场景范围。

2. 区块链与票据结合的动因比较。 区块链技术与传统票据业务的结合实质上是对票据业务的一种创新。 尹龙[9] 指出, 在金融创新理论中关于创新的原因可分为“内因说”与“外因说”:“内因说”认为创新主要是由金融企业的内在需求(如降低风险、满足市场)引起, “外因说”则从外部环境变化解释创新的原因。 在区块链与票据结合的过程中同样存在内因与外因两方面的推动。

(1)内部动因。 区块链与传统票据结合的内在原因在于, 区块链技术能够规避传统票据业务的固有痛点。

首先, 狭义市场的票据业务常常面临违规交易、票据造假、监管困难等业务痛点。 例如, 银行从业者可能违反审慎经营的要求办理票据业务, 持票人可能伪造贸易背景申请办理票据业务, 这类行为的监管难度很大, 容易导致票据风险事件的发生。 借助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 可以实现对票据交易全流程的监管与控制, 有利于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而且, 在区块链票据形成时, 区块链分布式存储使得新建立的信息数据是获得全部参与节点认证的, 因此可以保证区块链票据内信息的真实性[10] ; 区块链技术具有的分布式结构与时间戳特点还可以使交易过程清晰透明, 有助于市场交易者与监管者鉴别票据的真实性, 有效地规避了违规交易、票据造假等业务痛点。

其次, 广义票据业务中也长期存在票据使用不规范、虚开代开等问题。 显然, 大量虚开发票、代开发票以及发票造假等违规行为造成税收收入流失, 不利于税收征管。 区块链技术与财税票据的征管具有较强的契合性, 区块链技术可以优化财政管理制度[11] , 降低财税机关管理票据的成本。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共识、智能合约等能够保障税收数据的透明可靠, 减少虚开增值税发票带来的逃税问题[12] 。 区块链票据可以提高财税部门的票据管理水平, 保障财政收入足额入库。

由此可见, 无论是狭义票据还是广义票据, 都面临着各种业务痛点的困扰, 而区块链技术具有全流程上链、信息不可篡改等优势, 与传统票据业务的逻辑高度吻合, 可以达到规避业务痛点的目的, 因此成为推动票据业务创新的重要动因。

(2)外部动因。 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票据业务的创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有利的政策条件与日益成熟的技术是推动区块链票据业务发展的重要外因。

一方面, 自2016年以来,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出台促进区块链发展的政策, 涵盖区块链技术的技术标准、扶持政策、监管法规三个方面(见下表), 为区块链技术与票据业务的结合与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另一方面, 我国已经拥有数量众多的区块链专利和区块链技术公司。 2019年10月, IPRaily和incoPat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球区块链企业发明专利排行榜显示, 中国专利申请数占比为63%。 据赛迪智库发布的《2020年中国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截至2019年10月, 我国区块链公司达27513家, 为区块链技术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②。 显然, 区块链技术公司具有技术优势, 不仅可以为票据业务提供解决工具与方案, 还能促进传统票据业务与区块链的结合。 据笔者统计, 在我国已落地的区块链票据业务中, 超过半数采用了与区块链技术公司合作的方式。 事实上, 地方财税部门、商业银行等利益主体通过与区块链公司合作, 能够有效地避免自主研发过程中的技术困境, 加速区块链技术与票据业务的结合。

3. 区块链与票据结合的成果比较。

(1)应用标准。 清晰的应用标准有助于规范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发展。 截至2020年10月末, 我国尚未制定国家层面的区块链票据应用标准, 行业应用标准却有了显著的进展, 并且在两类票据市场中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广义票据市场中, 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发展推动了行业标准的制定进程。 例如, 2019年10月, 中国信通院组织的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第四次全会启动了财政区块链票据项目, 积极推进了白皮书与标准的制定; 2019年10月8日, 腾讯代表中国在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局课题组全会上主导提出了《区块链发票通用技术框架》国际标准立项。 在狭义票据市场中, 虽然区块链与狭义票据结合试点的时间较早, 但区块链票据的应用标准仍处于空白状态, 成为区块链票据业务发展的一大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 一些地方明确了试点中的区块链电子发票的法律效力。 例如, 北京市、深圳市、福建省等地在推行区块链电子发票试点应用时, 均确认了区块链电子发票的法律效力及使用规定, 保证了区块链电子发票的正常使用。

(2)应用成效。 首先, 在狭义票据市场上, 区块链票据业务极大地缓解了业务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13] , 便利了企业利用票据进行融资。 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通过票据贴现业务可以满足其融资需求[14] 。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赣州银行, 2018年该银行区块链票据业务运行一年以来, 以低于市场的贴现价格为227家中小微企业辦理了1975笔业务。 其次, 区块链广义票据有效降低了征管成本, 实现了征纳双方共赢。 对于票据的使用者来说, 区块链票据大大地节省了他们的时间成本。 例如, 浙江省在应用区块链票据后使患者就诊时间由170分钟降低为75分钟, 广东省的通用类发票成功地实现了链上一分钟完成支付、开票、报销。 对票据的管理者来说, 区块链电子票据减少了其印制票据的成本。 例如, 深圳市区块链电子发票的使用帮助该市地铁每年节约40万元的发票印制成本, 浙江省区块链医疗电子票据预计能够为政府节省3000万元以上的票据印刷费。

三、区块链票据业务发展比较的启示

1. 市场要素对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 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性是推动区块链票据业务创新的重要因素。 就票据市场参与主体来说, 广义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多元性较强, 由于财税机关是管理票据的重要部门, 因此区块链票据创新主体主要由财税机关承担; 而狭义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以银行为主, 其发展高度依赖于银行, 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创新主体有限, 不利于票据业务的创新。 其次, 票据种类的多样性对区块链票据业务发展有重要影响。 就票据的种类而言, 广义票据市场上票据类型多种多样, 覆盖了医疗、交通等领域, 对票据的需求类型也较多, 有利于区块链票据业务在更加多样化的场景中试点应用; 而狭义票据市场对银行的倚重极大地刺激了银行承兑汇票的发展, 使得其他类型的票据发展不足, 因此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创新多源自银行。

由此可见, 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票据种类等市场要素在促进区块链技术与票据业务结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 多元化的市场参与主体提升了市场竞争水平, 不仅有利于提升票据交易的活跃度, 还有利于推动票据业务的创新, 加速区块链技术与票据业务的结合。 另一方面, 丰富的票据种类往往意味着更加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对区块链技术与票据的结合有积极的助推作用, 丰富的票据种类有利于提升市场交投活跃度, 适应票据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 从而有利于拓宽区块链票据业务的落地场景。

2. 两大动因对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发展起关键作用。 一方面, 区块链技术特有的性质与传统票据业务的痛点具有较高的契合度, 为两类票据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极大地激发了商业银行、财税部门等重要市场参与主体对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创新动力。 另一方面, 区块链技术标准、监管政策的日趋完善以及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区块链票据业务的试点与落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毫无疑问, 各级政府发布的鼓励区块链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政策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仅有助于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还有力地支撑了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 成为区块链票据业务试点应用的有力推手。

总之, 在区块链技术与传统票据业务结合的过程中, 两类票据市场内、外部动因在推动区块链票据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者缺一不可。 首先, 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有助于优化传统票据业务, 是票据业务创新的坚实基础。 张礼卿等[15] 认为, 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和数据结构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 为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技术, 其健康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正确引导。 各级政府积极出台的区块链政策对行业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极大地推动了区块链技术与票据业务的结合, 借助区块链技术破解传统票据业务的痛点。

3. 应用标准对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 应用标准的制定是促进区块链票据业务规范发展的重要前提。 尽管两类票据市场均已实现区块链票据的应用, 但在区块链票据应用标准上仍有差距, 迄今狭义票据市场还未启动应用标准的制定工作。 而且, 在区块链票据试点前, 广义票据市场给予了区块链票据法律上的认可, 这大大地加速了区块链票据的落地; 而狭义票据市场中现行的《票据法》《票据交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滞后于票据业务的发展, 缺少对区块链票据法律地位的必要支持, 不利于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发展。 其次, 两类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区块链票据业务依靠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有效地缓解了狭义票据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能帮助企业更快地获取资金, 同时也成功地降低了广义票据中征纳双方的多项成本。

总之, 区块链票据应用标准的制定对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姚国章等[16] 所指出的,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各类应用标准直接关系到行业应用的成败。 应用标准的缺失可能导致区块链票据业务发展方向不明, 各类试点应用良莠不齐, 潜在的技术风险和政策风险都很大, 不利于区块链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反地, 统一的应用标准将极大地规范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发展, 防止业务发展的混乱无序, 防范业务创新带来的风险。 当然, 为区块链票据业务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也是很重要的制度保障。

四、促进我国区块链票据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1. 丰富狭义票据市场主体, 创新票据种类。

(1)着力丰富狭义票据市场参与主体。 例如, 中国人民银行应适时修订《票据交易管理办法》, 进一步放松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市场主体的狭义票据市场准入限制; 上海票交所应积极出台政策增强票据交易的吸引力, 可适当降低或减免中小微企业票据交易的手续费等服务费用, 从而鼓励各类企业进入票据市场。

(2)积极增加狭义票据市场的票据种类。 一方面, 作为现阶段市场主体的商业银行应加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 推动以汇票为基础的票据种类创新。 例如, 可以考虑将传统的银行承兑汇票与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结合, 从而增加票据种类。 另一方面, 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促进商业承兑汇票发展的政策, 研究推出标准化票据③, 提高票据的流动性, 扩大票据使用范围。

2. 提升广义票据业务创新力度, 优化外部创新环境。

(1)大力增强市场主体创新票据业务的动力。 例如:有关部门可通过召开区块链座谈会、体验区块链票据项目等方式加深对区块链技术的认识, 积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 推动区块链票据的发展; 还可以通过设立区块链票据研发基金、出台区块链票据业务扶持政策等方式, 鼓励相关利益主体加大业务创新力度。

(2)不断优化区块链票据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方面, 应鼓励建立区块链技术协会、区块链应用发展联盟等行业协会, 不仅有利于区块链企业间进行技术上的交流与合作, 还有助于在市场微观主体與政府部门之间建立联系, 推动及时制定、优化相关应用标准和监管政策。 另一方面, 应制定区块链票据业务发展规划, 通过政策规划引导区块链票据业务有序发展。 例如, 可规划先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进行试点, 然后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扩展到其他地区。

3. 完善狭义票据法律法规, 制定应用标准。 一方面, 上海票据交易所应积极与中国人民银行沟通④, 及时反馈区块链票据业务发展中的法规缺失问题, 推动修改《票据交易管理办法》或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票据法》的修改议案, 明确在狭义票据市场中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基本规范和法律地位, 为区块链票据业务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另一方面, 上海票据交易所可以联合大型商业银行、区块链技术公司等, 积极牵头成立区块链票据标准化研究小组, 及时沟通标准化相关问题, 并密切关注国内外区块链票据标准化进展, 力争参与应用标准的制定, 推动我国区块链票据应用标准的发展和完善。

【 注 释 】

① 从逻辑上看,广义票据包含了狭义票据。在本文中,为了便于比较和分析,广义票据侧重于指除狭义票据以外的部分,主要以(电子)发票为代表,狭义票据则主要以(电子)汇票为代表。

② 据2019年9月高德纳(Gartner Group)发布的《2019:区块链技术成熟度曲线》,尽管实用的区块链用例正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并逐渐进入生产阶段,但技术完全成熟并支撑场景应用可能至少要到2028年。

③ 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在2020年2月14日发布了《关于〈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明确了标准化票据的定义、参与机构、基础资产、创设、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监督管理等,旨在规范标准化票据业务发展。

④ 2020年6月5日,为加强商业汇票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市场约束机制,保障持票人的合法权益,中国人民银行起草了《关于规范商业汇票信息披露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

猜你喜欢
区块链
区块链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塑与挑战分析
区块链技术在国内外金融领域应用动态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海上散装液体化学品运输安全监管方法
保险企业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方向选择研究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前景研究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发展现状评述及展望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智能合约与金融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