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崩盘风险会影响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吗

2020-12-06 10:31陈丽红朱憬怡
财会月刊·下半月 2020年11期

陈丽红 朱憬怡

【摘要】利用2015 ~ 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 考察股价崩盘风险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具体影响, 旨在探讨注册会计师在做出审计报告决策时, 是否以及如何使用股价崩盘风险信息。 研究发现: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高, 则注册会计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越充分, 这说明注册会计师在做出审计报告决策时考虑了股价崩盘风险。 在进行控制内生性问题、更换样本期间和核心变量衡量指标的稳健性检验后, 该结论依然成立。 进一步研究发现, 股价崩盘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充分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盈余管理水平更高、风险承担能力更强的公司中更显著, 且法律风险在两者的关系中发挥了中介效应。

【关键词】股价崩盘风险;关键审计事项;充分披露;审计报告决策

【中图分類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22-0105-10

一、引言

注册会计师是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第三方“鉴证人”, 审计报告则是其与财务报告预期使用者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 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如何改进审计报告以便向市场传递更多信息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英国财务报告理事会、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从2013年开始先后修订审计准则, 将增加披露“关键审计事项”(Key Audit Matters)作为改革的核心, 旨在通过审计过程及应对程序的透明化打开审计的“黑匣子”[1] 。 我国财政部积极顺应国际审计准则的变革, 于2016年颁布了新修订的审计报告准则, 把关键审计事项作为改革的核心内容。 现有文献主要围绕关键审计事项是否提高了信息含量[2] 以及对审计质量[3] 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4] 的影响展开研究, 鲜有文献关注关键审计事项段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

股价崩盘风险是指在无明显征兆的情况下, 个股价格突然大幅度下跌的风险[5] 。 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到2015年的中国股灾, 剧烈震荡的股价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的功能。 综观现有的国内外研究, 学者们主要从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和内外部信息不对称两个角度来考察股价崩盘风险的生成机理。 研究发现, 管理层出于自利的“掏空”[6] 、政治晋升和职业前途[7] 以及股票期权价值[8] 等动机, 会隐藏负面消息, 当负面消息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导致股价崩盘发生。 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看, 内部控制存在缺陷[9] 、独立董事独立性较差[10] 的公司信息透明度不高, 其股价崩盘风险相对较大。 因此, 股价崩盘风险高的公司由于会计信息质量较低、财务报告透明度较差, 其财务状况可能会加速恶化, 并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威胁, 上述情况可能对注册会计师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其对关键审计事项的具体披露。

本文以2015 ~ 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考察股价崩盘风险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具体影响。 研究发现: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高, 注册会计师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就越充分, 这说明注册会计师在做审计报告决策时考虑了股价崩盘风险。 在进行稳健性检验时, 发现该结论依然成立。 进一步研究发现, 股价崩盘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充分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盈余管理水平更高、风险承担能力更强的公司中更显著, 且法律风险在两者的关系中发挥了中介效应。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①从我国审计报告改革的制度背景出发, 探讨股价崩盘风险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决策的影响, 丰富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影响因素的文献; ②现有文献更多关注股价崩盘影响因素研究, 少有文献关注股价崩盘经济后果的研究, 本文从公司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决策的视角, 检验公司股价崩盘的外溢效应; ③本文发现公司的法律风险在股价崩盘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二者关系中发挥了中介效应, 该结论也有助于拓展公司法律风险方面的研究。

二、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

(一)股价崩盘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

关键审计事项是注册会计师根据职业判断确定的对本期财务报表审计最为重要的事项, 包括重大错报风险高、涉及重大判断和估计的领域, 以及本期重大交易和事项。 当被审计单位存在较高的股价崩盘风险时, 通常说明其财务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风险较高, 其中财务风险主要源于法律风险[11] 、产品市场竞争风险[12] ,甚至金融危机[13] ; 而信息不对称风险则源于税收规避[8]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9] 、会计稳健性不足[1] 等。 因此, 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高, 注册会计师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可能会越高。 注册会计师为了将总体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较低水平, 则可能设计更为有效的风险评估程序以及风险应对程序, 收集更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并通过充分披露关键审计事项降低其可能承担的审计风险。

当公司存在较大的股价崩盘风险时, 会向注册会计师和投资者传递重大错报风险的信号, 因此, 注册会计师可能会披露更为充分的关键审计事项以提高审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意味着注册会计师需要更加关注被审计单位的重点领域, 并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和透明度, 从而可以提升投资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已有研究发现, 公司在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后, 投资者感知的重大错报风险更低, 投资意愿增强[14] , 且公司盈余价值相关性和股价同步性显著下降[15,16] , 累计超额收益率显著上升[17] , 这表明注册会计师会通过披露更充分的关键审计事项向投资者传递被审计单位与风险相关的增量信息, 以此提示投资者理性决策, 最终提高审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相比传统的标准审计报告, 现行审计准则要求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使得注册会计师在感知更大风险的同时, 积极引导并警示投资者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潜在风险事项[18] , 将投资者有限的注意力从关注盈余信息转移到关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风险信息, 用更充分的关键审计事项来提示财务报表使用者理性决策。

基于此, 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越高, 注册会计师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越充分。

(二)股价崩盘风险、公司法律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

股价崩盘风险高的公司通常在经营中可能已存在粉饰财务报表、操纵利益等违反会计准则规范的行为[19] , 这种情况下公司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阻止坏消息的传播或隐瞒重大事项, 而存在上述隐瞒和欺骗投资者行为的公司更可能受到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处罚, 因此股价崩盘风险高的公司也更可能存在较高的法律风险。 根据Mcgee[20] 提出的“深口袋”理论, 当公司处于较高的法律风险水平时, 注册会计师如果发生审计失败, 可能会被投资者起诉, 从而承担声誉和经济上的双重损失。 因此, 當上市公司爆发股价崩盘和法律风险方面的危机时, 财务报告使用者会更加关注对注册会计师责任的认定, 认为其有责任降低客户公司爆发危机的可能性[21] , 也就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风险。 基于免责声明效应的视角和有罪控制理论模型[22] , 注册会计师若在负面事件发生前就采取合理、必要的防范措施, 则社会公众不会因为结果的不利而向注册会计师追责。 因此, 充分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能在更大程度上降低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4,23] 。

注册会计师通过充分披露与被审计单位风险信息相关的关键审计事项来降低其未来受到的连带诉讼或处罚的风险。 近年来, 我国资本市场为了规范秩序, 重在强化注册会计师的“中介责任”, 监管部门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和频度与日俱增[24] 。 在现行审计准则实施的背景下, 公司面临较高的股价崩盘风险会同时增加法律风险, 一方面注册会计师需要重点考虑涉及被审计单位重大判断以及重大错报金额较高的高风险领域, 投入更多的审计程序, 披露更充分的关键审计事项; 另一方面, 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外部投资者不能完全了解公司的风险信息和内部信息, 加剧了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认定, 因此注册会计师为了降低其自身的诉讼风险和被处罚风险, 更可能通过充分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来实现“自我保护”。 因此, 注册会计师为了对冲这种潜在的连带风险, 对于有股价崩盘风险和法律风险的公司, 会更倾向于保持公正和客观的职业判断, 审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信息。

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上市公司的法律风险在股价崩盘风险与注册会计师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充分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5 ~ 2018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同时执行如下筛选程序:剔除金融保险行业的上市公司; 剔除ST、?ST以及暂停上市公司; 剔除上市年份不足两年的公司; 剔除样本中年交易周数小于30周的公司。 为了消除极端异常值的影响, 对所有连续变量在1% ~ 99%分位上进行缩尾处理。 本文的关键审计事项数据经手工搜集和整理获得, 其余财务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为了验证股价崩盘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充分性之间的关系, 构建如下基础模型:

被解释变量: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充分性(Adequacy)。 本文从两个方面衡量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充分性:①关键审计事项数量(N), 等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 ②关键审计事项段文本篇幅(Length), 等于关键审计事项段中事项描述段和审计应对段的总字数取自然对数。 N和Length越大, 表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得越充分。

解释变量:股价崩盘风险(CRASHRISK)。 本文借鉴Hutton等[25] 的做法, 采用体现公司股价波动性差异的Duvol指标和负收益偏态系数Ncskew来衡量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 指标值越大, 说明股价崩盘风险也越大。 其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 利用股票的周个股回报率数据和市场周收益率数据进行回归:

其次, 将模型(2)回归得到的残差经过对数转换后得到的Wi,t定义为第i家公司第t周的周特定收益率。

最后, 在Wi,t的基础上, 构建股价崩盘风险的度量指标Duvol和Ncskew:

借鉴已有文献, 本文还控制了公司特征和会计师事务所特征的影响:企业规模(Size)、经营分部数量(Seg)、产权性质(Soe)、成长性(Growth)、两职合一(Dual)、市值账面比(Mb)、上市年限(Age)、总资产收益率(Roa)、经营亏损(Loss)、资产负债率(Lev)、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是否为国际“四大”(Big4)、非标准审计意见(Mao)、制度环境(Mkt)、审计时滞(Delay)。 此外, 本文还控制了年度和行业的影响。 具体变量定义及说明如表1所示。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报告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如表2所示, 关键审计事项数量(N)的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121、6和1, 说明注册会计师平均披露2个关键审计事项, 且不同公司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存在差异。 关键审计事项段文本篇幅(Length)的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分别为7.061、7.066和0.587, 表明注册会计师平均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段的总字数约为1175.61[exp(7.061)], 且不同公司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段文本篇幅差异较大。 股价崩盘风险指标Duvol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0.173和0.505, Ncskew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0.251和0.767, 说明不同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存在较大差异。 企业规模(Size)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22.38和1.306, 和现有研究较为接近; 产权性质(Soe)的均值为0.384, 说明有38.4%的企业为国有企业; 总资产收益率(Roa)的均值为0.031, 标准差为0.095, 意味着不同公司的盈利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资产负债率(Lev)的均值为0.437, 即样本公司负债占总资产的平均比例为43.7%; 是否为国际“四大”(Big4)的样本均值为0.059, 表明研究样本中只有5.9%的公司聘请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二)回归结果分析

表3报告了股价崩盘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和关键审计事项段文本篇幅的回归结果。

由表3可以看出, 股价崩盘风险(Duvol和Ncskew)与关键审计事项数量(N)、关键审计事项段文本篇幅(Length)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 验证了H1, 表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大, 注册会计师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越充分。

(三)稳健性检验

1. 考虑内生性的影响。 本文已在回归设计中将解释变量滞后被解释变量一期, 更多关注的是注册会计师的“事后”行为, 即已知企业存在股价崩盘风险后, 注册会计师将如何披露关键审计事项。 虽然如此设计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内生性问题对本文研究结论的干扰, 但结果仍可能受到内生性的影响。 为此, 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进一步缓解内生性问题。

由于股价崩盘风险水平不同的企业之间可能存在本质区别, 因此在采用PSM法进行匹配时, 要考虑相关变量的异质性。 首先, 根据Duvol、Ncskew是否大于行业和年度中位数生成相应的虚拟变量; 然后, 通过对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市值账面比(Mb)、非标准审计意见(Mao)、资产负债率(Lev)、产权性质(Soe)、经营亏损(Loss)、是否为国际“四大”(Big4)、总资产收益率(Roa)、审计时滞(Delay)、成长性(Growth)运用1∶2匹配法进行匹配, 从低股价崩盘风险组的公司样本中选择得分最接近的样本, 从而得到基于PSM方法匹配后的样本。 表4列示了匹配后的新样本的回归结果, 从中可以发现在解决内生性问题后, 股价崩盘风险依旧正向影响注册会计师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数量(N)和关键审计事项段文本篇幅(Length), H1依旧得到验证。

2. 单独考虑2017 ~ 2018年实施现行审计准则的A股上市公司的影响。 依据2016年财政部颁布的第1504号审计准则的要求, 我国沪深两市A+H股公司在2016年率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 因此, 为了减小2016年样本的影响, 本文借鉴王艳艳等[17] 的做法, 单独以2017 ~ 2018年所有实施审计报告改革后的A股上市公司样本为研究对象, 回歸结果如表5所示, 仍然支持H1。

3. 更换股价崩盘风险衡量指标。 本文采用两个指标替代衡量股价崩盘风险:第一个指标参考Hutton等[25] 的做法, 选择股价崩盘风险的哑变量(CRASH), 若股票i的特有周收益Wi,t在一年内至少出现一次低于年周特有收益的均值减去3.09个标准差, 则CRASH取值为1, 若未出现, 则CRASH取值为0; 第二个指标参考Piotroski等[7] 的做法, 选择股票暴跌的频率(FREQUE):股票i的特有周收益Wi,t小于年周特有收益的均值减去1.96个标准差的周数占年交易周数的比例。 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H1依然得到验证。

(四)进一步分析

1. 股价崩盘风险、法律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充分性。 考虑到法律风险可能在股价崩盘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之间的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本文借鉴温忠麟等[26] 提出的中介因子检验方法, 运用如下三个步骤依次进行模型检验:

第一步, 构造模型(Path1)来检验股价崩盘风险(CRASHRISK)与法律风险(Liti)的相关关系, 若β1系数显著为正, 则说明股价崩盘风险大的公司其法律风险也更大。 同时, 进一步控制与企业法律风险相关的因素(Controls), 包括资产负债率、 总资产收益率、企业规模、市值账面比、经营分部数量、上市年限、经营亏损、成长性以及两职合一。

第二步, 构造模型(Path2)以检验法律风险(Liti)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充分性(Adequacy)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 在股价崩盘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充分性之间关系的模型中添加法律风险(Liti)指标, 以此作为中介变量, 来检验是否存在中介效应。 相关模型如下:

其中, 本文参照冯延超、梁莱歆[11] 的做法, 采用上市公司公告中披露的民事诉讼和违规处分发生总次数取平方根来表示法律风险(Liti)。

从表7的实证结果来看, 公司股价崩盘风险(Duvol和Ncskew)对法律风险(Liti)的回归系数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说明对于股价崩盘风险较高的企业, 确实存在较高的法律风险。 从Path2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 法律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和关键审计事项段文本篇幅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说明法律风险越大, 注册会计师感知的审计风险越高, 从而会增强信息披露的充分性。 Path3的回归结果表明, 股价崩盘风险以及法律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充分性均显著正相关, 表明了当企业存在较高股价崩盘风险时也存在较高的法律风险, 进而导致注册会计师感知更多的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和自身审计失败风险, 因而披露更充分的关键审计事项, H2得到验证。

2. 股价崩盘风险、盈余管理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充分性。 由于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企业管理层存在操纵盈余的代理动机[27] 。 从注册会计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角度来看, 在确定关键审计事项时,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通常被注册会计师视为固有风险, 因此, 企业盈余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风险的替代性表现。 本文依据Dechow等[28] 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出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 并以绝对值作为衡量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指标。 当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绝对值大于样本中同行业同年度的中位数则确定为公司盈余管理水平高组, 反之则为公司盈余管理水平低组。 分组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 股价崩盘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充分性的正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盈余管理水平较高的公司中。

3. 股价崩盘风险、风险承担能力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充分性。 公司的风险承担能力体现为管理层在投资决策中的风险选择, 不仅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 也反映了公司现金流存在的潜在不确定性。 本文采用余明桂等[29] 的做法, 用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性衡量风险承担能力。 将样本按照Roa的标准差是否大于同行业同年度的中位数分组, 是则为风险承担能力强组, 否则为风险承担能力弱组。 从表9的分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股价崩盘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充分性的正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风险承担能力较强的公司中。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考察了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 研究发现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高, 注册会计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就越充分, 说明注册会计师在做审计报告决策时考虑了股价崩盘风险。 在做了控制内生性问题、更换样本期间和核心变量衡量指标的稳健性检验后, 该结论依然成立。 进一步研究发现, 股价崩盘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充分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盈余管理水平更高、风险承担能力更强的公司中更显著, 且法律风险在二者关系中发挥了中介效应。

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①股价崩盘风险会加大企业面临的诉讼和违规风险, 最终会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决策。 因此, 企业应当关注市场估值, 通过改善经营业绩和提高信息透明度来提升投资者信心。 ②注册会计师在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时要对被审计单位所传递的高风险信息保持警觉和职业怀疑, 及时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或特别风险, 不断提高其审计报告决策以及披露水平。 ③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可以通过约谈会计师事务所来提示注册会计师可能面临的执业风险, 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建立奖惩机制以鼓励注册会计师更好地扮演资本市场监督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