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计算机音乐编曲

2020-12-07 01:46梁威井冈山大学
黄河之声 2020年21期
关键词:编曲音色乐器

梁威 (井冈山大学)

“编曲”一词在当下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词汇,但是学术界对“编曲”却一直未有一个固定明确的定义。究其原因是在于不同的场景下使用编曲一词,其具体的含义有着较大的分歧,常常会引起误解,这也是当下“编曲作品”无法拥有版权,没有形成著作权保护法的重要原因。与作曲相比,编曲是音乐创作的另一种形式,一般指根据一定的原始(含过去的)音乐素材,加以手法性的创作而形成新的音乐作品,因而编曲也叫改编。[1]此种意义上的编曲主要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族音乐的创作和改编中被集中的使用,通常包括三种类型,对原始民歌(素材)的加工整理;由单声部改编为多声部;利用原始素材进行新的编曲。当下,这一意义“编曲”的使用已经相对淡化,更多指代的是流行音乐中伴奏音响的整体制作。是为已经完成的流行歌曲歌词、人声旋律进行发展性创作的创作行为。它通过对包括节奏、和声、多声部旋律、打击乐声部等在内的其他所有音乐材料、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组织、安排,并借由不同乐器及不同乐器的音色演绎,以此对既有的歌词、人声旋律实现扩充、发展而非加工,与人声旋律与歌词共同构成,满足商品化的流行音乐发行、流通标准的完整歌曲作品的艺术创作步骤。它同人声旋律与歌词一样,是承载流行歌曲大量音乐信息并实现其最终丰富的音响效果呈现的重要创作手段,是作为艺术的流行音乐艺术价值的重要构成部分。[2]对于大多数从事音乐编曲者来说,这一定义无疑是符合现代编曲之含意的。随着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当下的编曲者早已突破了“纸面作曲”的方式,而是通过音乐制作软件以及与软件相连接的乐器或设备直接输出。

一、对传统配器法的拓展

传统配器是通过对管弦乐队、民族管弦乐队、管乐队以及混合乐队等不同类型乐队的乐器特性和功能、演奏方法和记谱以及乐器在乐队中的各种用法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选择乐队编制,恰当的运用单一音色、复合音色与混合音色,单层次与多层次等手法,将各种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乐器进行创造性的分配、组合,从而完成多声部乐队作品的创作与设计过程。[3]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进行编曲时,虽然也需要传统配器的理论来予以支撑,但计算机音乐制作体系与传统配器相比,又多了许多新的内容。计算机音乐制作中的编曲在乐器音色的组合和使用上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音响素材的无限可能性

从理论意义上来说,传统配器主要是为音色、音域以及表现力有限的声学乐器或者人声来进行创作。而计算机音乐技术的发展使得音响素材获得了无限的可能性,极大的丰富了编曲内容。以计算机音乐技术为载体进行编曲,不仅可以使用常规的乐器音色,还可以将各种非乐器的音色作为音乐素材融入到所需的编曲之中。

1、采样音色

采样音色是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对真实乐器的实录而获得的声音样本,再将音色、音域、音质通过计算机程序的分配与调试来还原真实乐器的音响效果,对真实乐器的采样与调制就构成了常说的虚拟乐器。它的出现,摆脱了在编曲制作中需要现实乐队的繁琐,编曲者可以随时在计算机中将乐器音色调出、分配与演奏,无论吹拉弹唱、西洋管弦乐队、民族管弦乐队还是大自然中存在的声音都可以由一人来完成,充分的提高了创作者的制作效率。当下的采样音色都是来源于世界顶级的乐队与制作团队,各类采样音色丰富且浩瀚。如Native Instrument的Kontakt系列;IK Multimedia的SampleTank系列;EastWest出品的Hollywood管弦乐系列以及国内空音公司出品的民族乐器音色KongAudio系列等。采样音色以其高保真的音质特性著称,调用、读取以及合成都是以计算机为载体直接完成的,对其音质本身几乎没有损耗,极大的保障了音色的品质,提升了音乐成品的效果。

2、合成音色

合成音色通常分为两类,即模仿的音色和纯合成的音色。模仿的音色指的是模仿真实乐器的演奏而进行仿真的合成,这类仿真音色相比较采样音色而言其效果的真实性略微逊色一点,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只是作为一种辅助。而纯合成的音色一般是指那些富有奇幻色彩,真实世界中没有的声音,它能产生出任何传统乐器所不能比拟的音色效果,如幻想的太空音色和宇宙声响等。合成音色以其效果新颖、声音特性的多变性与可编辑性的操作方式而著称,往往预置了大量具有情绪色彩的PAD,拥有可调节的参数与动态、配置好的和声等,只需合理调用与组合,就可以营造出不同需求的音响效果,特别适合于流行音乐中的铺底或融合声部,电影音乐中的音效、环境声以及情绪音乐的制作等。这类合成音色如Spectrasonics的Omnisphereh、Stylus RMX等。合成音色的应用充实了编曲者对新音色的追求,拓宽了编曲思路。同时,合成音色的应用还可以补偿采样音色在制作中所缺乏的人性化效果。

3、抓取与创造

在以计算机音乐技术为载体的编曲中,除了已固有的采样音色与合成音色以外,还可以根据需求实施的抓取音响素材来予以填充与丰富音色效果。编曲者可以利用计算机音乐技术从CD、VCD、DVD、广播、电视以及网络视频或者音频中直接抓取现成的人声、鼓点节奏、乐器音响以及各种音效、音乐片段等素材,通过一些效果的编辑与处理再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也可以根据作品音色的需求,录制一些所需要的音色融入作品之中。如动物的叫声、风声、雨声、汽车发动机的声音以及其它噪声等。总之,在以计算机音乐为载体进行编曲时,其可利用的音色、音响素材是无限的。它打破了编曲者原来固有的思维模式,拓宽了编曲思路,编曲者可以从音响、音色、效果的无限可能性,多角度、多方位的去探索作品的整体效果。

(二)作曲、演奏和制作的一体化

在传统的音乐编曲和创作中,一般会有三个层次。首先是作曲者写好曲谱,做好基础性的音乐设计工作;其次是通过歌手演唱、乐队演奏来进行不断的修改与调整;第三是通过录制与调制来完成编曲作品。显然这是一个耗时、耗力及其庞大与复杂的制作工程。但是以计算机音乐技术为载体的编曲则可以形成作曲、演奏与制作的一体化。

计算机音乐中的音序软件、虚拟乐器以及各类效果器是构成编曲的主要载体。音序软件就好比一个专业的演出剧场,编曲者既可以作为音乐构思者将配置好的声部分配给不同的虚拟乐器,同时也可以作为演奏者和指挥者在音序软件这一舞台上尽情的驰骋与发挥自身的音乐创意。当计算机接收到编曲者在琴键上的演奏信息后,除了会实时的通过扩声设备(耳机或监听音响)转化成声音信号,还会在音序软件的界面上显示出MIDI事件、声音频谱、乐谱等各类音响参数的图形,并且根据演奏触感呈现出一种动态模式。此刻的“音响”已从无形变为有形,编曲者不仅可以在实时的音响效果下带来灵感的启发,而且还可以将这种有形的音响片段拉长、缩短、移调、变速等,从而进行任意的重组和编辑,就如同使用图片或者文字处理软件那样直观、简便。总之,编曲者在以计算机音乐技术为载体进行编曲时,其本身就是一个总体的控制者,兼任了作曲者、演奏者、指挥者以及录音师等多重身份,既省略了作曲者编写乐谱的过程,也省略了演奏者演奏、指挥者组织指挥以及录音师的录音合成过程。所有的工作只需要编曲者与计算机之间良好的交互,根据制作过程中的灵感与启发实时的调整音响效果。如此,编曲者已不再像传统作曲者那样仅仅依靠脑海中预想、幻听的声音效果来进行创作,而是在听得见、看得见的实体音响,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体验中完成音乐作品。

二、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计算机音乐是科学技术与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是运用计算机技术(音序软件、软硬件音源、效果器等)对各种音乐参数(如音高、节奏、力度和音色等)进行处理,以及运用计算机技术产生的电声材料控制制作过程所创作出来的音乐。[5]以计算机音乐技术为载体的编曲除了需要软硬件系统构建、编程、编辑等技术性的操作外,还需要音乐构思、乐队编配等扎实的音乐写作功底,两者要共同发展才能最终获得理想的音乐作品。计算机音乐中丰富浩瀚的音色、实时的音响效果以及可反复的编辑性都与传统乐队的编配与写作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区别,为音乐创作的诠释赋予了全新的表现力,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思维方式。

(一)音色观念

如上文所述计算机音乐技术的发展使得音响素材获得了无限的可能性,在编曲过程中,不仅可以使用常规的乐器音色,还可以将各种非乐器的音色作为音乐素材融入到所需的编曲之中。计算机音乐中的音色丰富浩瀚并且具有可编辑性。在编曲的前期要对音色的类别、功能、风格予以深入了解。如此,在实际应用中便可以信手拈来,提高编曲的效率与质量。

1、在类别上,计算机音乐的音色可以分为采样类,包括传统声学乐器类、噪音类以及自然效果类的音色采样等,这类音色效果逼真,往往能架构起音乐作品的骨架,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尤其是管弦乐器的采样音色在作品应用中会呈现动态不足,缺乏人性化情感表达的现象。合成类音色包括仿真类与纯合成类音色,仿真类主要是对传统乐器的模仿,与采样音色相比,其音色质量上略微逊色,但在与其它乐器音色互补使用时,往往会有良好的效果;纯合成音色则具有新颖、空灵、魔幻等色彩,可以作为特殊效果、音乐铺底以及和声背景来使用,特别适合于流行音乐、影视配乐等类型的音乐,符合现代的听觉审美需求。

2、在功能上,计算机音乐的音色通常按照音乐的旋律层、和声层、低音层、打击乐器层以及效果层等五类织体功能进行分配。旋律是音乐织体中处于前景的、主导地位的层次,在音色的运用上常以Lead组别为主。[4]计算机音乐的音色与传统声学乐器相比更适合于演奏具有较强颗粒感、音型模块化的短句,而并不适合演奏情感丰富、细腻委婉的长音符旋律。当需要演奏这类旋律时,则需要通过音色编辑、动态参数调制来加以修饰和完善。和声层主要依靠不同的和声色彩、音色组合的变化来烘托主旋律,塑造音乐形象,是音乐织体中的一个独立层次。通常使用较为柔和性的弦乐、钢琴以及PAD等音色,尤其是PAD音色的运用,往往可以加强音乐氛围的渲染,填充传统乐器构成的织体中所不具有的音色变化。低音层是和声层构成的基础,担负着和声低音的走向,明确和声的功能进行,一般由贝斯音色担任。而与传统的声学贝斯相比,计算机音乐中的贝斯音色拓展了其演奏方法,可以完成传统贝斯演奏中难以达到的效果。如大音区跨度的跳跃式音型、极为夸张的滑音和颤音等。打击乐器层通常具有稳定歌曲速度,固定歌曲律动,过渡歌曲不同结构之间的连接以及丰富编曲音色的功能。计算机音乐中的打击乐音色具有丰富性和非现实性,可以自由的替换与编辑不同的音色,为编曲者提供了极大的创作空间。效果层具有点缀、修饰以及营造音乐氛围的功用,使用恰当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效果。渲染气氛的音效、间插性的短句常被应用于创作之中,而使用的音色通常有Soundcapes(环境音色)、Synth Fx(合成效果)等。

3、在风格上,音色的风格常常与音乐的风格特征联系紧密,计算机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传统音乐的风格。[6]在实际应用中,编曲者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选择不同类别的具体音色。如Rock(摇滚乐)则以失真吉他为主;Jazz(爵士乐)在音色中的选择则以小号、萨克斯、贝斯、钢琴等乐器为主;Word Music(世界音乐)所用音色则以各种原声打击乐、民族弹拨乐器为主;各种类别的流行舞曲(Hip-hop、Pop、R&B等)多使用电子感较为强烈的音色。

计算机音乐音色观念的构建,并不是要求用传统乐器的音色观来套用电子乐器音色,而是要在新的音色群中构建起整体的布局和选材,掌握其分类规律,提升使用中的效率,提高音乐创作的质量。当然,在情况许可下,将某些旋律以真实乐器演奏实录,再与这些电子音色组合使用,则会获得更佳的音乐效果。

(二)演奏思维

在传统乐队的编配中,几乎每种乐器都有职业的演奏者来进行演奏,而在计算机音乐编曲中,所有的乐器音色都需要编曲者一人在计算机中予以演奏输出。显然,两者有着不同的演奏思维方式。作为计算机音乐的编曲者既要熟练的掌握各类声学乐器的演奏方法与知识,也要掌握计算机音乐中虚拟乐器的演奏技巧。虽然计算机音乐中的虚拟乐器丰富多彩,为编曲者带来了许多创新性的思想,但是也正因为是虚拟乐器,故而与传统声学乐器相比则存在着一些本质的缺陷,如虚拟乐器音色在演奏过程中缺乏“人性化”就是其典型的不足之处。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就需要编曲者通过一些音序技法进行调整。

1、虚拟乐器演奏思维

首先要熟悉各类乐器实时演奏技法的特征,其主要可分为弓弦类、吹管类、弹拨类和敲击类。弓弦类比较注重连奏、断奏,音头的软硬区分;吹管类的技巧一般都体现在气息的运用上,持续音的强弱变化,颤音、装饰音的震动幅度等;弹拨类主要有滚弦、扫弦、刮弦等技巧,以及揉、推、吟、拉等效果;敲击类强调节奏的稳定性,敲击轻、重的错落感等。其次要合理利用音序软件中的调制模块或者键盘合成器等外部输入设备中的弯音轮和调制轮来完善虚拟乐器演奏中的表情力度、颤音幅度、弯音跨度以及连音、断奏等效果,力求达到演奏技法的逼真。

2、虚拟乐器“人性化”缺陷处理

虚拟乐器的演奏过程中之所以表现出“人性化”不足的现象,是因为其有“量化”,即过于“正确”而没有“呼吸感”,这样必然在听感上显现出机械化。虽然后期调制也无法达到100%的完全度,但是只要合理调制也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如以弦乐的连奏调整为例。

应用真实弦乐器在连奏过程中一般都是以一弓奏出多个音符,各音的衔接平滑自然。而虚拟弦乐的演奏则体现出很强的颗粒感,生硬机械,缺乏连贯性。解决这一缺陷可以有两种措施,其一是在音序软件的钢琴卷帘窗里将连奏内的音符进行首尾重叠,即将前一音符的末尾部分与后一音符的开始部分的时值与节奏适度重叠,重叠多少以实际听感来进行调整。其二是利用虚拟弦乐的发声包络线(包括起音、衰减、持音和释音)来予以调整。通过降低连奏片段内起始音的起音时间来突出连奏的音头,后面的音则增加起音的时间,进而达到音头软化的效果。又或者适当的降低结束音的释音时间来获得气口与呼吸感,后面各音相应增加释音的时间,进而达到音与音之间的自然过渡和逼真的音响效果。

此外,有时为了获得较为理想或新颖的音响效果,可以将不同声场环境的音色进行合理搭配,在采样音色中,有的是完全干声的采样,而有的是在一定的声场环境下带有效果的采样。还可以采用音色层叠技术,将两种或多个音色进行层叠,由于不同的音色其泛音成分不同,相互叠加则会产生出新的音响效果,也会淡化数字感与电子味。

结 语

计算机音乐的发展,为音乐编曲带来了许多新的思维模式。作为计算机音乐编曲者既要具有扎实过硬的作曲、配器知识以及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也要具备计算机音乐技术软硬件设备的实践操作能力。要科学的处理传统音乐技法与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之间的过渡衔接,遵循音乐发展的基本原则,根据音乐的需求,在音色的使用上精雕细琢,运用多种音乐语言要素和表现手法来塑造音乐形象,丰富音乐内容,进而编配出富有艺术魅力与感染力的音乐作品。

猜你喜欢
编曲音色乐器
学乐器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万世太平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无锡景
黄河情歌
春日景和
出人意表的音色与音质表现 Cambridge Audio剑桥|AXC25 CD机 AXA25合并放大器
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