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杏花天影》的演唱分析浅谈个人体会

2020-12-07 01:46李琳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21期
关键词:姜夔曲调气息

李琳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一、歌词含义

当第一次听这首词调的时候,就深深的记住了它的歌词,它的词义大概是说柳丝低垂的时候,想起了桃叶她呼唤的摆渡小船,带满愁丝的柳絮随春风飞舞春风,伴随着杨帆上路的人。在乘坐去金陵的船上,及时有莺歌燕舞,但是还有无情的潮水,仿佛可以从歌中明白知人心痛苦,仿佛活在长满芳草的河中小洲,没有想要归去的打算,在黄昏落幕时刻,又要移舟漂泊,何处是归宿呢?

二、曲谱分析

正如《杏花天影》中的描述:在一个为思恋远方的写作。以杏花、春风、柳絮及身世漂泊为歌唱基本声调,使得演唱情感悲伤,为观众透露对国家命运和现实的关心。由于作曲家姜夔在1186年冬天乘坐船从汉口开始,路过金陵,泊舟于秦淮河上,在思绪中想起以外的文人和歌妓之间的恋爱故事,的受到眼前渡口的景色影响,联想到自己颠沛流离的生活,心中不禁感伤而起,创造了传世之作。①

本歌词主要涉及上阙和下阙两部分,上阕第一句通过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在看到此情景时,内心不慎感触,其旋律连续做大跳后回落。第二句借王献之作歌送桃叶的典故,来比喻自己,曲调是对前句的变化模仿。第三句与第一句的“绿丝”相呼应,“又将愁眼与春风”,来表现自己内心的苦闷之情,其调式不稳定,在节奏处理上比较紧,情绪波动较大。第四句是在整个四句里面,感情上算是有很大的波动,心里想归去,却是少驻,把自己的痴心和内心的苦楚以及思念之情都表现出来,借助上扬的主要曲调,通过首尾结合的旋律,保证在节奏上得相互联系,为整体旋律优化创设条件。

同样,在下阕的描述中,第一句正是描述去往金陵路上,看到歌舞,想起古时候秦淮佳丽的翩翩歌舞,停落在主音上。第二句情绪直接转入,只有潮水才知道人内心处最大的苦是什么,在曲调上,与上阕形成了段落之间的呼应,第三句根据满汀芳草,展现了自己到处漂泊、居无定所和爱人分离的痛苦,曲调上实现了与上阕第三句呼应。第四句往往是全曲的精华之处,借助全曲感情的升华来带动孤独、忧郁、苦闷的情感不由自主的从内心涌出,心里非常难受,只能把它放进歌词当中,借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作者在回想当时的情景的同时,无论是从词意,还是从曲调,甚至说是从风格上,无不表达了自己独自到处漂流的凄凉之情和怀念自己恋人的相思之情,同时也含沙射影的表达了自己对南宋时期统治者不能统治国家,却苟且安于仅存的部分领土,是对统治者一个贬低的讽刺之意。

这首曲子的曲式结构是一种平行二段曲式结的形式。因此,在全曲的二个乐段,后段旋律仅第一个乐句与前段不同,其他全是重复,平行结构突破了传统的上下片相同格式,借助一乐句不同,让曲调整体存在变化,并且实现变化呼应的艺术效果。

同样歌曲的调性方面,主要运用D宫调的调式,音阶为234#5671,出现变徵音“#5”和变宫音“1”,属于雅乐七声音阶,开头主要运用调式主音“2”起音,在结尾处以高八度“2”音收尾,能够展示其调式具备的统一性,乐句的乐段是以“6”(徵)、“6”(徵)、“3”(商)、“2”(宫)为落音,下段四个乐句的乐段是以“2”(宫)、“6”(徵)、“3”(商)、“2”(宫)为最后落音,进一步加重“徵”、“商”二音,使得歌曲表现出徵调色彩,在调式的对比上,往往能够形成主调与新调之间的稳定对比关系,保证调性最终还是回归到了D宫调式上,这样使作品更古朴典雅,达到了音乐的“和”。

三、演唱分析

在演唱此曲的时候,导师就说过,这首词要注意它的声音气质,在充足、饱满的气息控制下,慢速、抒缓地使之一气呵成,要遵循唱腔与文辞、四声与旋律紧密结合,比较接近口语,往往借助一字一音的形式。整首词“U”母音比较偏多,其具体实现在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例如浦、渡、风、驻、舞、暮、处等每一字上。而在唱之前,在练声曲上面要多加练习U母音的发声,这样更能很好的掌握。“U”是个闭口母音而且也是圆唇音,其发音部分在口腔的前部,在发音时,通常会带点“O”的状态去发,可以感觉就像打哈欠一样,打哈欠时舌位比较低,而软腭和小舌很自然的抬起,口腔开度也比较大,这样能将气息很集中的呼出,我们在歌唱训练时,可采用“U”进行三度练习,1=C 2/4 1 2| 3 2| 1-||,但是在起音时,要注意身体部位的放松,呼、吸要处于积极的状态。在练习时,要先找到气息的支点(横膈肌处)及声音的共鸣点(眉心处),同时运用二者把声音从小舌后上方呈抛物线状态由弱到强的唱出体外。

歌曲的落音的时值一般都在2拍以上,所以在歌唱的同时要表现出凄凉、悲苦的情绪,要以语气辅助情的表现,而不是纯粹的靠声,要酿韵而出字,气到口边再吐字,在唱的同时要保持母音位置的准确,不能一个字还没有唱完,口腔却发生了变动,要保证腔体开放的完整性。本人认为唱这首词时气息的运用很重要:演唱此作品时,第一句的开口很重要,首先用口、鼻向下吸气,将气吸到肺的底部,也就是所谓的横膈肌的扩张,这时候一定要注意,肩部不能往上抬,气息吸入时感觉下肋骨、腹部及横膈肌处都逐渐的扩张起来,腹部感觉是向前及左右两侧扩张,小腹却要用力收缩,不扩张。而此时背部一定要做到直立,脊柱基本上是不动的,这时气息慢慢的吸入并贮存在下方,再将气息缓缓吐出的同时唱“绿丝低拂鸳鸯浦”,这个时候的气息感觉是往外吐的,但是也不能完全松懈下来,要保持住吸气的状态,这就好比给自行车的胎打足了气,不能一下子就松懈下来,要保持住气息,这样才能将第一句很好的展现出来。

在唱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吸气的状态,控制住气息再慢慢的吐出,吐气时一定要均匀,这就是所谓的气息对抗。在吸和呼的过程中,要注意整个身体不能僵硬,都应该是处于积极放松的状态,紧张的部位是横膈肌、两肋,两肋就像是一个打足气的气球一样,而这首词的开口音在“绿”(lv)字上,落音又在“浦”(pu)字上,一个归韵到“v”,一个归韵到“u”,都是闭口音,这时一定要让声音坐在上面,要把气息拉住,不能让它提上来。在唱这些闭口音时,声音往往会比较挤、尖,这就要注意气息控制的同时,声音也不能太靠前,在保持气息的同时也要做到声音的通畅。

声音是需要气息来支撑的,而气息是需要横膈肌及下肋二侧来做支撑的,这也是气息立足的地方,通常我们可以通过咳嗽来感觉到它的支撑点。当唱到“想桃叶当时唤渡”,这里需要一气呵成,不能换气,那么就应该有气息支持点,不然整句唱不下来的同时,也会出现气息不稳定、青筋直暴、歌声僵直的现象。在演唱整首词时,最关键的就是气息的支撑,需要很充足的气息来演唱。尤其是在唱“待去”的“去”时,和最后结尾的“处”时,都要有3拍以上的停留,而且“u”母音一定要发好,气息要支撑的住,不能飘,这里的气息就更要有进一步的支持.在歌唱发声时,便会感到声音仿佛落在了所控制的气息上,也就是说声音是由呼吸来支持的,这种声音不但悦耳响亮,而且能强弱自如地做出各种变化来。

在声音的处理方面,这首词不能用太多的技巧去修饰它,要唱的比较质朴,因为古代的人,大多没有像现在学者一样,学习比较靠美的发声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是凭着自己的爱好和嗓音条件来演唱,一般我们在演唱其他歌曲的时候,泛音比较多,声音比较靠美,而在演唱这首作品,声音不能有太多泛音,要比较直,比如说:在唱这个“浦”、“渡”、“去”、“驻”、“路”、“苦”、“不”、“舞”、“暮”字时,最后归韵都在“U”上,而且时值都在2拍以上,一般唱这个“U”时,很容易出现泛音,声音会觉得很颤动,那么在唱这些字的时候,一定要保持“U”的嘴型,气息不要给的太多,慢慢的吐出,这样声音出来的就比较直,泛音也不是很明显,总之,这首词不能用现代的风格和方法去演绎,要回归质朴的风格。

本人练习气息的方法可以和大家分享下:首先要学会一吸一呼,吸的时候感觉像闻花香,横膈肌和二肋都向外扩张,轻松自如的把气吸足,然后再气沉丹田,将气慢慢而且均匀的呼出,在吸呼练习的时候,可以发“S”音来检测气息,一定要慢速而均匀,中间不能间断的发“S”,时间尽量保持在20秒以上,甚至越长越好,这样反复练习,气息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演唱此曲的时候,本人觉得是不需要很多手部动作来进行舞台表现的,而是非常需要脸部的神情,这样更能很好的表现此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所谓“灵者”是既要有声情,又能“分出各韵之音”,字真则意切,所讲的什么事情,所说的什么人物,所表现的人物心理,都要能通过脸部的悲欢离合的表情所表现出来才行,要能够以情来打动人,达到声乐演唱中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高度认识,真正的从字和声上去结合,达到声与韵的统一。

《杏花天影》是姜夔的古代歌曲中的经典之作,深深的描绘姜夔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及个人生活,姜夔独特的风格与情感都在乐谱之间,需要听着去感受,不用乐谱和音符所能表达。借助歌曲的韵味实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的表达,以及事物具有敏感而深透的观察力,同样也能够实现对技术的掌握的准确、扎实,进而给声乐演唱者提出了更高的审美准则和要求。

注释:

① 白海燕,冯坚.姜夔《杏花天影》之审美意识浅探[J].时代文学, 2010,(05).

猜你喜欢
姜夔曲调气息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众生皆苦,但朋友是甜的
蕾丝气息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春的气息”
姜夔,你咋这么牛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
幽香暗渡,灯火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