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规划,“合适”策略,“合作”落实
——浅谈化学复习的“合”

2020-12-07 19:54曹银娣
魅力中国 2020年7期
关键词:合理课标学情

曹银娣

(大连市第37中学,辽宁 大连 116000)

初三化学教学要完成两大重要任务:首先是利用新授课堂完成学科知识的初步传递,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其次在初三全学年贯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2周新授是基础,8周复习要增值。教的秘诀在于度,学的真谛在于悟。如何能在复习课上把握“度”,引领学生“悟”?为了学生人生的第一次挑战能够旗开得胜那么制定行之有效的中考复习计划更是重中之重。

一、合理的规划--精细研究标准,精准把握学情,精确把握时间

(一)精细研究标准

化学教师有几大法宝,《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材教参》、《中考试题》。中考复习是一个学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整体建构,细心研究才能准确把握。所以《课程标准》的研读一直贯穿于我们教学工作至始至终的。而《考试说明》提前研究,中考试题是我们假期充电项目。发挥集体的智慧,结合本组同事和教研员的意见,精细研读标准。

(二)精准把握学情

根据各个考试的数据分析找到弱势题型,一轮复习时需根据弱势题型,有针对性的出学案,在复习计划中,合理的安排时间,查缺补漏,加大对学生的关注,抓住基础,夯实基础。

(三)精确把握时间

8周化学学科有三大任务要逐一突破:①一模前的基础复习,②二模前的能力提升,③中考前的查漏补缺和心态调整。只有做好时段的整体规划,明确阶段性任务才能让步步为赢。

二、合适的策略--课堂“合适”,内容“合适”,例题“合适”,策略“合适”

(一)课堂结构的“合适”

复习课的结构设计需要理清两个问题:其一,环节设计如何体现新授与复习的区别,如何实现基础知识落实和能力提升点拨的双丰收?其二,时间分配如何在试题分值和能力难度的取舍平衡后进行合理分配?

首先,结构设计上要考虑各个环节“教”与“学”的有机融合。我们充分的利用学生课上课下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复习目标。结合实际,将一轮复习课分为五部分:①课堂前测②出示目标③基础巩固④能力提升⑤当堂反馈,这五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中师生的任务设定能让结构更加清晰,脉络更加明了。以下的环节需要学生课下完成。例如,“课堂前测”使教师了解学情,学生进行课前自评;“出示目标”教师引起关注,学生明确任务;“当堂后测”促进教师反思课堂效果为后续课堂做启发,学生及时当堂反馈总结得失。而对于“基础巩固”和“能力提升”是我们课堂的主体内容,基础知识点已经通过前测进行回顾,课上教师引导将知识点形成网络,将知识间的联系形成闭合的回路。能力知识利用例题和练习进行知识运用方法的点拨、答题技巧的培训,层次递进辅以检测,完成回路。这样再与课后测进行巩固,再次完成知识上的回路,从结构上形成具有复习课特点的短频快。

其次,时间分配上要有“舍”有“得”。要在综合分析课标和中考要求的基础上,明确基础和能力的考点,师生均要知晓题型和难度层级要求,在复习目标上有所体现。对于基础知识,属于学生可以自查自测的,时间要“舍”,反馈上用精选的测试谋“得”。对于能力测试,属于学生学习有难度的,用时要“舍得”,用足够的时长,有梯度的练习,充分的思维训练和指导谋“得”。一轮复习中基础简单、能力不足,时长比例可以是3:5;二轮复习能力聚焦、综合训练加入,时长比例就需要在调整。

课堂的结构、时间的分配源于不同时段、不同内容、不同学情的课堂目标,合适的才是合理的。

(二)内容选择的“合适”

复习课的内容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其一是课标和教材。课标是教学的普适性标准和最低要求,用课标表达复习目标,依据课标要求选择内容。教材更是教学内容的最好呈现,利用学生最熟悉方式为素材呈现复习内容。其二是中考要求和复习时段。按照当年的考试说明和历年的考试形式,以及复习时段确定,选择内容及形式。其三是学情和心理。根据学情进行删减和调整,并考虑学生心理。例如复习初,可以利用往年中考题进行初试,进行考试全程的心理适应。在大考前,可以进行理化合卷的适应性练习,学习把控时间。在中考前,可以利用难度较低的试题进行心理调适。

(三)例题习题的“合适”

化学教学中复习课要完成基础知识的回顾,又要站在全学段的高度上,将知识融合贯通,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因此例题的选择,就是完成这些的关键。对于基础性例题选择的关键是“精选整合”。建议教师首先要在中考试题中进行筛查,将高频习题进行整合,试题类型要符合中考常态,做到题量少精确度高。

从实施策略上要达成前述目标,建议学习活动设计的“度”要把握好。其一,处理好“讲”与“不讲”,“自学”与“合作”。其二,处理好“尝试”、“示范”、“模仿”、“评价”的递进关系。例如实验设计题是难点:第一步学生可以“尝试”分析原理,完成知识调用;第二步在自我思考的基础上,尝试语言作答;第三步在教师及时“示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模仿,理清逻辑关系规范语言表达;第四步要利用好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在设计策略和方法时,教师可以有意识、有智慧的不把知识讲清楚,教师要做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向导。让学生经历思维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做传递式教学,要通过最合适的策略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内化。

猜你喜欢
合理课标学情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创造性处理和运用初中化学教材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让学情分析贯穿教学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