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海城市防洪排涝问题及治理解决思路

2020-12-07 21:32
魅力中国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临海堤防平原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22)

临海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陆域面积2203km2,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临海上承山洪倾泄、下受潮汐顶托,排涝条件先天不足。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受梅雨和台风雨影响,特别是7~9 月份是台风多发季节,暴风雨强度大、降雨时间集中,洪涝灾害频繁。

其中2019 年9 号“利奇马”台风给临海市带来了严重内涝,据统计,临海西门断面过水流量11500m3/s,西门洪峰最高水位10.98m;据不完全统计,临海市直接经济损失20.7 亿元,受灾人口57.9 万人。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临海市的防洪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深入研究临海防洪排涝问题,提出安全保障措施,对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推动临海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临海城市防洪排涝的主要问题

(一)防洪控制能力不足

临海上游虽然建成了下岸、牛头山、朱溪、盂溪水库等一些列水利工程,但相比上游山溪流域面积,总体控制集水面积仍偏小,对下游的防洪威胁依然存在。

临海市水域丰富,其中灵江的影响最为明显,灵江作为感潮河段,右有义城港汇入、左有大田港汇入,至三江口右纳永宁江。上游受山洪影响,下游受潮水顶托。

义城港是灵江的第二大支流,流域面积达228km2,平原面积只有21.2km2。义城港上游山水流量大,未建有控制性防洪工程,中游缺乏排水出路,下游灵江干流洪水顶托,涝水难以自排,洪水和涝水叠加造成片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导致临海江南区块洪灾频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扩大导致洪水调蓄容积大幅减少,将进一步加重下游平原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

(二)防洪抵御能力低

临海防洪问题主要集中在临海城区,已建江北防洪堤(灵江一桥至小两山)、江南防洪堤(灵江一桥至两水山),均满足50 年一遇的洪水标准。台州府城墙段以古城墙挡水,但与江北防洪堤之间未封闭,存在缺口。其余河段防洪能力几乎都不足5 年一遇。

庙龙港下游至永宁江汇合口,除去涌泉镇部分堤塘外,灵江沿线基本未建堤防,防洪标准不到10 年一遇。

(三)河网排涝能力不足

平原排水干河网络已经形成,但有些主要排涝河道,因铁路、公路、村镇建设,道路桥梁的宽度与河道排水能力不相配套,村镇建设占用河道断面,导致局部阻水,排涝不畅。

二、措施

针对临海市城市防洪工程现状,根据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围绕水利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开展工作,着力补齐防洪排涝“短板”,遵循“导、蓄、滞、泄”的总体思路,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确保临海市的安全。

(一)上游建设滞蓄洪工程

为进一步增加对灵江洪水控制,直接减轻临海市城区段洪峰、降低临海城区防洪压力,可考虑在临海市永丰镇镇区上游新建滞蓄洪工程,增加对始丰溪洪水的调蓄能力,对始丰溪和永安溪洪水进行人为错峰,从而进一步降低临海西门的洪峰流量和最高水位。

(二)城市防洪圈的封闭

灵江干流城区段未建堤防段新建堤防并结合切滩,通过扩大行洪断面来降低灵江干流洪水位,减轻台州府古城墙防洪压力及大田平原和义城港平原受干流洪水顶托的压力。

堤防在满足防洪的要求下,充分利用堤背的景观作用,结合周边城市发展打造,体现水利工程与城市规划浑然一体的结合。

(三)注重义城港平原水系综合整治

根据流域规划,考虑在义城港上游新建蓄水水库,削弱洪峰并进行错峰调度;在义城港中游开通分洪隧洞讲大部分流量排至灵江,拓宽河道并新建堤防提高过流能力;在义城港下游新建强排泵站解决灵江洪水顶托时涝水出路的问题。

(四)加大平原排涝工程的建设力度

目前临海市大田平原工程一期及二期均在开展中,实施后河道过洪断面面积增大,加快临海城区涝水排放。后续其他河道的整治需稳步开展。

三、结语

临海市台风频发,外海潮位顶托的情况下,上游始丰溪和永安溪山洪叠加,加剧临海城市风险。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提升临海市防洪排涝能力,不断完善临海城市防洪排涝安全体系。

猜你喜欢
临海堤防平原
那一片平原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堤防防渗施工技术研究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临海余丰里民宿
平原的草
水利工程堤防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石料抛填施工工艺在水利堤防施工中的应用
临海不完全折腾指南
浪起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