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涯教育,促进高中学生多元成才

2020-12-07 17:09何美龙
教育家 2020年41期
关键词:生涯上海市中学

何美龙

如何立德树人,让每一个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是学校教育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上海市闵行中学以“多元共生、绿色和谐、优秀卓越、幸福校园”为愿景,努力搭建“多元、特色、国际化”的学生成长立交桥,基于高中学生生涯发展素养,建设开放、多元、国际化的学校课程,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建设“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并重”的课堂教学文化,让学科回归生活,服务于学生未来;整合教育资源,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支撑学生个性健康成长,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以生涯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和持久动力

高中,是学生认识自我、走向社会的人生发展關键阶段,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充分学习的机会,认识个性、开发潜能,身心健康、视野开阔,是育人的基本方向。闵行中学的学生中既有中考成绩居闵行区前10%的优秀学生,也有来自薄弱初中的名额分配生,怎样激发并维持层次差异明显的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如何让每个学生找到个性成长的方向,是学校需要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2016年暑假,学校邀请相关专家学者,面向全体教师开展60小时的生涯教育强化培训。同年新学期,在高中三个年级全面开设生涯教育课程,有重点、分层次地进行生涯发展指导——高一,生涯唤醒与探索,认识生涯,寻找人生的灯塔;价值观探索,激发成长动力。高二,模拟规划与调整,聚焦大学象牙塔、专业万花筒;了解专业,穿梭行里行外,进行实践体验。高三,向大学生活过渡,体验大专院校志愿填报、志愿选择的冲突和协调。

学校在心理教育的基础上,把生涯教育与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紧密结合,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思索和探求个体生命意义和价值,寻求自我与环境、社会的契合点,从人生发展角度思考当前的学习生活,持续激发学习动力。

建设“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并重”的教学文化

后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者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人文底蕴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社会需要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为此,闵行中学致力于建设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共同提升的教学文化,“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并重”。

所谓“工具理性”,即教学注重应用、注重方法;所谓“人文理性”,即通过学科教学帮助学生获得生活能力和精神愉悦,也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学校以生活问题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倡导像科学研究一样地学习,强调学科对个人生涯发展的可能贡献,重视艺术、体育和科创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在德、智、体、艺、科各领域获得个性成长。

打造优秀学生培养机制

闵行中学针对部分高中学生的个性特长,设置了“综合素质评价课程”,旨在通过基础学科、实践探究、开阔眼界三种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学校引导学生关注与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问题,开发研究性课题和项目,并以此为学习载体,运用跨学科、多领域合作的教学模式,实现高中学习方法的快速转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课程分三阶段推进:基础课程阶段,基础学科理论与科研课题相结合,进行知识梳理与强化;进阶课程阶段,科研课题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强调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科创研究阶段,综合学生个人兴趣与前两个阶段的研究学习情况,联合国内、国外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研究课题,并创造机会直接参与全球顶尖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

2020年5月,闵行中学李康馨、乔路、王进颖、马逸群、郑如弈5位同学为期1年的课题研究成果被环境生态学国际主流期刊《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正式接收发表。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科创教育和创新孵化实践

闵行中学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课程教学改革。作为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闵行中学开发了“创意与制作”“单片机”“智能机器人”“程序设计”等系列创新素养培育课程。为保证课程有效实施,学校陆续创建了单片机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数字音乐实验室等多种智能控制实验室。

学校遵循“三个结合”原则开展科创实践活动,即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技创新素养培育与知识产权教育相结合。学校以“3+1”课程为主要实施手段,推行科技教育:“3”即拓展课、学科选修课和社团课,规定高一、高二要拿出2课时开展创新素养培育拓展课、2课时开展学科选修课、1课时开展社团课;“1”指少年科学社——由各学科具有科技特长的学生组成,经专家审核入选,配备指导教师全程督导,通过组织讲座、专家面对面指导等方式进行项目管理,全程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完成高品质的科学研究,以竞赛为手段,实现学生科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闵行中学建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科技创新孵化机制,即在科创活动拓展、选修课和社团活动的基础上,每学期末组织科创项目和研究课题的答辩活动,通过专业评委的评审,对于有创意的项目给予导师和学习活动经费的支持,让优秀项目进入校级孵化平台,促进研究和科创活动深入开展。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科学创造”教育创新孵化五部曲:同伴榜样激励,启发创新意识——多元课程开设,满足个性需求——资源平台支撑,提升科学素养——实践活动体验,锻造创新人格——创新孵化机制,成就创新人才。

学校连续5年在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中荣获贡献奖,2020年在上海市第3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1项、专项奖5项。学生参加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国际发明博览会等高水平项目,成绩一直名列上海市高中学校前茅,近三年,获得国际发明展金奖、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称号、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奖项700余项。

搭建多元实践平台

2016至2019年,闵行中学邀请54位(次)科学家、优秀学者、医生、媒体工作者等走进学校,为学生做生涯报告,以“他人榜样”启发学生成长。同时,学校通过社团活动、校园狂欢节、绍兴综合社会考察、社区志愿者活动等充分挖掘校内资源,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贴近生活。此外,学校还与社会资源联动,组织学生走进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兽医研究所等,提前体验职业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每个学生都是有用之才,关键是通过教育发现学生的才能。所以,学生不仅要在课堂练习写作、做好每一次实验,而且要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打造宽领域国际课堂

2015年以来,闵行中学与澳大利亚斯考茨公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国曼海姆大学等多家海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拓宽“课堂”范畴,给有需求、有兴趣出国的学生搭建国际平台。同时,学校迎接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的学生“走进来”,开展中外青少年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另外,学校与GAC国际课程中心的外籍教师合作,修订外教口语课的校本教材,共同开展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探索。随着“海外课堂”惠及更多学生,不少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变得更开放、多元,能够以更宽阔的视野审视自己的未来。2016年以来,学校每年有50多名学生成功升入海外名校。

进行体育专项化教学探索

闵行中学于2017年正式成为上海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校。学校至今已经在体育专项教学改革上整整摸索了8年,已基本形成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管理模式,即专项化教学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体育学年学分制管理模式:将学生参加体育专项课、体质健康达标测试、课外体育活动所获得的相应学分之和作为评价依据,以学年为时间节点,对学生体育锻炼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校体育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近三年,学生体质健康达标合格率均在99%以上,优良率36%以上,学校先后在棒球、垒球、田径、足球、排球、健美操、板球项目上被评为上海市和闵行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闵行中学现行体育与健身周课时配比为“3×2”模式,即2节基础课、2节专项课和2节社团课:基础课以自然班为组班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根据《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和《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学习评价方案》确定,注重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和一般运动技能培养;专项课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选项目,教材由各课任教师基于开发性、选择性、可行性、创造性原则编写,目前已开发了田径、篮球、足球、武术、排球、健美操、棒垒球、板球、形体与舞蹈9个专项;社团课在学校统一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由学生自选,共开设了排球、篮球、健美操、足球、板球、棒垒球、形体与舞蹈7个社团。

闵行中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健康发展”为目标,秉持“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的体育工作思想,坚持“体育融入教育生活,教育融入体育过程”的理念,切实关注学生体质健康,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逐年提高。

2017至2018年,学校田径队获得全国田径锦标赛金牌3块、银牌2块,获上海市级各类锦标赛金牌25块、银牌18块;棒球队和垒球队分别夺得2018年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棒球、垒球项目第一名。学校荣获“上海市业余训练先进运动队”“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上海市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二线)运动队”和“上海市体教结合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

对正处于自我认同整合关键期的高中生来说,其父母和周围可信赖的“重要他人”的认可与信任十分重要。闵行中學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家长保护孩子可贵的积极性,与之平等交流、共同探索,并把这一过程当成深入了解孩子、密切亲子关系的契机,与孩子共同成长。

首先,将家长纳入生涯发展课程培训对象。生涯辅导前对家长进行讲座培训;邀请家长协助孩子完成生涯访谈;建议家长发动自身资源为孩子创设平台进行生涯实践。

其次,举行大型模拟生涯规划展示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生模拟生涯规划展示活动,在模拟生涯规划体验和展示中实现亲子互动和沟通。

最后,引进生涯陪伴系统,记录成长过程。

五年来,闵行中学立足“强规范、求突破、减负担、提实效”的工作思路,全体师生齐心协力、艰苦爬坡,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尊重,参加上海市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年均获奖235人次。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回归育人真谛,“多元共生、绿色和谐、优秀卓越、幸福校园”的学校发展愿景正日渐成为闵行中学的现实图景。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中学)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生涯上海市中学
我的教书生涯
16 Years in the Mines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照片墙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奥巴马:总统生涯使我成为更好的父亲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