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了一百年,单身依然是个问题

2020-12-08 14:08
时代邮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马奇奥尔嫁人

马奇太太对女儿们说:如果实在没有机会嫁人,就在这里知足常乐吧。孩子们,记住一件事,妈妈永远是你们的知己,爸爸永远是你们的朋友。我们都希望也相信,女儿不管是嫁人还是单身,都是我们这一辈子的骄傲和安慰。

100多年前出版的小说《小妇人》,再次被改编为电影重新上映。它已经被翻拍了十几版,而几乎每一版,都是一次“女性宣言”——关于成长,关于独立,关于婚姻和爱情。马奇太太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大女儿梅格几乎是母亲的翻版,代表着传统的女性观。“叛逆者”乔更接近今天的独立女性——“才不要为某个凡夫俗子放弃自由”,她拒绝了青梅竹马的劳里,独自去异乡当家庭教师,靠写作赚些外块,折服于巴尔教授的才学,并最终嫁给了品德高尚的巴尔大叔。

《小妇人》的作者奥尔科特终身未婚。不过,小说里的女孩们都有了归宿。电影的改编者们,不时加入各自的观点和表达,给“女性独立”以不同的阐释和解读,但都躲不开“婚姻”这个关键词。奥尔科特的前辈简·奥斯汀不会认为自己是“女性主义作家”,却让一篇篇“爱情指南”长久流传。女作家们一直都洞悉两性之间存在的差异和不平等,只是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奥尔科特塑造了“桀骜”的乔,奥斯汀不动声色地嘲笑蠢笨的男人,伍尔夫直截了当地说女人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至于婚姻,奥斯汀其实已经给出了完美婚姻的范例,比如《傲慢与偏见》里的伊丽莎白和达西。

奥尔科特曾想让乔单身,考虑到这会影响小说的出版,有情人于是喜结良缘。马奇太太说给女儿们的那段话,其实也暗示着“失婚”的可能性,而“婚姻导师”奥斯汀,终身未嫁。女人可不可以单身?这是一个早就有答案的问题。英国小说里,不受欢迎的“老处女”形象比比皆是,可怜、刻薄几乎是她们的通病。没错,你可以单身,只是单身的结果,请自行对照,无需多言。

嫁人,换一个优雅的说法,追求完美爱情一直都是女人的一项伟大事业。其中,经济因素至关重要。那些小说里的“老处女”嫁不出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少体面的嫁妆——即使今天,在印度,它依然威胁着女孩子的婚姻。女人没有财产权,这也是女性争取经济独立的原因之一,但是掌握了经济的主动权,婚姻却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加容易。“剩女”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是高收入的职场精英。

现代女性的“婚姻悖论”在于如果你弱小无能,你不配拥有完美爱情;如果你强大独立,找到与你匹配的爱情的概率将大幅减少。你弱,别人看不上你;你强,你瞧不上别人,站在婚姻跷跷板两端的男女,很难实现完美平衡,很多人难免被甩下。

相亲角上,为儿女婚姻大事操心的父母一脸愁容;知乎豆瓣上,吐槽的被逼婚者越来越年轻;公益组织的大妈大婶们热切地替“落单者”张罗,统计数字却冰冷无情:中国结婚人数自2003年起“六连降”,结婚率也在2018年跌至7.3%。结婚率降低的同时,结婚年龄逐年增长。2005年至2018年,上海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由23岁推迟到28.81岁。

如此,你还会觉得单身是个问题吗?

猜你喜欢
马奇奥尔嫁人
嫁人就嫁油菜坡
粗鲁的伴奏者
女性年龄大了就不好嫁人了吗?
“我要嫁人”
山寨情人
废物
奥尔及其在俄罗斯小提琴音乐艺术发展中的意义(上)
女神竟然都嫁人了!求把哥带回家
深不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