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为本
——漫谈中、日、欧美管理差异

2020-12-08 14:29李晓怡
时代人物 2020年33期
关键词:法方跳槽欧美

李晓怡

(云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 云南昆明 650201)

管理思想的比较

欧美式管理VS中国式管理

国际象棋里的“王”简直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而中国象棋里的“将”和“帅”活动范围仅限九宫格内。笔者在外企工作过,翻译工作中也接触大量欧美人士,发现大部分欧美企业的领导者非常强势。如2006年,法国某造纸集团全资并购了浙江衢州某民营造纸厂,委派法国技术总监改造生产线。笔者当时跟中方总工和法方技术总监一个办公室,很明显地发现管理风格迥异。中方总工基本都是在办公室,遇到非常重大的技术场合才亲自出马。而法方技术总监,每天风风火火,天天带着笔者一起在现场暴走,笔者亦积极主动地适应他的工作风格。造纸生产线现场温度非常高,尤其是总长100多米的纸机干燥部。法国技术总监经常带着笔者一起在纸机干燥部,冒着高温,用长柄温度计测量各个点的温度(用于绘制温度曲线)。[1]

随着法方逐渐接管这家造纸厂,对高层原班人马也进行了大洗牌。法方聘请了年轻的职业经理人M总任总经理。M总为海归,深受欧美企业管理思想影响,不熟悉“中国式管理”,因此处处碰壁。他奉行欧美式的“民主”,喜欢召开全体职工大会。会上他说“大家对咱们公司有任何意见或不满,都请站出来说一下”,结果几个愣头青的年轻员工站起来一顿大声吐槽,但M总无法满足他们的诉求。不到半年,因为适应不了这个项目,M总黯然辞职。笔者认为:根据“中国式管理”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谋之(《论语·泰伯篇》),M总津津乐道的“职工代表大会”,过于放大基层对高层的影响,最终导致自己根基不稳,欧美式管理风格在中国易水土不服。

真正在这个项目上站稳脚跟的,是从山东某大型造纸企业跳槽过来的管理团队。管理者带领自己的原班人马集体跳槽,这也是我国特有,笔者亦常有耳闻。去年笔者跟随西班牙审计官去浙江审计某制药厂,发现CEO、助理以及其他几位同事都是之前从别的企业一起跳槽过来的。西班牙审计官说“这种事情在欧美几乎不会发生”,欧美跳槽经常都是一个人的事情。

笔者认为:首先,欧美奉行个人主义,因此确实在欧美往往都是个人跳槽。其次:中国自古以来盛行“人治”,高管的部属,大部分都是他亲自提拔的。如果高管本人离职,必定有新高管接替。“衣不如新,人不如旧”,新高管来了,必定也会铲除异己,培植自己的新势力。因此经过权衡,离职高管的下属认为,与其被新高管修理,不如跟随老高管一起去下家,人多力量大。况且跳槽也意味着待遇的提升,何乐而不为?

日本式管理VS中国式管理

翻译工作中,笔者也经常接触日本人。2009年伊朗和日本客商在上海谈判购买打印设备。两名伊朗人(伊朗领导只会讲波斯语,伊朗下属会讲英语和波斯语),两名日本人(日本领导和日本下属都只会讲日语),两名翻译(笔者负责英中互译,日语翻译负责中日互译,我俩接力翻译)。[2]

笔者也深刻体验了日本式管理风格。期间日本领导在旁边基本一言不发,只是摇着手里的日式小扇子。日本下属全程负责谈判,领导只是在关键的地方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这是日本式管理风格“放权”的一个体现。

但是日本式“放权”管理也有缺陷。2017年笔者跟随日本核电专家在福建某核电站主控室进行安全审查的时候,日本核电专家批评说:“主控室的负责人(值长)一直盯着几位操纵员,没有step back(退后一步,意即“放手/放权”)。”中方认为,根据这家核电站的管理制度,值长掌握着许多重要的批准权限,因此操纵员在需要进行关键操作之前,需要得到值长的许可,以确保核安全。笔者认为,这一点,体现了日本式管理在中国的水土不服。此外,日本式管理中,森严的等级制度(下级对上级的盲从)也是重大缺陷,好比是中层和基层一起用人力在推动者大型公交车前进,而忽视了前进的方向,这也导致了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的猖獗。[3]

二、总结

通过前文横向比较欧美式管理、日本式管理与中国式管理的的差异,我们不难看出,面对“中国五千年以来的深厚文化底蕴”,若想在中国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成为良好的企业管理者,必须以中国式管理为本,可适当借鉴欧美式与日本式管理,但不可喧宾夺主。同时,外企在中国若想有良好的发展,应尽量做到“本地化”,尽量多招聘中国本地员工和管理人员,方能更好地落地生根,良性互动,取得长足的发展。

猜你喜欢
法方跳槽欧美
从欧美到埃及,赏方尖碑
跳槽
习近平:中方欢迎法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习近平:中方欢迎法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里约奥运最养眼的十大欧美美女
马烈光中医养生交流欧美行
亚欧美港口燃油价格
我该辞职吗?
忙着跳槽的人
猛将吕布缘何成了最失败的跳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