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促进多元文明共生

2020-12-08 14:29祁东静
时代人物 2020年33期
关键词:亨廷顿中华文明冲突

祁东静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文明冲突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局限性

“文明冲突论”是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冷战结束后对世界局势的分析与预测,其重要的战略意图是为战后美国政府对外战略提供政策建议。

文明冲突论的主要观点

亨廷顿的基本观点是:意识形态、政治、经济不再是划分世界的主要依据,人类今后最大的分歧及冲突的主要来源是文明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决定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形势。首先,在亨廷顿的理论中,文明与文化之间没有作区分,文明是以历史、传统、语言和宗教进行划分的,其中文明之间差异最大的是宗教。在此基础上,亨廷顿将世界文明划分为八个主要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西方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以及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其次,国际政治的核心部分是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亨廷顿认为西方文明应当有危机意识,最需要警惕的是伊斯兰文明和以中国为核心的中华文明联合起来,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构成挑战。

不可否认,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给国际政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为了解人类文明提供了新视角,警醒人们不可忽视文明差异给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但可以看出来,亨廷顿主要是立足于美国视角来审视世界纷争的格局:谁是西方文明的敌人?西方文明以外的文明成为了“他者”,其目的在于维护西方国家的根本利益。

文明冲突论的局限性

文明冲突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亨廷顿过分强调了文明差异的冲突,将其作为是现代国际冲突的主要因素;其次,他并没有站在人类的高度去审视文明差异给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而是站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文明的视角进行研究的;最后,亨廷顿低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互相借鉴、求同存异、相互融合,亨廷顿虽然没有质疑文化之间的融合,但对于文化融合却是持消极态度的,没有注意到这种融合所带来的积极性。

文化差异不是冲突产生的根源

纵观整个历史长河,不同文明之间展开对话、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是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主旋律,而因文明不同所产生的恶性冲突仅存于少数的极端分子之中,这些以文明差异为幌子所发起的争端,究其根源依旧是利益。

当前冲突的决定因素是利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明属于意识形态中的一方面,应当由经济基础来决定。因此,文明不是引发冲突的主要原因,而是各种政治、经济等因素作用导致的结果。

无论国际局势发生怎样的变化,国际冲突的总根源依然是深层次的政治、经济、社会矛盾。目前,国际范围内文化问题凸显的原因:一是经济全球化,二是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因素在综合国力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各个国家都在利用本土有利的文化资源提升自身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而经济、政治活动都是以维护自身利益为根本,那么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文化差异性也就被无形放大。亨廷顿仅着眼于文明本身寻求答案,凭借一些文明现象就得出文明冲突的结论,那得到的结论自然就是文明决定论,其立场根本目的是维护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

制造冲突的霸权主义

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将文化的差异性作为他们的政治工具加以运用,制造各种冲突从中获益。

现如今,一些国家打着文明的旗号,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上的掠夺、政治上的压迫和文化上的霸权。在文化上,一些霸权国家将自己的文明绝对化、神圣化,不断强调自身文明的优越性,忽视甚至否定其他文明存在的价值,将自己的文化、体制不断向其他国家倾泻,盲目排外,拒绝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政治军事上,一些霸权国家在未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情况下对某些争端进行强力干预,利用自身的经济、政治、军事等优势,威胁和摧毁其他弱小的主权国家,使得这些国家的国民成为流离失所的难民。在经济上,中美贸易问题原本应该是经济、贸易范围内的问题,而美国的一些政治家和少数知识分子却将中美关系界定为“文明的较量”,认为这是中美文明冲突的开始。

事实证明,文化本身不是冲突的根源,差异性也不是冲突的必然基础,根源是这些文化现象背后的利益推手,警惕那些将文化差异作为政治工具的霸权主义。

中华文明的特质

亨廷顿在文明冲突理论中将中华文明作为最大的威胁之一,西方的一些政客更是矛头直指中国,提出了“中国威胁论”。事实上,中华文明历来追求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明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不会威胁其他文明的存在,而且在促进世界多元文明和谐共生的问题上可以提供许多中国智慧。

奉行和而不同文明观的多元一体国家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理念,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建设性。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有别于“同”,它是一种有差别的、多元性的统一,在烹调时追求五味俱全、味在咸酸外的境界,在奏乐时追求五音共鸣、声在宫商外的境界。因此,将“和而不同”的理念运用到人际交往上便是追求一种和谐友善,但对待具体问题不必苟同的态度;在文明观上便是追求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又不完全同一、各放异彩的态度。所以,以和而不同为内核的儒家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不仅不会造成文明的冲突,而且在化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问题上可以提供借鉴。

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吸纳性,不同于西方“天人对立”的自然观,中国自古就奉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个人道德。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虽历经岁月更替却能延续至今。

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来看,就是一部多民族相互之间交往、交流、交融,最终成为不可分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明史。费孝通曾对多元的民族和中华的一体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从发展形成的过程上看,华夏文明是由长江三角洲区、黄河中游区、黄河下游区、赣粤区、江汉区、陇东塞外区六大文明区域逐渐聚合形成的;在思想上,中华文明是以本土的儒家文化与外来的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等交流碰撞、相互融合逐渐形成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质,不但不会造成文明冲突,还会有助于消除文明间的冲突。

中国历来重视文化交流

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文明交流,擅于借鉴其他优秀文明。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实现了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这次的文化交流不仅拓展了中华文明的广度与厚度,更筑就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唐代高僧玄奘西行五万里求法,途经一百多个国家,其文化影响甚远,而他的思想和精神不仅是中国更是世界的宝贵财富;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将马克思主义送到了中国,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现如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从古至今,中华文明始终能够历久弥新、源远流长正是因为其兼收并蓄的特质。事实证明,只有实行开放的文化和宗教政策,这个国家和社会才能获得最大的进步和繁荣。

为文明繁荣提供中国方案

当代中国的文明观

中国的战略向来都是求发展求合作,相互尊重,反对霸权,在外交政策上如此,对待文化差异亦是如此。

不同文明之间是相互平等的。面对西方政客大谈种族优越论,中方则始终认为不同文明之间是平等的,习总书记曾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不同文化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将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割裂开来去理解不同文明,就容易产生“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最终导致文化霸权的结果。

加强文明间的对话,以多元文明共生取代文明冲突。在全球化背景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旋律。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冲突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文明间交流,促进不同文明之间互鉴共生。中国始终坚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而人类文明发展史也充分证明了,只有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才能为文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没有哪个种族或着文明是高人一等的,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也不可能通过强调文化差异性来解决,而是应当加强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互鉴来解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总书记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提出的制度方案,是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思想理念,旨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寻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其中所蕴含的文明观,是体现世界全球化要求的文明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立足于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不仅有利地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还有利于促进世界文明健康繁荣、实现人类文化多元一体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具体举措和伟大实践,这个重要举措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转变为行动,将愿景化为现实,不仅促进了各国经济繁荣发展,还有助于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要将“一带一路”建设为文明之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伟大实践。

结束语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源远流长,是因为其海纳百川、和而不同的特质;美国之所以成为美国,是因为历史上接收了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移民,才成就了今天的美国。古今中外,唯有实施开放的文化和宗教政策的社会,才能获得最大的进步和繁荣。现如今,一些西方国家倒行逆施,提出种族优越论、逆全球化等观点,其背后意图是维护本国利益,本质上是打着文明旗号的强权政治,是不科学的,这不仅不利于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不利于本国的发展。其次,从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核心内涵以及当代中国文明观来看,有关“中国威胁论”的言论也不攻自破,恰恰相反,这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国度可以为当代世界文明繁荣发展提供许多智慧。最后,在关注文化因素和文化差异的基础之上,要加强文明间平等对话,建立以多文明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秩序,规范国际行为,防止有心人蓄意挑起冲突,以文明差异为由行霸权主义之实。

猜你喜欢
亨廷顿中华文明冲突
基于合作博弈的多机冲突解脱算法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模仿人类“尬舞”的动物们
值守中华文明——解码文化传承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以亨廷顿改革理论比较戊戌变法和改革开放
亨廷顿病的症状与治疗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