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基层党建工作探究

2020-12-08 17:29申晋玉
祖国 2020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党员群众

文/ 申晋玉

随着“互联网+”网络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互联网+党建”已经是党组织工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1]。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我们应把握好网络这个先进的科学技术,抓住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在党的建设工作中运用互联网一系列的高新科技产品,打造智能高效的、和谐稳定的新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夯实党建基础建设,强化党的执政地位基石。

一、“互联网+”基层党建工作的优势

(一)增强党建工作环境的开放性

“互联网+党建”是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在党建工作中,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应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网络虚拟平台和空间,党建工作中的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及传输都可以在这个平台空间内快速的运转,有效的打破了传统党建工作信息运行的时间及空间上面的局限性,提高了信息运转的效率;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在同一时间进行同步的交流与沟通,有效的打破了党建工作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促进信息的共享。创新开展“互联网+”党建、党建+扶贫攻坚、基层党员网格化管理、党建+民风建设、基层党员一对一帮扶等工作方法,把基层党建与民生实事、社会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开放性,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效率。

(二)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及时性

在没有互联网技术支持的时代,基层的党建工作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及传输方法均较为落后,这样让基层党建工作缺乏时效性,难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对于党的发展十分不利。在“互联网+”新视域下,我们要尽早一步把互联网的云采集、大数据、区块链等新科学技术与基层党建工作结合起来,高效收集、处理及传输信息,利用构建的互联网平台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建党工作提供极大的捷径,另外,互联网对信息的传输及反馈的及时性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住厕所,能让党建工作人员及时收集到有效的信息,以提高党建工作的及时性。

(三)增强基层党建工作内容的针对性

“互联网+”新视域下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要注重加强信息资源的编排以及网站内容的针对性,利用“互联网+”能够及时有效的收集到工作对象的相关具体信息,从而准确的了解工作对象的思想状况、心理状态等,并为调整党建工作的内容的具体依据,特别是网民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等问题,诸如公务员考试、领导干部调整、发展党员公示等等,要及时编辑更新,增强网站公信力和影响力。

(四)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形式多样化

阅读报刊与开座谈会是传统基层党建工作的两大形式,其形式非常落后,且让党建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感十分的枯燥,且工作的对象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对于党建工作人员及工作对象的效果都不是很好。利用“互联网+”的先进网络技术,建设高质量党建网站,是当前开展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可以使用先进的视频技术、网页建设技术,建立多功能立体化的党建系统,围绕党建主体,编辑图片、制作视频及flash 等形式,开发一些答题积分、趣味闯关等小游戏小程序,增强吸感染力和引力,提高党建工作对象的参与率,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效果。

二、“互联网+”视域下党建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以“互联网+”强化舆论宣传新思维

建立科学规范的网络管理制度。围绕“互联网+”党建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实际工作,不断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如信息安全制度、信息审核制度、信息联络员制度、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等,为推进网络党建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

构建档案宣传网络新平台。借助互联网对党建舆论宣传新平台进行延伸,不仅可借助QQ、博客、微信、微博等构建“党建宣传QQ 群”、“党建宣传微信群”、“党建宣传论坛”等,而且还应积极探寻舆论宣传新阵地,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专门、特色的党建宣传网络平台,这是“互联网+”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

培养网络党建舆论宣传队伍。注重教育培训,强化宣传人员具有网络要求的写作素养及应对多媒体的能力;强调宣传人员政治性培养,强化纪律意识与责任意识,对信息传播与交流进行严格审查,确保信息真实可靠,预防出现不良影响。

把握舆论方向的主导权。第一时间发布党中央最新政策及动态;定期公开党务政务,实现党员群众线上线下相互密切、频繁交流;针对突发事件,应迅速把握舆论主导权,在互联网上及时公布有关信息,对舆论进行正确引导。

(二)以“互联网+”开启党员教育新方向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信息的传播打通了高速通道,网络平台上海量信息瞬息更迭,里面不乏一些未经过滤的信息,成为多种意识形态暗战的阵地,一些不良思潮会对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社会观形成冲击,阻碍着思想的进步[2]。所以,在“互联网+”新的党建工作模式中,用正能量武装党员的思想防线尤为重要,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用“内功”破除“外祟”。首先,可设立“微学堂”,拓展党建学习宣传平台。基层党组织应坚持“微学堂、小平台、大教育”的理念,善于借助“互联网+”构建移动党建学习平台,组织开展“党建每日一学”等特色活动,定时推动“微课堂”,重点讲解党建知识、领导讲话及精神等。定期推送“微故事”,彰显党建工作的人性化。例如,从基层人员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选取素材,拍摄“微电影”、“微故事”,全面彰显新时代基层工作人员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积极奉献的形象。同时,实行“微考核”,随时进行检测。基层组织在“互联网+党建”平台上,应设计“微考核”功能,基层工作人员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检测自己学习情况,党建部门通过分析网络大数据,准确地了解党员干部学习情况。另外,实行“微监督”,科学化管理组织[3]。基层党组织在“互联网+党建”平台上,可开设“三会一课”、特色工作等板块,及时上传单位“三会一课”及特色工作开展情况,网络存档,确保党建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以“互联网+”创新组织工作新方式

党建工作载体创新与内容创新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相互促进,好的内容应以好的载体予以体现出来[4]。新形势下,党建载体创新应与当代特征相结合,善于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介构建新的党建平台,促进新形势下党建创新工作的广泛开展。基于时代特征,组织开展党建平台创新工作,例如学习强国、十分党课、微党课在党员和群众反响较大。在党建工作中,好的载体发挥了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使得党建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另外,创新党建工作载体还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党员群众需求开展活动,对象需要在哪里,深入哪里找到切入点;另外创新党建工作载体还应注重单位文化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党建教研网络,以适应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需要,使得党建工作载体充分发挥其作用。

(四)以“互联网+”开创服务群众新局面

“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初心和使命。要以“互联网+”为契机,开创服务群众新局面:“党建+智能大数据”,推动社区管理智能化、精准化;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物联网感知、互联网数据搜集、线下人工数据采集等技术建立社区数据库,有效整合社区党建、政务服务、社区养老、物业服务、社区电商、邻里社交、社区安全等系统;截止2019 年6 月,我国手机网民已经超过8.56 亿,规模巨大,要顺应趋势,及时开发基层党建APP,设计开发版块,精心打造社区党务、政务、财务“三务公开”掌上公开栏目,方便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即可掌握社区日常事务动态;推进“互联网+利民服务”。利用大数据、云服务平台,有效连接党群服务、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生活服务、物业管理、社会救助、综治调解等办事服务平台,提供主动、职能、多元化服务,解民忧,办实事,以扎实的工作赢得基层群众理解与支持。

(五)以“互联网+”打造网络监督新平台

为强化群众主动监督提供新平台。由于互联网具有低成本、高效率、资源共享、全方位等各种优势,已然成为了群众表达意愿、反映诉求的有效、直接的载体。目前,互联网+时代下,网民均具有新的话语权,如此为了提高群众主动监督意识而给予了新的平台。

三、结语

总之,“互联网+”的视域下,基层开展党建工作应结合最新的网络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担负好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冲刺阶段,率先垂范,带动和引领举国力量,为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拼搏。

猜你喜欢
互联网+党员群众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