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交往异化理论探析

2020-12-08 01:11
山西青年 2020年7期
关键词:异化理论规定性私有制

吴 霜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并论述了关于劳动异化的四重规定性: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劳动本身相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和人同人相异化。马克思认为,人同人相异化是前三个规定性的直接结果,马克思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因为人同人相异化同前三个规定性属于不同的领域,前三重属于生产过程的领域,而最后一重规定属于交往实践活动领域。马克思解释说人同人相异化其实就是交往的异化。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产生的背景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产生受到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很大的影响,同时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产生与其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一)理论背景

1.黑格尔的异化理论。黑格尔将异化思想引入了哲学领域,做了系统化、理论化的说明。他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精神的自我异化产生的,主体经过自我异化分裂为与之相对立的客体,精神的创造活动就是这种异化的实质。他还在唯心主义的前提下看到了劳动的重要性,但他认为人劳动创造出来的东西是精神的外在化。他的辩证法思想和关于劳动的认识对马克思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异化理论给予了批判,阐述了自己对异化的看法。他主要在宗教领域进行了阐述,上帝是人在观念中创造的,但是人在观念中的这个创造物却成了统治人的力量。为了克服这种异化,他主张通过“爱”来替代上帝。他的异化主体是感性的自然的人,重新回到了唯物主义的轨道上,对马克思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社会背景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马上接近尾声,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但是这种社会生产力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虽然是人们进行创造的,但是反过来却成为统治人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异化理论的研究得到了马克思的关注。他从自我异化转向交往异化的研究。

总之,马克思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又经历了现实社会的影响,经过批判继承得出自己的异化理论。马克思的异化主体是现实的人,异化的内容是人的劳动,即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领域人通过劳动进行创造,反过来创造出来的物品变成了异己的、与人对立的东西,成为统治人的力量。而在现实生活领域,异化是主体间关系的异化即交往异化。

二、马克思交往异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可以包涵两个理论,劳动异化和交往异化。马克思的交往异化理论是对他劳动异化理论的补充和完善,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变发展。

(一)《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交往异化理论

马克思在《手稿》中首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并对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前三重规定性都是属于生产过程领域的“自我异化”,不涉及与他人的关系,而第四重规定性人同人相异化涉及到了人的“相互异化”,马克思于是在《穆勒评注》中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二)《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理论

马克思在《穆勒评注》重点阐述了他的交往异化思想。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第一,在现实生活中,人通过劳动创造财富,人与人产品的直接交换变成了私有者与私有者的买卖,交往发生了异化。第二,人与人的交换需要通过货币这个中介物来进行,货币的出现,成为统治人的力量,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异化。第三,人与人的交往是通过中介物来获取他人的物品满足自己的需求,人与人的交往变成了交换,交往变成了纯粹的买卖关系,从而发生了异化。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异化理论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了交往异化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私有制和分工。在私有制的条件下,由于生产力提高、需要的增加等原因引起分工的产生,人们在私有制和分工的条件下进行交往,人本身的活动就成为了统治他支配他的力量,交往产生了异化。

(四)《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的交往异化理论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与人不能脱离彼此而独立的生活。这是异化的萌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物的依赖关系”,人们不再相互依赖,开始进行交换以获取所需,劳动创造的产品成为了统治人支配人的力量。这是异化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人的全面发展阶段”,私有制和强制自发分工被消灭,人与人进行和谐友好的交往。这是扬弃异化的阶段。

总之,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扬弃,黑格尔的劳动和异化理论是唯心的,而马克思的劳动和异化理论是唯物的;费尔巴哈异化的人是感性的自然人,异化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他不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而马克思的异化是在现实领域存在着的,马克思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认为只有共产主义能扬弃异化。马克思的交往异化是对马克思劳动异化的相互补充和完善。《手稿》和《穆勒评注》是其交往异化的不成熟阶段,《形态》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交往异化进入到了成熟的阶段,体现在其交往异化理论从思辨性和抽象性进入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中来。交往异化是社会现实关系的异化,由于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出现了私有制下的强制分工,人与人把对方视为工具、手段。

三、马克思交往异化理论的实践价值

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也发生了交往的异化,而马克思的交往异化理论为我们认识当今社会出现的交往异化现象提供了实践价值。

(一)有利于克服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人与人交往关系的异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主体在交往的时候把另一个主体当成满足需要获取利益的工具,把人当成了手段而不是目的,出现了交往关系的功能化;人们之间的交往总是带着一层面具,交往越来越停留在表面;金钱越来越成为保障主体之间交往关系的手段,出现交往关系的物质化。马克思认为交往异化是在现实社会关系中,这对我们分析当前社会所出现的交往异化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解决人与自然异化关系出现的生态问题

人类社会产生以来,都是以自然为主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始征服自然,对自然进行无节制的剥削和利用,引发了全球变暖、水土流失等问题,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可以说如今出现的生态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存在物,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也必须依赖于人类才能得以发展。所以,在当今社会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三)有利于处理人与社会的异化现象

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一种是认为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这就造成了人与社会关系的对立。马克思认为人与社会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这对我们在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新发展理念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在当前我们一定要重视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的交往异化理论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前都有着重大的价值,对思考人与人的交往、人与自然的交往、人与社会的交往等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要不断借鉴、不断思考,争取为解决交往异化现象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异化理论规定性私有制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女性地位变迁的探究
从“消灭私有制”看私有财产的是与非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另类解读——基于“历史本质性”的视域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价值
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对比研究
权利指引下的性教育探索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恩格斯的专偶制思想——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我的最美学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