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有效性的高职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研究

2020-12-08 02:08季晓明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31期
关键词:高职课堂教学课堂

李 波,季晓明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江苏徐州221011)

0 引言

教学质量始终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焦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人才培养工作的落脚点始终在课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高校要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以学生为中心办教育,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中心评价教育,以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评判教育的成效。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诊断评价,把教学评价的关注点放在课堂教学的价值上,借助相关评价指标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的评估,对于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日常教学中很多课堂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有些教师也坦言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高职院课堂教学中存在“师生有效互动少、课堂教学进度慢、课堂提问效果差”等问题。

1.1 师生有效互动少

在课堂上,教师们对于课程内容比较熟悉,备课充分,讲解流畅,但由于教师只关心教学进度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授内容,而不做思考,也不做笔记,学习态度不够积极,课堂气氛沉闷,甚至出现好多学生睡觉、玩手机、早退等现象,最终学生知识掌握甚少,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1.2 课堂教学进度慢

在课堂上,有的教师为让每一位学生有机会“参与互动”或者“深刻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出现了“只是教材中几段话、或者说一个很浅显的小问题,讲授了一节课”的现象。例如:一节课讲授“汽车转向灯的作用和操作”。教材(或课件)上的内容让学生朗读,甚至有多次。学生先看书,教师后提问,然而答案在教材中明显可见。低层次的教学互动,学生轮流操作体验,学生的有效学习有多少呢? 这样的课堂教师轻松,学生轻松,但是教学进度极慢。

1.3 课堂提问效果差

高效的课堂应该是思考的课堂,教师有效提问,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提问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这一环节,才有可能把学生对表象问题的疑惑上升为对深层次问题的质疑。但目前不少课堂提问是无效的,老师提出的大部分问题多停留在表面的热闹,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如何提问得精彩,问出水平,需要教师认真备课与揣摩。

2 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诊断体系的基本原则

高职院校的教学要突出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教学作为育人的过程,应该培养学生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而不应该仅仅获得专业知识[1]。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准主要还是要看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素养主要还是要依靠课堂教学。高校教育教学还是要回归课堂,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质量要实实在在地当作学校的生命线来对待。课堂教学诊断体系的建设,要遵循以下4个基本原则。

2.1 适应性的原则

诊断指标要适应课程对象,要适应课程需求。对不同的教师、课堂、场合,诊断依据的标准是存在差异的,尤其是教学对象不同时,教师更要做到因材施教。当代教育学家张楚廷认为,教的活动必须以学的活动的存在为前提,没有学的人,教师来教谁?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真正听者寥寥无几,这样教学只是教师的自娱自乐。课堂教学诊断要唤起教师正确认识自己、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欲望,让他们对课堂充满追求,而不是从此一蹶不振。课堂教学诊断不能有过高的苛刻要求,不能有过多的否定。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诊断标准也应不同。如对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的课堂诊断标准可适当降低要求,而对一些优秀教师的课,高层次的展示课、研讨课、示范课等,则诊断标准要适当高些,对问题的诊断与分析也要相对严格。

2.2 全面性的原则

要进行全面的诊断,设置多点位监控,对于教学的每一个关键性的教学模块都要有针对性,全方位采样,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持续全面性系统性,做到教学目标与教学结果一致,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匹配。对于课堂教学做到全过程的诊断改进是高质量课程建设的保障。同时,教学诊断要做到诊断者和被诊断者之间的一种充分交流与对话。“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如同医生在给病人诊断治病一样,只有全面详细掌握病人的病情,才可以得出科学的判断,最后给出有效的诊治方案和处方。一样的原理,课堂教学诊断时,诊断专家只有建立在全面了解与掌握课堂教学信息的基础之上,对课堂教学进行专业分析,评价和判断才具有信服力。教学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因素的变化,只有坚持全面性,才能达到教学结果的高质量。

2.3 发展性的原则

社会和时代是发展的,科学技术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的,对于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发展性是教育教学活动必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教学诊断必须坚持有利于学生、教师的持续发展的原则。诊断者必须对教学诊断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不能把课堂教学诊断理解为仅仅是对一个人一节课的评价,更不能理解为是自己个人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的展示。要明确课堂教学诊断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任课教师的持续发展,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对问题的分析和给出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定要科学客观,既要着眼于有利于从执教教师和其他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要着眼于可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 课堂教学诊断指标

课堂教学诊改要坚持问题引领、重在改进,要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工作改进上[2]。基于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诊断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进行分段实施,针对这3个阶段分别设计了课前阶段诊断指标、课中阶段诊断指标、课后阶段诊断指标。

(1)课前阶段诊断主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从诊断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学情分析匹配程度入手,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内容的整合等进行诊断(见表1)。

(2)课中阶段诊断主要关注教学环节组织、教学方法应用、教学互动效果,观察教师在课堂的教学组织是否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效开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师生之间是否进行高质量的互动,能否将精心准备的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是否有效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见表2)。

(3)课后阶段诊断主要关注教学目标达成、教学实施成效、师生满意度,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习题(作品)完成情况、教师课后反思、学生满意度测评进行诊断(见表3)。

表1 课前诊断项目与诊断标准

表2 课中诊断项目与诊断标准

表3 课后诊断项目与诊断标准

4 课堂教学诊断的方法

“诊断”原为医学术语,意思是医生对病人进行相关检查,依据病人的病情、症状来判断病人生病的原因,然后制定治疗方案并开出相应的处方,最后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把“诊断”用到高校的课堂教学,就是参照医学看病对课堂教学工作先诊后断,从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到追因诊断问题产生的原因,再到课堂教学的实践改进。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来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进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4.1 初诊

在初诊时,通过听课、观察的方式了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效;课堂上的教学环节组织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课堂导入、教学设计、内容安排、学生提问等方面进行聆听,掌握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取得既定的效果,教学活动是否有效。

4.2 复诊

任课教师针对初诊提出的意见进行改进后,邀请学校督导或同行深入课堂听课进行复诊。复诊时,诊断者主要对照初诊时的问题,重点查看各项问题的改进情况,给出复诊建议,围绕被听课教师在课堂中的亮点是什么,改进的是什么,哪些地方是否仍需要提高。

5 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实施流程

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不是以发现问题为最终目的,而是要形成从探索问题到专业分析,再到改进提升这样环环相扣进而持续提高的工作流程。

5.1 审视课堂,探索问题

发现问题是课堂教学诊断的起点。课堂观察作为一种研究和问题诊断的活动,其起点应当是始于进入课堂前对要观察的教学内容以及本教学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充分了解。观察者以教学诊断研究的视角进入课堂场景,带着明确的问题意识,采用观察法、聆听法、询问法、检测法等,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观察者要善于对问题进行甄别分类,要在课堂可能同时出现诸多问题的情况下,抓住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问题只有明确后,才能为追因诊断打好基础。需要提醒的是,观察者不能遗漏对教师教学准备情况的诊断,课前教学准备是教师开始课堂教学之前必须做的重要事情,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堂课是否有效。

5.2 科学研判,专业分析

对一节课的问题进行罗列,确定好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之后,诊断者要全面客观地进行探究,要科学分析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的相关原因及诱导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听课专家要从专业的视角对课堂进行剖析,从专业的敏感性和教学经验出发,进行精准的判断,对问题进行归因诊断。对每一个问题进行科学的专业性分析,找出“病因”,才能确保提出的改进“处方”具有针对性和权威性。高职院校实施校、系两级督导管理有利于教学管理的科学开展,校级层面上进行整体把握、宏观检查,系部层面上抓好细节落实、具体实施[3]。学生全过程参与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质量关系最紧密的利益相关方,因此,课堂教学质量分析研判时,要给学生一话语权。

5.3 反思总结,改进提升

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没有终点,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永远在路上”。教学诊改较以往的听课评课最大的不同是改进提升。传统意义上听课评课活动往往是停留在评课上,结果是“评论有余、改进不足”。教学诊改以专业研究为支撑,在深层次上挖掘教师教学中的优势特长以及不足,以激励的方式与任课教师进行探讨,提出可操作性的改进意见。同时,对于不同的教师采用“差异性”的策略,比如对新入职教师主要帮助其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对中年教师主要帮助其形成教学特色,对年长教师主要帮助其凝练教学经验。另外,借助信息技术搭建线上师生互动平台,由学生直接反馈意见给教师,更能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效率,降低时间成本[4]。

6 结语

课堂教学诊断改进实施过程是复杂的,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帆风顺的过程,在实践中会出现许多新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因素,需要不断摸索探究。

猜你喜欢
高职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