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0-12-09 05:37崔鹏伟朱安红
热带作物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体制机制功能定位

崔鹏伟 朱安红

摘  要: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相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形成对建设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的经验启示,即强化基础支撑、优化资源布局、创新体制机制,进而从功能定位、重点任务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对推进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提出设想。

关键词: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功能定位;重点任务;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relevant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cience centers in China, this paper concludes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center, which is to strengthen the infrastructure support, optimize the resource layout and innovate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so as to make conceptual preparations for the forming of the National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Center in terms of functional orientation, key tasks and system and mechanism.

Keywords: National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Center; functional orientation; key tasks; system and mechanism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0.10.002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作出指示,要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业对外合作,强化科技支撑,支持海南打造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以科技创新引领和驱动热带农业发展。在此背景下,总结借鉴国内相关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建设经验,进一步明晰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的功能定位和重点任务,提出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体制机制设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相关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情况

2016年3月16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出现,是我国在大科学时代提出并建设的、蕴含中国特色科技发展的崭新平台[1]。随后,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等3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相继于2016年4月、2017年1月、2017年5月获批建设。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提出“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2]。至此,我国拥有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鉴于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刚启动建设,本文只系统梳理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和北京怀柔3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情况,对加快建设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以启发和借鉴。

1.1  关键创新要素

大科学装置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运行提供重要的物力资源。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3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拥有22个大科学装置,这些大科学装置是在体现国家重大需求的关键战略领域上实现重大突破的国之利器。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展原始创新的关键依托力量。3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拥有15个国家实验室,占全国的3/5,这些国家实验室对原始创新支撑力强,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尖端力量。此外,科研机构和高水平大学作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关键主体力量。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都有我国顶尖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入驻。

1.2  主要依托力量

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上海的科技园为主要依托,其中,张江高科技园区为其核心,联合周边的园区形成“1区8园”的布局,在兼顾基础研究的同时,更注重应用研究。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大科学装置、科研机构及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园区资源为主要依托,该科学中心的优势资源多样化导致其发展定位更加综合化,既强调基础研究,又强调应用研究。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依托北京创新资源综合优势,强力布局大科学装置,主要聚焦基础研究领域。

1.3  主体支撑架构

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照“1+N+4”主体架构布局,即建设1个大科学装置群,重点发展生命科学、能源科技、光子科技等N个研究方向,塑造张江综合实验室等4大发展支柱。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照“2+8+N+3”主体架构布局,即2个国家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N个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转化平台,3个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重点聚焦能源、信息、健康、环境等研究领域。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照“4个1”主体架构布局,即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一批高端研发平台,汇聚一批顶尖级人才,集聚一批世界级科学研究机构[1],重点围绕物质科学、空间科学、大气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开展研究。

1.4  运行体制机制

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自主管理、科学家决策的运行机制。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国务院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创新设置多层级治理结构。在决策层面,实行理事会负责制,成立理事会领导下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协调和执行层面,主要以安徽省和中科院为主。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立理事会,建立专家咨询机制。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3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均在政府创新管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分配和股权激励、市场化投入、人才引进、开放合作等方面突破已有体制机制,实行运行管理全面创新。

2  相关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的经验启示

通过梳理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3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关键创新要素、主要依托力量、主体支撑架构和运行体制机制等情况,可以看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发展目标清晰、基础支撑有力、资源布局合理、体制机制灵活,对加快建设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有重要的经验启示。

2.1  明确发展目标

立足海南,面向中国热区和世界热区两个主战场,加快热带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引培和国际交流合作,使我国热带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培育一批千亿级热带特色产业,培养遍布全球的热带农业精英人才,引领全球热带农业高质量发展。

2.2  强化基础支撑

经过国家几十年的长期投入,“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设施条件具备了较好基础。下一步,应在现有基础上,着力建设一批空间体量大、系统构成多的大科学装置,以及一批功能完备、相互衔接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等重要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热带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提供物质装备支撑。

2.3  优化资源布局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我国已建立起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牵头,热区省级农业科学院和相关高校协同协作的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聚集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支撑队伍。下一步,应按照“只填补空白和优化提升,不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的原则,优化资源布局,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为支撑的组织构架,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提供重要资源基础。

2.4  创新体制机制

突破现行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多元参与、协同高效的创新治理格局。按照“开放、流动、合作、共享”原则,遵循科技创新活动特点和规律,充分吸引国内外热带农业优势科研力量参与建设,探索科技与金融投资相结合的新模式,建立各类资本投入热带农业科技创新过程的新模式。分类推进功能平台的优化整合,实现重大创新任务协同攻关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3  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设想

在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3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经验启示的基础上,从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的功能定位、重点任务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设设想。

3.1  功能定位

一是世界热带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紧扣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汇集国内外高端科技创新资源,打造知识创新空前活跃、技术创新全球领先、科技基础设施完备、创新人才高度集聚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二是国际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智谷。聚集全球顶尖的科学家、一流的科研人才团队,培养具有前瞻性和国际视野的热带农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成为全球热带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智谷。

三是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核心枢纽。创设国际合作重大计划,主导或参与全球热带农业科技合作交流,提升我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的主导权。

四是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试验田和样板间。创新学科内和学科间科研协作机制,有效整合各科研院校内部和各院校间的创新要素,形成合力,为高效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和开放共享的国际交流合作体系建设提供范例。

3.2  重点任务

一是组织引领热带农业科技创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系统布局建设一批热带农业领域创新平台,为热带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供给。

二是加强热带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搭建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之间的连接桥梁,建设与科技创新平台紧密衔接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促进热带农业科技成果在中国热区和世界热区转移转化。

三是促进热带农业科研人才培养。面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国家战略,支撑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和深海资源开发的科技和产业需求,引进、培养创新素质高、国际视野宽的科技人才,提升热带农业科学人力资源供给与培育能力。

四是积极推动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结合我国热带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企业“走出去”需求,加强国际热带农业合作交流,联合开展热带农业区域性、共性、前沿性重大关键科学技术研究,抢占世界热带农业科技制高点,提高我国热带农业国际话语权。

3.3  体制机制

一是协调会商机制。按照“部省共建、协同合作”的原则,形成“1+1”协作机制,以农业农村部和海南省为责任主体,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科学技术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主要支撑依托单位,整合国内外优势力量,补短板、填空白,共同推进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推动相关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运行。

二是创新力量集成机制。统筹各类资源,建立研发资金、高端人才、资源平台等汇集机制。建立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创新基金,财政资金稳定支持,鼓励和引导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公益基金和民间资本积极投入。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出台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专项引才的政策清单,面向全球公开发布;赋予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重点面向世界各国招收培养国际留学生。建立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内部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实现多方资源共享共用。

三是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建立热带农业科学创新研究“揭榜挂帅”工作机制,形成以需求和结果为导向的联合攻关模式。制定鼓励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热带农业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建立海南自贸港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与科研创新激励“双重特区”。建立多层次、全方位评估评价体系,鼓励技术入股,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成果转化促进机制。支撑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为全球热带农业科学研究、产业化发展提供知识产权服务。支持建立全球热带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知识产权大数据资源池及产权托管运营第三方平台。建立健全知識产权全程管理制度,推进职务发明制度改革,保障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决策中的话语权和长远利益。建立成果转移转化的风险投资基金和保险基金,健全热带农业科学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制度,探索创新知识产权金融产品。

建设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打造热带农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举措,是做强现代热带农业产业的迫切需要,是开展热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核心枢纽。下一步,应立足海南、面向全球、聚焦关键、整体带动,加快推进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为把海南打造成为全球热带农业中心提供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连瑞瑞.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管理运行机制与政策保障研究[D].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19-08-19(001).

猜你喜欢
体制机制功能定位
论裁判文书网上公开的功能定位
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检察机关案件流程监控相关问题研究
检察机关不规范司法行为的原因分析
我国庭前会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物流信息平台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研究国企改革下的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