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问题分析

2020-12-10 10:46朱志远
山西青年 2020年1期
关键词:层面志愿志愿者

朱志远

新疆农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中国志愿者服务事业和志愿者组织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大学生群体作为新时代的主要建设者,高校志愿者团队必须成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建设者,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了260张问卷,最终收回250张,有效问卷243张,有效回收率为93.4%,整体回收率良好。

就如今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频率而言,仅有1.6%的大学生能保持每周参加三次以上志愿服务活动,即月平均参与12次以上的志愿服务活动,其数量占总体比最低;9.9%的大学生志愿者也能保持在每周1-2次的志愿者活动,即月平均参与志愿活动4-8次;13.2%的大学生每月1-3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75.3%的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较低,即没有达到平均每月参与1次志愿者。

总体而言,大多数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的频率较低,表现出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热情较低。

二、大学生缺乏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性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单一且专业性较弱

多数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期待是志愿服务符合自身专业兴趣,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而这些一般性志愿活动均表现出专业性较弱,不能有效发挥学生个人所学专业知识,且对学生本人专业能力提升有限。因而不能较好调动起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导致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长效性。

(二)高校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是影响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他们参加过志愿活动后,没有得到应得的物质层面或精神层面的回馈和激励,并且当下多数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对大学生志愿者相关回馈和激励措施仅停留在精神层面,少有物质等方面的激励,其具有激励的频率不固定、激励程度小等特点。

(三)志愿服务信息获得渠道少

经过调查发现,当下多数高校志愿服务组织虽然有相关线上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但受限于经营成本或学生经验不足等因素,大部分高校线上志愿平台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分高校志愿组织并不重视线上平台,线上平台仅仅起象征作用。

(四)相关培训活动较少

调查反馈,多数高校志愿服务组织虽然有指导老师,但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前较少有相关志愿活动培训,导致一些志愿服务活动无法有效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最终效果,进而打击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五)志愿服务组织缺乏资金

与高校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的访谈中发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下志愿服务组织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足够的资金。筹集资金困难,仅仅依靠学院经费是无法有效开展较多的志愿服务活动。

三、当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政府层面

由于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性、公益性,志愿服务组织难以从自身层面解决经费问题,面对志愿服务等公益性组织经费缺乏的问题,导致志愿服务活动难以进行的现状,政府可以设置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减轻志愿服务组织的经费压力。同时也可以向在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时发生意外伤害的志愿者提供专项保险,减少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的担忧,从而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健康、有效的进行。

(二)高校层面

学校需要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评价体系,并纳入学生课堂外实践成绩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学校每年可以利用各种方式表彰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最突出的大学生志愿者,并对其在就业、奖助学金、考研等精神和物质方面优先照顾。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习惯。

(三)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层面

1.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

高校志愿服务组织需要建立完善的志愿活动培训机制,以所在学院为主,学校培训为辅,根据活动类型,鼓励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志愿培训工作,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2.增加获得志愿信息的渠道

针对学生反馈志愿信息难以获得等问题,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应需要顺应志愿服务信息化的趋势,发挥好线上平台的积极作用,打造出便于学生寻找信息的优秀校内志愿服务平台,这既可以达到便利学生搜集志愿服务相关信息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方便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增加与其他高校志愿服务平台深度合作交流。高校志愿平台之间共享志愿信息,协同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以达到志愿服务资源最优配置的理想效果。

猜你喜欢
层面志愿志愿者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