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0-12-10 11:48汤晓红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肌纤维盆底功能障碍

汤晓红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1251)

女性分娩后容易发生多种常见并发症,盆底功能障碍就是其中的一种,女性盆底肌纤维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不约而同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从而引发盆底功能障碍疾病[1]。症状较轻的患者临床表现在阴道松弛、小腹坠胀等方面[2],严重的患者则会出现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到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讨论。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8年6月—2019年8月期间选择我院就诊的140例盆底功能障碍女性患者,并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产后护理,实验组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共70例,年龄24-36岁,平均(29.48±1.65)岁;实验组患者共70例,年龄25-36岁,平均(29.59±1.23)岁。所有患者经我院诊断均符合本次试验要求标准且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完全知情,基本资料差异小(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宣传,指导食用低脂低盐食物、严禁饮用茶或饮料等饮品,同时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会阴收缩运动。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主要包括使用生物反馈康复仪XCHC1(生产厂家:上海诺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对患者盆底部位进行低频脉冲治疗,改善患者肌肉及自制能力。此外根据患者身体实际情况在41d之后对患者进行康复理疗,包括:指导患者自己进行会阴收缩的练习,提高患者对阴道部位的肌肉控制力及排尿的控制力,且每次练习时间不短于3s具有连续性,30min/次,3次/d;采用兴奋治疗法将电极强度不同的电流输送进患者阴道内,使阴道内的肌肉及神经得到规律性刺激,治疗量为2次/周,20min/次;以信号的方式将压力曲线或肌电图检测到的患者肌肉活动信息传递给医护人员和患者,以此来对患者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和完善;对患者肌肉纤维进行训练,治疗量为2次/周,20min/次,一般治疗量为10次,并且嘱患者自己继续进行会阴收缩锻炼。

1.3 指标判定

经过不同护理方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盆底肌纤维在护理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脏器脱垂、尿失禁的发生几率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盆底肌纤维在护理前后的不同数据和发生脏器脱垂、尿失禁的记录数据纳入计数资料表格中进行比较,运用X2进行检验[n,(%)],同时将数据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9.0版本中进行分析,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版本的分析,笔者得知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前的盆底肌纤维差距相差无几(P>0.05);但经过不同护理方式治疗后,在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水平方面实验组为87%显著高于对照组69%,P<0.05,另外在脏器脱垂和尿失禁的总发生率方面对照组的29%>实验组的9%,P<0.05。

3 讨 论

韧带、肛提肌、筋膜等部分组成了女性的盆底组织,而在其中起到支撑作用、维持盆底功能、保证女性盆底正常结构的则是肛提肌[3-4]。但是女性盆底组织中的肛提肌会随着女性年龄增长或是分娩行为受到损害,由此而减弱肌肉张力,影响女性对尿液的排泄控制。根据数据统计,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40%-60%,因此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展开积极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对于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在临床医学中对于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大多采用生物反馈和电刺激的治疗方式,能够明显增强女性盆底肌肉的张力,焕发肌肉活性提升女性对尿液排泄的控制能力[5]。

综上所述,通过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治疗方法,在两类肌纤维改善方面和控尿方面,实验组患者都有显著提升且各项数据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采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盆腔肌纤维,减少患者尿失禁和脏器脱垂的几率,大幅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肌纤维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猪肌纤维类型与肉品质特性及影响猪肌纤维类型转化的研究进展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