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价值

2020-12-10 11:48张思宁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循证心肌梗死住院

张思宁,李 艳

(黑龙江省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心肌梗死多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若是身体过度劳累、情绪过于激动,或是饮食过量,只要引起身体负担,就有可能导致疾病发生。疾病发生时,常会并发心力衰竭,会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性,甚至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疾病治疗可采取药物干预、手术治疗,但是治疗阶段的监护工作也尤为重要,必须关注很多情况,因此需重视护理工作。本次研究即为观察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案例均确诊为心肌梗死,伴有心力衰竭,语言功能正常,意识清楚,可以配合护理工作,愿意参加本次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有男17例,女13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为(60.14±9.54)岁。观察组有男16例,女14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为(61.01±9.33)岁。基本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生活干预、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内容如下:

①寻找循证依据:寻找与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护理相关的内容,明确其护理要点,主要是异常表征及其处理措施。随后对相关护理措施进行培训,确保所有护理人员能够掌握工作要点。

②制定护理计划:明确护理细节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准确分析患者情况,与相关临床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针对性制定护理方案,尽可能的预防异常情况发生。护理方案执行阶段,需要定时评估,不断优化。

③执行护理工作:基于患者情况,护理方案主要针对心理、饮食、运动三方面执行,心理上注意消除负面情绪,避免情绪影响病情,导致其不断发展;饮食上是补充营养,限制钠盐、糖分的摄入;运动上是根据情况引导患者活动,指导其进行深呼吸,促进心功能的恢复,若是无法自主活动,护理人员需定时为患者翻身,并适当为其按摩。治疗期间检测恢复效果,对护理工作内容进行调整。

1.3 分析标准

记录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的案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对照组30例患者,住院时间为(26.58±6.71)d,护理期间有11例发生心力衰竭,发生率为36.67%,观察组30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5.27±4.83)d,护理期间有2例发生心力衰竭,发生率为6.67%,观察组住院时间较短(t=7.493,P=0.001),护理期间发生心力衰竭案例较少(x2=7.954,P=0.005),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肌梗死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一般在心肌梗死发作前2周内就会有心绞痛加重症状,部分患者发病前2天内发生此种情况。发病时会有持续剧烈的疼痛感,常规药物干预无法充分缓解,还伴有全身症状、胃肠道症状等。由于病情的影响,心脏负荷加重,常会并发心力衰竭,一些患者在心肌梗死后几小时内就会出现相关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在发病数日后才会出现,以呼吸困难、发绀为主要表征[2]。针对此种情况,需尽早控制,以免危及生命。

临床上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时,尤为看重护理工作,这是由于患者病情需要持续监测,过程中需要关注很多细节。考虑到疾病的危险性,以及护理工作的复杂性,采取循证护理方案。该方案的应用是结合既往经验与患者需求,制定出较为合理的护理方案[3]。其执行流程的首要工作就是获取循证依据,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随后结合患者信息制定护理方案,最终根据病情恢复需要,对心理、饮食、运动等内容加以干预,尽可能的减少治疗期间的负面影响,促进病情的恢复。该护理方案能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使得工作更具针对性,更能满足医患双方的需要。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住院时间较短(P<0.05),护理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的案例较少(P<0.05)。

综上所述,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时,采取循证护理,能够减少心衰的发生,并且促进身体情况的改善。

猜你喜欢
循证心肌梗死住院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