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的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2020-12-10 11:48丁雪茹张晓静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存活率心肺概率

丁雪茹,张晓静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心脏骤停的急救处理通常结合心肺复苏进行救治,目前关于心肺复苏的应用已经趋于规范化,尽管如此,心肺复苏的应用获得的救治成功率仍然较低。结合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后整体救治效果相应提升,过程中结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辅助治疗时的风险因素。本文结合我院2016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28例心脏骤停患者展开护理疗效分析,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28例心脏骤停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根据护理性质随机分组,对照组14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中男8例,女6例,均龄(61.2±3.7)岁;研究组27例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组中男9例,女5例,均龄(60.9±3.5)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前已与所有患者的家属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ECMO辅助心肺复苏方法

患者心脏骤停后给予电除颤以及胸外按压,促进自主心率恢复,急诊入院后持续心电监护并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首先检查器械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分别对离心泵、膜式氧合器、血氧饱和度检测仪的相关参数进行调整。切开股动脉、静脉并建立插管动静脉鞘管,连接ECMO预冲管路,并分别调整流量和平均压力,膜后血氧分压应大于300mmHg,过程中给予肝素持续性泵注,及时观察ECMO停机指征,脱机后及时修补股动静脉血管。持续给予心电监护,并观察其他生命体征[1]。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上述操作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结合优质护理。护理时首先成立ECMO护理小组,由ICU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成立小组,在重症监护医生以及心外科医生的共同决定下已经明确要实施ECMO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准备工作。术前与患者家属做积极的心理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立即对设备以及相关器械进行准备,术前确保ECMO器械的各功能处于备用状态。备皮处理后加强骨突出部位的保护。在此基础上配合常规心肺复苏,患者出现紧急心脏骤停时,及时采取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使患者在硬床板卧床,调整平卧位,配合医生给予患者常规心肺复苏,由护理人员轮流完成胸外按压,以此保证脑灌注治疗手段的完成有效性。胸外按压深度控制在5—6cm,保证按压频率。此外护理人员需要针对ECMO治疗做相应准备,将护理人员合理分配,外围抽药、物品添加、手术备皮需一名护理人员完成。协助医生置管并处理ECMO管理由一人处理。生命体征监护与护理记录交由一人处理。心肺复苏后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心肺复苏后患者恢复意识,对疾病以及治疗存在疑虑或者担心,心理常会放大疾病。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并做心理安慰和情绪引导。给予治疗后疼痛评估和干预,疼痛明显无法忍受时给予镇静镇痛护理干预。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疗效,疗效评估时结合护理后患者的成功脱机率、成功出院率、存活率、死亡率、住院时间等五项指标展开。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采取SPSS26.0进行统计,其中计量资料表示为“”,差异用“t”表示,“n[%]”代表计数资料,用“X2”表示差异,P<0.05。

2 结 果

研究组成功脱机率、出院率、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详细如下:

研究组14例:成功脱机12例,概率为85.7%;成功出院10例,概率为71.4%;存活9例,概率为64.2%;死亡5例,概率为35.7%;住院时间为7.96±2.81d。

对照组14例;成功脱机7例,概率为50%;成功出院6例,概率为42.9%;存活5例,概率为35.7%;死亡9例,概率为64.2%;住院时间为10.43±3.14d。

3 讨 论

心脏骤停表现为大动脉搏动现象和心博、心音突然消失的现象,在此过程中患者的心脏射血功能停止,患者处于猝死状态。心脏骤停与重大的心血管疾病有关,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肺栓塞、心包填塞一类疾病,均是诱发心脏骤停的基础疾病。心脏骤停时需积极结合急诊救治展开心肺复苏,传统心肺复苏为患者提供全身1/4的血液供应[2],救治率相对较低,结合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可以增加脑神经的保护,提高抢救成功率。目前心脏骤停成功脱机率和存活率较低,在操作过程中结合护理干预是降低治疗风险的有效手段。在护理的过程中积极对治疗环境做出评估和干预,排除风险因素并提前调试器械,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本文结合28例心脏骤停患者展开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成功脱几率、出院率、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相比于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相对显著。

综上所述,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同时能够提高存活率。

猜你喜欢
存活率心肺概率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概率统计中的决策问题
概率统计解答题易错点透视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存活率
概率与统计(1)
概率与统计(2)
《心肺血管病杂志》
日本癌症10年平均存活率为57.2%,胰腺癌最低仅5.3%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