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战“疫”给教育带来变革的思考

2020-12-10 00:38鲁家宝何子斌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变革疫情教育

鲁家宝 何子斌

【摘   要】一场战“疫”,给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也带来了变革的机遇。而校长理念向敏锐与超前变革,教师学习向高效与自觉变革,教育模式向自主与创新变革,精神境界向责任与担当变革,则是催生学校教育变革的四股力量。

【关键词】教育变革;战“疫”思考

一场战“疫”,造成了学校全面“线上教学”、教师变身网络主播的现象,给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也带来了变革的机遇。而校长理念向敏锐与超前变革,教师学习向高效与自觉变革,教育模式向自主与创新变革,精神境界向责任与担当变革,是催生学校教育变革的力量。

一、校长理念变革:敏锐与超前

面对这场战“疫”,校长作为学校的“大管家”,理应成为教育理念变革的先锋,要敏锐把握教育变革的本质,超前谋划变革的顶层设计,从三个方面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部署。一要牢固树立“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什么是生于忧患,什么是以身许国;疫情也是一次大考,“考”出了什么是废寝忘食,什么是逆向而行。疫情告诉我们,“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才是学校的办学宗旨,要摒弃唯分数和考试的教育评价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二要引导师生和家长深刻理解生命、生活、生态的内在联系,制定独具特色的学习课程表,引导学生学会因地制宜地开展学习,把客厅变成运动锻炼的“操场”,把书房变成增长知识的“课堂”,把厨房变成劳动技能的“基地”,把卧室变成培养生活习惯的“殿堂”。[1]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要总结疫情给教学带来的影响,加大校园网、录播室等数字信息化建设,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建设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环境。

二、教师学习的变革:高效与自觉

特殊时期,学校借助网络实现了视频会议、网上课堂、在线教研,比传统的现场学习更灵活、更方便、更高效。一是到会迅速,省去了现场学习集合、等待的時间;二是学习更认真,由于借助了网络会议静音模式、课件播放、同步录制等功能,保证了全体教师聚焦主讲人,学习免受干扰;三是互动更积极,教师可以在家参与网络学习,学习环境宽松又舒坦,还可以通过弹幕提出意见或建议,既不耽误会议、干扰学习,又避免了现场学习无人回应的尴尬场面;四是会议更高效,教师可以反复观看共享课件和同步录制的视频,对各项学习内容和工作要求理解更透彻,执行更到位。

线上教学,不仅仅是纯粹的网上教学,更是一种广义的学习,这种学习的要义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全面成长,因此,停课不仅不停“学”,还要不停“育”。[2]因此,教师要适应“互联网+”的教育新常态,要主动熟悉网络办公,学会资源共享;要针对线上教学的新问题开展网络教研,联合攻关;要从线上教学汲取经验,改变线下教学的传统形式。只有教师把转变角色定位作为学习变革的自觉行为,才会结合核心素养、学生基础、学科特点,把疫情开发成课程,把社会当成大课堂,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深度学习中学会与他人相处、与社会相处,懂得责任与担当、爱与感恩。

三、教育模式的变革:自主与创新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学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学生成为网上学习的主人,拥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由于网上学习远离教师,相对缺乏互动和监督,以及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学生的自学能力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要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课题,因为网络授课方式一定会在教育教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疫情只是让原本缓慢的演化方式瞬时突进而已。

对于习惯了传统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线上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挑战,需要教师自主选择教学材料、自主组合教学内容、自主确定教学形式。面对困难,教师要积极探索各种新型平台和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例如,借助网络平台音像结合、形象直观的优势,创设仿真教学情境,增强课程吸引力;借助网络资源信息丰富的特点,开展项目式学习、深度学习,拓展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基于在线学习环境的特殊性和学习对象的单一性,在课程中增加亲子互动环节,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学习,共同进步。[3] “线上教学”提升了教师的整合能力,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也为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路径。

“线上教学”也让教师获得与现场教学完全不同的体验,为线上教学互补提供了变革的可能:一是教学时空发生变化,网上教学需要教师提前录制或直播教学内容,意味着教师要全面了解学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准备教具和课件等,备课要求提升。二是教学对象发生变化,网上授课的相对公开性,决定了教师不仅要面对学生,而且要直面家长的围观。因此,教师会更加注意自己外在形象的职业性和美观性、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生动性、师生互动的即时性和普遍性、作业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等,对教师职业素养和学科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信息素养发生变化。每次线上教学实则是一次信息技术的自我培训,教师要掌握实验录制、视频剪切、音频插入、动画效果、音像同步等一系列信息技术手段,以确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

四、精神境界的变革:责任与担当

这场战“疫”,让每个中国人更为真切地感受日常生活的可贵、可为。教师至少在三个方面对教育有了深度认识:一是重审生命教育的意义。虽然生命教育是教师经常提及的话题,但认识可能仅仅停留于理性层面。在这场疫情中不幸逝去、为挽救他人逆向而行的生命,为教师提供了很多感性的生命教育素材,日后也将成为关爱和尊重学生生命的动力。二是体悟体育锻炼的重要。健康的身体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但应试教育的怪圈也使部分教师过多地关注学业成绩,忽略了体育锻炼。疫情考验着人类的免疫力,这一事实能让教师重拾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三是再思讲究卫生的价值。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基础,从小养成,受益终身。教师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坚持,将会把这一习惯带回学校,提醒学生做好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工作。[4]

由此,教师开始重新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把这场疫情当成一本鲜活的教科书,站在学生的立场,积极引导家长和学生向生活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场战“疫”中的美好与希望、丑恶与堕落,帮助学生积极地参与生活,乐观地面对生活,认真地思考生活,懂得什么是责任担当,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自理能力,从而引发精神境界的变革——责任与担当。

这场战“疫”的特殊情境滋生了学校教育变革的因子,催生了学校教育变革的力量。战“疫”让我们有了特殊的学习体验,能够静心思考如何实现教育变革。其实,深刻的思想认识是一场变革的基石,只有从内心提高站位,着眼全局,方能将变革落到实处,才能把最好的教育带给学生。

参考文献:

[1]王铁军.现代校长培训理念操作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赵济清.教师角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杜宾.课程设计[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施志连.奇妙的精神境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

(河南省罗山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   464200

河南省罗山县南街小学   464200)

猜你喜欢
变革疫情教育
卷首语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