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推进多党合作事业新发展

2020-12-11 14:50
攀登 2020年1期
关键词:政治协商多党合作民主党派

康 杰

(1.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1;2.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从落地生根到发展壮大已经走过了70年的辉煌历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向前推进,时代的发展赋予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新的内涵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2]并对新型政党制度的内涵、优势和价值进行了深刻阐释和论述,从而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新时代我国政党制度发展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行动指南。新时代面临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多党合作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大潮中,如何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坚强的定力,持续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多党合作要有新气象,思想共识要有新提高,履职尽责要有新作为,参政党要有新面貌”[3]。为此,我们要以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为指导,着力推进新时代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创新发展。

一、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的深刻内涵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实践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通过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新型政党制度,为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伟大政治创造,其重要理论内涵蕴含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献之中,践行和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践与创新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前提和政治基础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建立到发展壮大再到勇立潮头的辉煌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4]纵观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合力把中国共产党推向了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同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5]自辛亥革命之后,为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中国社会各阶级曾经尝试过多种政治制度,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各族人民充分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直到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得到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爱国侨胞的积极响应”[6],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纷纷公开宣布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希望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所以,新型政党制度的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前提和政治基础,是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的核心内涵。

(二)多党合作是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的基本要求

多党合作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长期合作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的基本要求。“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是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基本遵循。多党合作的理念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多元和合”以及“协和万邦”的思想,实践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在新型政党制度体系中,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还有八个参政党以及无党派人士,每个党派和团体都代表着各自所联系的群众,多党合作能够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地团结起来,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就是要通过多党合作这种最具有广泛代表性、包容性和强大政治整合功能的形式,让全体中华儿女能够携起手来,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政治协商是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的基本特征

政治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协商,在事关国计民生等重大问题上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直接协商,通过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运行机制集中了各种意见和建议,实现了决策的民主化。同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通过制度安排和机制渠道多种途径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集思广益来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职能,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建言献策,从而实现自身的政治使命与价值。政治协商通过“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形式,找到了全体民意和需求的最大公约数,画出了最大同心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了共识、凝聚了智慧、凝聚了力量。

二、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科学的政党理论指南和伟大的政治创新,为推进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理论遵循,对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十分重大的时代价值。

(一)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新时代中国政党制度发展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实践中坚持和贯彻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一方面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政党理论,可以正确指导我国政党制度实践,始终保持我国政党制度发展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也必然推动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自身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二)新时代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行动指南

统一战线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制胜法宝,统一战线能够广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能够“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从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统一战线的发展离不开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一道“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新时代如何处理好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作用是统一战线面临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为继续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根本遵循,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为指导,推进基本政治制度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为新时代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创了党的统一战线事业以及多党合作事业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崭新篇章。

三、新型政党制度形成的必然性与科学性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极具中国特色且独一无二的政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从“利益代表、功能、效果三个维度”[7]即三个“新就新在”来精准论述新型政党制度,通过将新型政党制度与旧式政党制度、一党缺乏监督或多党轮流坐庄进行对比,充分展示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创新性和优越性,也阐释了新型政党制度在我国落地生根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性和科学性。

(一)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

新型政党制度之所以能够真实、广泛、持久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因为一方面,新型政党制度更好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性质、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都是由一定社会阶层和力量组成的联盟,都代表着各自所联系的群体的利益。“新型政党制度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包括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切实做到‘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通过政党协商这一民主形势和制度渠道,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8]在新型政党制度体系中,通过充分而广泛的民主制度安排,人民利益都得到了根本性的保障,诉求都能得到通畅的渠道表达。所以,新型政党制度具备最强大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

(二)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强大的整合效能

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却能够始终保持足够的政治定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深刻的原因就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组织方面的坚强领导,加强了对社会资源和力量的整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是与中国共产党一道缪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9]在这种崭新的政党关系中,各个政党虽独具特色但核心理念和价值绝不背道而驰,其目标、方向、职责、使命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意义上达到了有效统一,所以新型政党制度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力量携手为共同的事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画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大同心圆”。

(三)新型政党制度相较于其他政党制度具有独特优势

政党和政党制度首先源于西方,并随后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普遍发展。所以提到政党和政党制度,大多数国家和相关研究学者都是以西方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为所谓“标杆”,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才是“最先进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党制度。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西方政党和政党制度逐渐演变成维护资产阶级等既得利益集团的统治工具,西方政党和政党制度自身的局限性难以消除,导致西方两党制与多党制只能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进而相互倾轧、轮流坐庄、恶性竞争。所以西方政党和政党制度所谓的“先进性”近来受到普遍质疑,世界各国也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新的政党制度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逐步建立,以苏联为代表的苏东地区建立起一党专政的政党制度,然而一党制导致权力过度集中且缺乏有效的监督,极易导致权力腐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也标志着一党制的终结。“中国的政党制度既不是多党制,也不是一党制,而是由中国共产党执政,其他政党参政,执政党与参政党既相互制约监督又相互协商合作的政党制度,这种政党制度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新型政党制度。”[10]这种新型政党制度根植于中国土壤,也诞生和发展于世界政党之林,是中国为世界在政党制度建设方面所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四、推进多党合作事业创新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实践证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从形成、发展到不断完善的进程中取得了辉煌而伟大的历史成就,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政党制度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新型政党制度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回应时代需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而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创新发展。

(一)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是不要民主了,而是要形成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1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越突出,党的凝聚力就越大,多党合作的格局就越稳固。新时代,以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为指导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创新发展,最为核心、最为关键、最为本质的要求就是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确立70年来所创造的辉煌成就既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也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衷心拥护和坚决支持。结合当前主要形势,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创多党合作事业崭新篇章就需要我们在各民主党派中不断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以进一步加强各民主党派的学习教育,从而强化理论武装、巩固政治共识。要创新主题教育形式、增强教育实效,确保教育成果入脑入心并外化成行动自觉,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初心与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在事关道路、制度、旗帜、方向等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步调,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13],为描绘好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新画卷凝心聚力。

(二)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提高履职尽责能力

新时代推进新型政党制度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既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提高,也取决于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和民主党派成员素质的不断增强。”[14]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调动各民主党派内外方方面面的动能,针对当前的重难点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精准施策,从而不断提升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水平,提高民主党派履职尽责能力,在参政议政实践中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在民主监督中发挥优势、有所作为;在政治协商中切实担负起协商民主建设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的政治责任。

1.加强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局势风云变幻,既有新兴国家和地区势力的稳步崛起,也有民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逐渐抬头,当今世界理解支持中国政治制度选择与阻挠打压中国制度发展的势力交织存在;同时,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内主要矛盾也发生了转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所联系的群体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势必影响各民主党派利益诉求的变化,如何继续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凝聚最广泛的政治共识,是新时代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首要课题。要以新型政党制度的新要求为准绳,结合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实际,高度重视民主党派的思想政治建设,把思想政治建设真正放在首要位置,明确基本目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建立起思想政治建设专业队伍,落实成效量化考评指标体系,稳步提升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水平,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减阻力、增助力、聚合力。

2.加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基础,关系到民主党派队伍素质的提升和履职尽责作用的发挥。加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一是要重点聚焦领导班子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决策机制,强化内部沟通协商以增强班子团结。全面加强领导班子成员的“五种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民主党派干部队伍,为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二是要着力加强民主党派机关建设,民主党派机关是党派工作运转的枢纽和窗口,是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职能的重要机构保障。要大力加强机关建设,形成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机关服务队伍,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推动民主党派机关建设上水平。三是要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要进一步推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通过科学的分解、细化、统一等标准化手段促进基层组织有序化,选优、配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把好民主党派成员入口关,提高民主党派后备人才的质量,夯实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

3.强化民主党派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长期性、保障性任务,要把握好民主党派制度建设的规律,坚持科学性与可行性的相统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实践中创新,并不断借鉴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从民主党派自身实际出发,体现民主党派制度建设的特色。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工作制度,完善党派干部和成员的考察培养制度,建立健全民主生活制度、参政议政工作制度和机关工作制度,为多党合作事业和民主党派自身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进一步拓宽民主党派履职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各民主党派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定位,进一步突出了民主党派的性质,明确了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功能,充分调动了各民主党派广大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其职能是多方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提出:“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履职能力的提高和履职渠道的拓宽,通过采取协商会、座谈会、通报会,积极引导民主党派成员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各项事业,民主党派履职积极性和履职效能得到空前提高。

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创新发展,需要进一步调动民主党派成员的履职积极性,拓宽民主党派的履职渠道。具体而言,一是需要拓展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16]这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发展明确了方向,各民主党派及成员要深度聚焦教育、医疗、环保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不断扩展在民生领域的参政议政,从而做到参政参到要点上,议政议到关键处。二是要适度拓展民主监督范围,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所在,在进一步完善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互相监督同时,要进一步引导民主党派监督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向发展,聚焦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所面临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等领域的民主监督,开拓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新任务、新领域,提升民主监督水平。三是要搭建更广的政治协商平台,拓宽政治协商渠道,“进一步拓展协商领域、丰富协商形式、增加协商密度、活跃协商氛围、完善协商制度、提升协商成效”[17],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的革新,探索网络协商、远程协商等新模式,让政治协商向网络空间拓展,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多领域、不限时、不限地点地开展政治协商活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相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和原苏东地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来说,中国的政党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为各国政党探索趋利避害良性发展的现代政党制度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创新发展要以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为指导和根本遵循,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从而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政治协商多党合作民主党派
新媒体时代民主党派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路径探析——以呼和浩特市民主党派为例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履职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民主党派大调研8 大主题折射中央最关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浅谈如何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同声遂相应 同心自相知——忆与民主党派同志在合作共事中结下的深情厚谊
抗日战争时期“遇事协商”对中国政治协商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