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当代价值

2020-12-11 15:02刘泽华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异化工人马克思

刘泽华

(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75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1]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理论工具,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为当代技术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站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立场上,批判和超越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异化思想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异化理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技术异化是指人们在通过技术活动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中,技术活动及其技术系统转化成了一种外在的、异己的、敌对的力量,危害社会,反制人类,使人性扭曲或畸形发展的倾向[2]289。

(一)产业技术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产业技术是生产力核心。随着产业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自主性不断增强,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同时也给劳动者带来强大的压迫。马克思指出,在工场手工业中,是工人使用工具;在工厂中,是工人为机器服务。在前一种情况下,劳动资料的运动是从工人开始的,而在后一种情况下,是工人根据劳动资料而运动的。在工场手工业中,工人是活机构的成员。在工厂中,死机构独立于工人而存在,并且工人被当作并入死机构的活的附属物[3]。在这里,机器不再是工人提高工作效率的助手,而是一种束缚,使工人感受到身心的压迫。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对技术的最初部分进行了总结,他们发明了小型机器,希望借此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一旦资本家掌握了这项技术,他将其运用在整个工厂的工作中,以提高工厂的生产率。工人在升级技术之前仍然花费相同数量的劳动力,但是他们生产了更多的产品。可以看出,技术的进步并没有减轻工人的负担,相反,这导致了相对较长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增加。马克思还具体指出,近年来,在大多数棉纺织厂,精梳羊毛纺织厂和丝纺厂中,机器的运行已大大加快,并且看管该机器所需的劳动非常繁重,以至于筋疲力尽,看来这正是格林豪医生最近在他的优秀报告指出的肺病死亡率过高的原因之一。

(二)分工技术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分工技术的产生是大工业时代的必然结果,分工技术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对于工人而言,分工技术的产生给了他们强烈的压迫。马克思并没有否认劳动分工的积极意义,但马克思在很大程度上也抨击了社会分工对工人的压迫,然后从人类的角度探讨了这种分工的异化。他认为,工人从属于机器,就像他们从属于自己的命运一样,从属于机器的动作和作业。 纪律和隶属关系不仅是由协作产生的,而且还取决于工人对整个机器体系的服从。当工人在工厂进行生产活动时,机器并不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反而支配着工人的生活。在技术横行的工业时代,分工技术逐渐成熟,由于发明和使用了新的机械设备,资本家不会再雇佣劳动技术工人,而是在工人中培养适合某种技术的工人,一旦工人掌握了某项特定的技能,他将无休止地重复这项工作并反复折磨同一组肌肉,从而使工人失去了支配自己劳动的能力,在表面上是应用程序机器,而实质上正是机器压迫着工人并使他们失去了自由。 在产生分工技术之后,工人的技能仅限于一种劳动,而失去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工人生活动荡不安,机器压迫着工人使其失去了自由,轮番受到不同机器体系的役使。

(三)资本统治与剥削技术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统治是技术异化的最重要根源,资本家通过操纵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获得更多的资本,并把技术作为压迫工人的有力手段。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实现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资本主义制度可以帮助使资产阶级的利益最大化,并赋予他们经济和政治上的绝对主权。无产阶级就成了被压迫的阶级,形成了他们与资产阶级对强烈对比。除了产业技术和工业技术外,工人还受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约束。 但是,资产阶级看似处于统治阶级,他们既拥有生产资料并操纵着国家机器,又被资本和剥削技术的异化所奴役[2]290。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有局限的社会制度。 它不仅不利于政治经济的长期发展,而且不利于人类自身的进步。不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都受到资本统治和剥削技术的禁锢。因此,只有打破这种阶级统治,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技术带来的异化。

二、技术异化的解决途径

(一)实现技术人性化

人的全面发展是消除技术异化的必要前提。在技术发展过程中,人类是主导性因素,人类发明了技术,并且也在使用和控制技术。技术异化的后果是技术反过来支配着人们的生活。只有人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才可以消除技术异化。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技术的人性化。人类的发展与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技术的进步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是人类发明并使用的,技术是人类思想和肢体的拓展,它不仅加深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而且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技术指导的机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智能机器的产生使人类减轻了辛苦的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人们的休闲时间,并有益于人体健康。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技术本身的客观性和人类对技术使用的无知性导致技术的异化,使技术不能完全由人类控制,违背了人类发明和使用技术的初衷。现代技术的发展是为了人类更加全面的发展,只有技术能够为人类掌控并带来比灾难更多的福利,技术才能真正成为人性化的技术。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人类历史的变化,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物质,精神和文化产品,而技术革命带动的生产力的进步将使人们摆脱繁重的劳动,从而更好地享受生活,在实现生活基本保障之后,人们将会激发创造力并在思想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是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历史时期产生的,他们为社会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得群众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素质。可以看出,在大力发展技术的过程中实现技术的人性化是抑制技术异化的有效途径,从而才可以有效消除或避免技术异化现象。

(二)超越技术异化

马克思在描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图景中强调了技术进步的积极意义,在这种转变中,生产和财富的重要基石既不是人自身进行的直接劳动,也不是人从事劳动的时间,而是对自身的一般生产力拥有,对自然界对认识和通过人类作为社会主体的存在而对自然界的统治,简而言之,是个体社会的发展。技术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将逐渐消失。也就是说,当一种技术出现异化,将会有另一种更先进的技术抵制这种异化的出现,人类文明成果的逐步提高将逐渐消除技术层面的技术异化。当然,马克思认为,只有到共产主义,异化才会被彻底消除。在全人类自由发展的条件下,阶级压迫将消失,人类将不再违背自己的意志进行工作,使工作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而不是保障生活的不得不行为。人类只有实现自由的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实现技术的飞跃,技术产生的负面影响才能减少。因此,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的自由解放是相辅相成的,技术的向前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社会财富,并为人类的自由解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样,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类遵循自己的劳动生产意愿,解放了生产力,为技术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变革下,技术异化带来的恶果也将逐渐消失。

(三)树立友好环境的价值观念

在马克思的技术思想中,体现了深刻的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学原理。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发展应保持和谐的发展关系,即人类应树立友好环境的价值观。尽管自然科学必须直接使非人性化充分发展,但它却通过工业逐渐在实践中进入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并为人类解放做准备。可以看出,马克思肯定了自然科学的重要作用,并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它可以逐步进入人类社会,与人的发展相协调。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密不可分,人类通过改变自然而获得财富,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一方面,马克思肯定了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他强调技术只有与人类社会和环境相协调,才能实现良好的发展。他强调了自然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自然不能为人类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那么其他精神领域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所谓的社会变革也将无法实现。马克思认为,如果人类想突破技术带来的束缚并重返自由社会,他们首先应该尊重自然秩序,在利用现代技术发展开发自然时,应避免因滥用技术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应该树立人类与环境友好的价值观念。

树立友好环境的价值观念是解决技术异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马克思自始至终在强调这一观念的重要作用,在描绘共产主义社会时,他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实现了的人道主义’。”[4]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这种社会制度的前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人类的发展必须尊重自然的客观发展规律。人类应用科学技术来提高生产力,从而促进社会进步,但与此同时,它也应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这样,它才能保持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抑制技术异化对自然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才可能使我们步入共产主义社会。

三、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理论价值

(一)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有利于我们从新的视角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为我们综合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科技思想,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分析和解读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为我们认识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思想并进一步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更佳的方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技术异化现象的成因、结果和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使当代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者对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对于深刻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后果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二)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新方法

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分析方式为现当代学术研究者提供了一种认识技术异化的唯物史观的方法。在探究技术异化问题的初始阶段,马克思就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以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工人阶级的命运等重要问题为理论背景展开的。这种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视野使马克思对技术异化的研究不再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深入探索了技术异化的根源,即资本主义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的应用。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技术异化产生的最主要根源,马克思认为,只有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转变,即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才能消除技术异化。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劳动生产。人人都有支配自身的权利,技术只不过是作为一种为人类服务的工具,是人类的创造物,并没有支配人的力量,当资产阶级消亡,这种由生产关系引起并在技术层面上表现出来的异化现象就消失了。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结合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对技术异化的研究中找到了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是一种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

(三)马克思辩证思维方式有利于正确认识相关理论

马克思对技术异化分析的辩证思维,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理解相关理论。马克思在分析技术异化时,从人、社会和自然的角度阐述了技术异化的影响,深刻地批判了资本家通过利用技术对工人们进行的连续不断的剥削,但是他并未完全否定技术的积极作用。马克思认为,技术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这使社会得以不断发展,并为社会变革提供了重要动力。20世纪70年代,生态社会主义者通过马克思的技术异化理论和技术观相结合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学说,他们认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当今社会生态恶化的根本原因,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只有淘汰工业技术。生态学家并没有真正了解马克思的技术异化理论,他们也并未看到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相反,他们盲目地夸大技术异化不良的负面影响,而且他们也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不是技术带来的异化作用,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辩证观点没有很好地把握。同时,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学说正相反,他们认为人们有权利和力量来控制自然界中的一切,注重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并且不考虑环境和生态因素。这种学说导致人类对技术的滥用,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两种过于偏激的理论都没有很好地把握马克思的辩证思想。在讨论技术异化的后果时,马克思还肯定了技术的革命性作用。当我们进行理论研究时,这种辩证的思维和全面综合的分析也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方法。

四、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实践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异化思想有利于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有利于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重污染工业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环境的恶化。雾霾现象对我国大部分城市形成了困扰,土壤侵蚀现象严重,山洪暴发,耕地面积减少,海洋受到污染,一些内陆海域经常出现“赤潮”现象,这些问题使我国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统一的,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这一点在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中有所体现。一方面,马克思肯定了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并分析了技术的不合理应用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的不利影响。马克思对技术异化后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其核心是注重技术的科学应用。人类应该合理地使用技术,在自然的承受范围内控制技术,以发展眼光来实施技术。同时,马克思还深刻地意识到,彻底解决技术异化的负面影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被人类破坏的自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自我“净化”,即使人类从现在起不对环境造成任何破坏,那些对人类进行报复的现象也不会立即停止。因此,只有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修复环境造成的有害影响,才能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启示,对我国更进一步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有利于我国实现人文与技术相统一的发展模式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高。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有利于我国实现人文与技术相统一的发展模式。技术的发展一定会带来物质水平的提高,但这种提高是不平等的。社会利润分配失衡会引发一些人产生仇富心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动荡。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科技的深入发展,我国公民道德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马克思在他的技术异化理论中也意识到了随之而来的技术的负面影响,其中之一是人类精神家园的缺失,马克思处在两极分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时期,随着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社会财产全部掌握在资本家手中,致使资本所有者沉溺于精神的空虚和道德的沦丧之中。马克思认为,社会层面普遍缺乏灵性是由于技术异化带来的恶果,这种技术异化的负面影响只能通过控制工具理性的过度扩展来解决,唯一的方法就是使技术人性化,在开发技术时不能忽视人文关怀。因此,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也要大力倡导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在实施科教兴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人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精神修养和道德素质,使技术发展与人文发展协调一致。 只有通过这种合乎理性的应用技术,才能实现社会生活稳定。

马克思对技术异化思想的研究为分析和解决中国乃至全球范围的技术异化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全球环境和生态问题,人类精神层面的缺失以及人口膨胀问题日益突出,它们都与技术滥用和技术异化现象密不可分。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从社会源头探究技术异化的原因和后果,为当今社会技术异化问题提供了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马克思认为,只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消除异化,在共产主义社会,技术异化问题将彻底解决。对于解决新时代技术异化问题,我们可以从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中找答案,走出异化困境,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异化工人马克思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马克思像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酒厂工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基层关工人的梦
从精神生态学角度看《白噪音》中后现代人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