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0-12-11 23:39张天华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关键词:根本任务树人理论课

张天华 廖 雪(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党中央多次强调,高校要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坚持开展立德教育,培养一流人才。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高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指导,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是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立德树人是通过教育来发展人、改变人,坚持以人为本,培养优秀人才。在《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立德”既要求教师有师德,也要求学生有品德。“树人”是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意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中所要立的“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树的“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新时代的立德树人就是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意义

立德树人已成为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是教育不断发展所决定的,也是新时代党中央对高校培育人才的要求。高校基于我国国情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对当前的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当今,在高校的德育教育中,越来越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继而把立德树人落实于教学全过程,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努力锻造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随着各种信息科技的发展,人们交往的范围越来越广,保持友善道德的态度与人交往,可以增加人们之间的感情。高校应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状况出发,立足于现实需要,把立德树人与思想品德提升结合起来。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实践技能,而且应加强道德教育,立德树人,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努力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

第二,有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当今时代信息和科技快速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近年来在大学校园中,各种道德缺失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而且师德建设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因此,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迫在眉睫。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实现梦想的途径,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积极进取。高校坚持立德树人,可以帮助部分沉溺于物质享受、道德品质缺失的大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加强道德自律,完善道德建设,以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二、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存在的问题

在强调全面发展的时代,人们在关注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注重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随着高校立德树人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立德树人效果显著。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仍存在的问题,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仍有待完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不完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高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主体,发挥着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不完备,且社会责任感较弱,思想道德水平有待提高,重知识讲授、轻德育育人,严重影响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部分学校一味地重视教师的科研水平,对师德师风建设关注较少,导致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存在问题——思想政治觉悟有待完善,缺乏榜样示范的作用。高校要想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不断壮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升整体德育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意识,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二)高校大学生对于德育培育缺乏主动性与实践性

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尚可,但仍存在少部分学生认知水平较低,加之缺乏社会阅历,思考问题过于简单,导致他们极易受到外部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如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攀比之风等,使其价值判断缺乏理性。再加上部分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环境比较优越,而他们在享受父母的疼爱与关心的同时,习惯以自己为中心,注重物质享乐,自律性较差,思想道德水平有待提升。种种客观现实使立德树人更多地存留在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可是,部分大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习惯直接接受教师的道德观念,没有发挥自己的道德主体性,缺乏内在精神动力,使大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不到实现,导致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往往事倍功半。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较弱

当前,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施的,但根据目前情况看,其对大学生立德树人教育影响较弱。首先,思想上重视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但个别学校在具体教学安排上仍使该课程处于边缘位置。其次,教育环境的影响。我国高校普遍重教书轻育人,只注重专业课教学,不注重公共课学习。而且专业课教育又缺少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上进行。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几乎都组织大班授课,教学方式老旧,缺乏创新,照本宣科的多,理论知识远离学生生活,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很难产生学习兴趣,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再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有待完善。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部分教师较为敷衍,考评不够客观,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认真,只在期末突击考试重点,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四)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受到社会文化的冲击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社会关系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们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受到中国当代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各种文化思潮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一些大学生注重追求物质利益,忽略了道德层面的提升,个人道德意识薄弱。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要求得到满足,生活顺风顺水,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挫折,处于稚嫩的成长阶段。由于认知发展水平不够成熟,再加上欠缺社会经验,使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在校园中交往冷漠、过分攀比,不注重道德培养,甚至出现校园欺凌事件,严重地影响了和谐校园建设。因此,大学生作为校园生活的主体,坚持立德树人至关重要。

三、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

(一)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道德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高校需要从我国尊师重教的传统中吸取营养,做到全员育人,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每一位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1]。教师对立德树人的践行,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对立德树人的理解,因此,应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道德素养。首先,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培养学生,教师要言传身教,教师自己要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尤其是政治理论课教师,他们是具体的学科教师,是坚持立德树人教学的主体。高校立德树人的成效取决于教师教学育人的水平。要想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就需要提高授课教师的思想素质,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取激励方式调动教师德育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2]。只有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专业人才,才能切实贯彻好落实好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其次,提高教师育人能力,给予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大学生虽已基本成年,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基本形成,但是,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涉世不深,是非评价标准容易出现问题,容易产生认知偏差。作为高校教师,要把握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积极作为,知行合一,在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将真善美传播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学生培养:提高大学生践行立德树人的自觉性

大学是大学生道德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大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高校教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但同时,大学生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更为重要。在校园内,教师是引导大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主体,而大学生是道德品格养成的主体。罗曼·罗兰曾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3]高校把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需要从培养大学生的自觉性入手,培养大学生自觉待人真诚、自觉友爱互助,主动地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大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还需要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首先,大学生道德品格的培养是一个逐渐的过程,需要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高校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培养大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愿意接受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其次,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立德树人认同感,净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宣扬,渲染立德树人的道德氛围,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道德感知,逐渐成为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以理想为大学生的人生指路,让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不断进取、不断提升。

(三)课程引导: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引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举措,他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4]。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完善立德树人教育的关键环节,提高课程质量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保证,是助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改变以往的“教师教、学生学”模式,由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改为灌输式和启发式相结合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教学。其次,高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大学生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5]。而且课程要针对不同的大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教学,避免大学生因理论知识枯燥乏味而产生厌学情绪。尤其关于立德树人教育的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适当进行扩展和延伸,指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培育道德品质。再次,高校还可以开设关于立德树人的活动课程,丰富教学形式,贴近现实生活,以社会实践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思政课程的补充,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还需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把线上教学与线下自学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

(四)校园建设:营造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校园文化

立德树人只有融入校园文化中,“道德情感才会转化成为内在的道德意志,从而指导道德行为”[6]。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高校应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道德情操。

首先,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精神风貌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教育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以最自然的方式接受道德教育。其次,重视意识形态教育。高校校园文化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学生思想成长的“主心骨”。树立服务国家的意识,将大学生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发展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再次,高校可以通过各种载体宣传立德树人思想,营造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即以大学生为中心,全方位育人,将立德树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后,校园文化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法制意识。一个国家的国民道德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文明发展进程。而且,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得更好,不能只凭借道德来约束国民的行为,还需要通过法制来规定国民的行为。道德与法制对于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缺一不可。而且它们只有紧密合作,社会关系才会更加和谐。因此,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需要道德与法制同行共进。

综上所述,在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师资队伍建设、学生主体因素的培养、思政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才能形成强大的聚合力,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树人理论课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德育六义: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机制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发挥基层一线党代表作用是关系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性任务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