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低温暖茧对柞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影响

2020-12-12 20:36
北方蚕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卵细胞柞蚕平均温度

戚 俐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凤城 118100)

清代韩梦周所著的《养蚕成法》中有“蚕有生斑,破腹二疾”的记述[1],所说的“生斑”就是指微粒子病。可见,很早以前人们对该病就有所认识。柞蚕微粒子病是由柞蚕微粒子原虫寄生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该病现已通过显微镜检查技术手段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显微镜最早是在1590年由荷兰和意大利眼镜制造者初造,19世纪 80年代才被广泛用于科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叶才被广泛用于各蚕种生产单位,那么,在柞蚕业发展的2000余年的漫长历史中,柞蚕为什么没有被微粒子病灭绝反而长盛不衰延续下来了呢?这期间利用低温暖茧法抑制微粒子病胚种传染可谓功不可没。从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防治柞蚕微粒子病而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防治手段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这就需要我们对先民们的蚕种生产过程有个再认识,从中找出先民们利用低温暖种的合理做法,用现代科学理论去加以分析研究,或许对我们现在的蚕业科学研究会有一定裨益。

1 低温暖茧的经过时间和日均有效积温

低温暖茧法由来已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得出的有效防止柞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加温方法,究竟始于何年,现已无从考证,此法现在仍在东北地区有少量应用。韩梦周(1729—1798)《养蚕成法》中把此法表述为“冬月八九将至时,把茧穿成大串,穿茧不要伤着蛹子,用杆子挂在暖屋里,屋里常要有火,茧种自然发暖,九九尽便陆续出蛾”;郑珍(1806—1864)《樗蚕谱》中表述为“烘春种,必四十五日而蛾成(立春始事,春分蛾成)”;孙钟亶(1865—1903)《山蚕辑略》中表述为:“出春蛾,大约立春前后入室,然后每朝用草烧炕,大约五十余日既能见蛾”。其中前两书叙述的是山东地区的做法[1]。在我国东北有“雨水种茧上炕,清明见蛾”的暖茧做法。这些记载和做法无论是出现在柞蚕发源地山东还是今天的柞蚕大省辽宁,都有一个相似的经过时间,大体上从暖茧到见蛾为50 d左右,这时候种茧感受的有效积温为170 ℃左右,日平均温度为13.4℃。

2 现代快速暖茧的经过时间和日均有效积温

现代快速暖茧法具有省时、节约燃料的优点,有双折线施温法和单折线施温法2种。双折线施温法是从11 ℃开始加温,每天升温1 ℃,到15 ℃时保持3 d不变,此后每天升温1 ℃,到19 ℃时保持不变,这样经过24 d可见蛾,日平均温度为17.17 ℃。单折线法是从11 ℃开始加温,每天升温1 ℃,到19 ℃时保持不变,这样经过23 d可见蛾,日平均温度为17.48 ℃。

(2)在搅拌站控制室内,应逐一打印记录沥青和各种矿物用料的用量和两者的拌合温度,并定期检查核验搅拌站的计量和温度测量;不能使用无材料用量和温度自动记录装置的拌和机。

3 讨 论

大家知道,柞蚕微粒子虫在柞蚕体内有孢原质、裂殖体、产孢体、孢子母细胞和孢子5种形态,在不同的温度下,孢子发育增殖的速度明显不同,在15~35 ℃范围内,微孢子虫都能发育,但最适温度为20~30 ℃,15 ℃时发育最慢[2],在暖茧过程中形成的每粒蛾卵都由一个卵细胞和多个营养细胞组成,在卵的发育过程中营养细胞为卵细胞提供营养,自身却逐渐缩小消失。寄生在营养细胞内的微粒子原虫,在营养细胞向卵细胞输送营养时,便随细胞质流出来,靠近卵细胞,卵核和精核结合后,开始发育的时候,有部分原虫转移到胚子体内,直到孵化出蚕[2]。这一过程必须是在适宜的温度下完成,也就是说温度要达到15 ℃以上。这时蛾体内的孢子开始增殖。低温暖茧的日平均温度仅为13.4℃,不能满足孢子的快速增殖条件,纵使蛾体中有孢子存在,但转移到胚子的几率大大降低,出现“有微粒子孢子的蛾,产下大部分无微粒子的卵”。而现代快速暖茧法的日平均温度都在17℃以上,满足了孢子的增殖条件,使营养细胞中的微粒子原虫数量激增,病原转移到胚子的几率大幅度提高,形成胚种传染。虽然此法可有效提高显微镜检出率,但增加生产成本可在60%以上。如果农户在操作过程中急于求成,也盲目使用快速暖茧法制种,且不能使用显微镜检查,就会出现微粒子病胚种传染。造成大幅度减产。

在技术出口管制方面,一是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评议,定期评估和调整我国禁止出口和限制出口技术的范围与种类,禁止与国防安全相关的技术出口,限制国内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出口;二是应当在技术出口活动中建立知识产权审查机制。对于限制出口类技术的出口,应当实行事前的知识产权审查,经审查无异议,中外双方才能签订技术出口合同。

关于低温暖茧对于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的影响,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逐步摸清微粒子孢子在蛹体内完全不发育的温度临界点和孢子对卵细胞的侵染过程。目前,柞蚕种生产中的微粒子病控制还应以蛾期目选和显微镜检查为主要手段。

猜你喜欢
卵细胞柞蚕平均温度
吉林省柞蚕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柞蚕饰腹寄蝇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研究
柞蚕茧系统分形研究
兰州地区区域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永葆生育力的新妙法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
八个转录因子促干细胞变身“类卵细胞”
天壤之别
杭州电网最大负荷与平均温度的相关性研究
气温变化对哈尔滨市呼兰区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