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最佳生产规模探讨

2020-12-12 02:17王秀清
天津农林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平泉菇农菌棒

王秀清

(河北平泉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 平泉 067500)

香菇是我国产量最大的食用菌品种,主要以代料栽培为主,因其出菇周期偏长,潮次偏多,工厂化栽培凤毛麟角,2018年全国香菇产量突破千万吨,且近几年,精准扶贫在全国贫困地区大力开展,很多山区县选择了种植食用菌,选择了香菇,这进一步推进了香菇行业迅猛发展[1]。

香菇代料栽培原材料主要以硬杂木为主[1],在河北省平泉及周边地区,主要栽培模式是错季香菇,产品为花菇、光面等优质菇。随着产业的发展,对优质原材料柞木的需求不断加大,导致原材料价格水涨船高,但部分地区依然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

为缓解原材料供应与香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笔者对香菇高效生产最佳规模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总结。经过走访发现,同一菇农种植5万袋和3万袋香菇,获得净利润相同,种植8~9万袋与20万袋香菇,菇农纯利润也相同。通过对香菇最佳生产规模的探讨,可有效指导个体种植者提高经济效益;可为规模化生产企业规模效益出谋划策;可以缓解整个地区节约资源与生产效益的紧张关系。为种植户、企业以及整个冀北地区的香菇生产提供有效建议。

1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分析香菇种植成本组成和生产中影响效益产出主要因素的方法,来确定河北地区从业者香菇最佳生产规模。笔者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2019年河北省平泉地区菇农实际生产整体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采用非概率抽样中判断抽样方法,有目的地抽取有代表性的菇农样本,以具有至少5年香菇种植经验的菇农作为抽样对象,对其生产规模、单袋产值和总效益数据进行了分析。调研结果基本能反映河北地区整体香菇栽培的特征,为分析最佳生产规模提供了数据支撑[2]。

2 分 析

2.1 香菇生产成本组成分析

目前,河北省平泉地区代料栽培主要采用经典配方,即木屑78%、麦麸20%和石膏2%,木屑以柞木木屑为最佳。香菇生产成本主要分为原材料费用、能源类费用、消毒剂、易耗物品、生产设备折旧和人工费6项费用[3],集中在冬季10—12月份生产菌棒,菇房内需要加热升温措施,这加大了北方香菇生产成本的投入,加之目前原料、能源价格及人工价格不断上涨影响到经济效益的增长[3]。经过调查,总成本集中在3~4.5元/(16 cm×58 cm)菌袋之间,生产规模所用人工和管理理念的不同造成,生产成本差别很大;影响生产成本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菌袋污染率,尤其是灭菌环节,因此,将装袋、灭菌和培养各个环节标准化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管理效益[4]。

2.2 影响香菇效益产出主要因素

2.2.1 产量 香菇生物学转化率生产中使用的品种生物转化率一般在70%~80%之间[3],正常管理,正常出菇情况下产量是可预期的。

2.2.2 香菇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近3年来,错季鲜香菇市场销售价格一直比较稳定[1],香菇产业是大众化产业,准入门槛不高,只要有一定资金,就可以进入这一领域[5],全国香菇产量增产速度过快是否会造成价格波动需要持续观察。

2.2.3 不同等级水平香菇产品产出情况 等级高的鲜香菇占比多少决定了菇农的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菇农的管理水平。菇农专业水平高,优质香菇占比高,就能卖上好价格,反之,若产出都是品质较差的香菇,效益肯定受影响。

2.3 香菇生产最佳规模分析

对河北省平泉地区有5年(以上)生产经验60位农户单袋效益及总效益数据进行分析,此次调研对象都是种植时间较长,在当地有带动作用的农户,且分散性较广,有代表意义。

图1显示:(1)黑色箭头可以看出生产规模小,通过精耕细作可提高单袋效益;(2)黑色实线可以看出总效益可以通过扩大种植规模达到;(3)在此次调研农户中,单袋效益集中在6~8元之间,黑色斜线可以看出,当规模逐渐增大,所能达到的最高单袋效益有下降趋势。分析认为下降水平与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协同水平相关。

图1 2019年60位农户单袋效益与总效益分析

香菇是典型的非工厂化种植食用菌品种,香菇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6],在各个栽培环节用工较多,管理水平成为制约香菇规模持续扩大的关键所在,随着种植规模的逐渐增大,管理者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如何通过管理方法传达给香菇种植专业水平低的被雇佣者,是提升总效益的关键。

香菇种植排除生产主要原料的价格攀升因素与雇工价格上升因素,单从种植规模来讲,有2条途径可以提高生产总效益:(1)小规模种植农户精耕细作,提高香菇品质,以生产优质香菇为主,提高销售价格,将单位原材料所产生的效益最大化,提升单袋效益,增加香菇生产的纯收入。(2)种植户通过扩大规模来提高总经济效益的前提是必须提高人员管理水平,通过提升管理水平来降低雇佣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所带来的影响;超过10万袋后,种植的总体经济效益将不再是线性直线,会渐渐偏离图中的蓝色实线,所以大多数菇农也都选择种植规模在5~10万袋之间,超过10万袋,管理水平会大大制约总效益,盲目扩大规模来提高总效益是不切实际的[6]。

3 结论与讨论

一般来说,随着规模增大,菇农收益会增加,但能获得较高收益的均是管理水平比较高,精细化管理,从事香菇生产行业多年的种植户;大部分农户生产规模均比较集中,集中在5~10万袋;有区域聚集效应,一个地区的效益往往趋向一致,有技术带头人的区域会显著拉高单袋效益;另外,具有技术人员的规模化菌棒厂效益较好,菌棒厂统一原材料,统一灭菌手段,装袋阶段的统一技术标准,且培养管理方面有技术带头人把控,菌棒的发菌情况相对统一,效益也比较稳定。

通过分析,提出以下2种模式来提高单位原材料上产出的经济效益:(1)规模化标准化菌棒厂加分散农户小规模精耕细作模式,以资源节约,充分利用为原则,结合河北省平泉地区特有香菇种植为特点,目前已经建立一批菌棒厂,通过对这些菌棒厂进行技术培训,将原材料选料、配比、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和培养环节进行标准化,再以一家一户所能管理的最大菌棒数进行分包,精细化管理,将显著提高菇农收入,降低资源浪费。(2)大园区可采取标准化管理,并以10万袋菌棒为上限的生产模式。大园区盲目扩大规模只能降低总效益,将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出菇环节以10万袋为上限,将有效提升园区香菇生产总效益。

猜你喜欢
平泉菇农菌棒
河北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平泉滑子菇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菇农装袋忙
资源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技术选择偏好
——基于10省700份菇农的调查数据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绿色发展战略视野下菇农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探索*
香菇菌棒不同刺孔分布对工厂化出菇的影响
不同规模菇农经济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JBZ—S—4型菌棒注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