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分期论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0-12-12 02:24陈瑛玲薛捷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3期
关键词:急性期腰部椎间盘

陈瑛玲 薛捷红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省福州市 35000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高发疾病,因椎间盘组织发生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的纤维环突出,引发以腰腿疼痛为临床表现的神经源性疾病。中医学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结为“腰痛”等范畴,认为素体禀赋不足、感受寒湿等是引发该病症的主要病因,本虚标实是其病机所在,以肝肾亏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在治疗中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1-2]。针灸是中医学中常用的外治疗法,采用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并发症少等优势。针刺分期论治依据症状表现,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划分为急性期、缓解期、恢复期,其中急性期以益气活血为主,缓解期利湿通络、化瘀止痛,恢复期补肝益肾、濡养筋骨[3]。基于此,本文采用针刺分期论治的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旨在探究对患者腰部疼痛及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观察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5.72±3.69)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39±1.40)年;L4~5椎间盘突出28例,L5~S1椎间盘突出16例;急性期23例,缓解期18例,恢复期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5.51±3.73)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42±1.38)年;L4~5椎间盘突出27例,L5~S1椎间盘突出17例;急性期22例,缓解期20例,恢复期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参考《实用外科学》[4]中疾病诊断标准,经MRI及CT检查可见腰椎生理弧度改变、脊柱侧弯,病变区域椎间盘变窄,边缘存在骨赘;直腿抬高试验、神经根张力实验均呈阳性;查体可见腰肌僵硬、腰部明显疼痛。中医参考《中医临床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诊断标准,急性期:患者存在严重腰腿痛,且难以忍受,疼痛随用力排便、咳嗽等动作加剧,影像学检查可见椎间盘已明显压迫神经根及脊膜,出现水肿及充血,舌脉检查可见舌苔无明显变化,脉弦紧;缓解期:患者腰腿痛症状消失,但腰部活动轻微受限,影像学检查可见神经根水肿及充血症状消失,椎间盘与神经根处仍处于接触状态,舌脉表现为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细弦;恢复期:患者存在轻微腰腿痛,影像学检查可见椎间盘关节位置出现明显变化,舌脉检查可见舌质淡,舌苔薄,脉沉细。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年龄在20~70岁之间;自愿参与,能够配合针刺治疗;临床资料完整;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有腰椎手术史;合并严重糖尿病、顽固性高血压;合并可能影响神经或功能检查的疾病(如跛行、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依从性差,无法完成针刺治疗者。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取阿是穴、环跳穴、殷门穴、委中穴、腰夹脊穴、承山穴、昆仑穴、秩边穴、承扶穴、阳陵泉、悬钟穴等穴位,对穴位周围皮肤行常规消毒,取0.30mm×40mm毫针针刺昆仑穴、委中穴,0.30mm×75mm毫针针刺环跳穴,0.30mm×50mm毫针针刺其余各穴,行提插捻转泻法,待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1次/d(周六、周日不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组采用针刺分期论治:(1)急性期:取患侧腰阳关、环跳穴、承扶穴、秩边穴、委中穴、昆仑穴、阿是穴、承山穴、腰夹脊穴,治疗时使患者保持俯卧位,对各穴位周围皮肤行常规消毒,使用0.30mm×40mm毫针针刺昆仑穴、委中穴,0.30mm×75mm毫针针刺环跳穴,0.30mm×50mm毫针刺入其余各穴,待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于留针期间,腰部夹脊穴给予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型号为G9805-C的低频脉冲电子治疗仪,选用疏密波,电流量的控制需以局部肌肉出现节律性调动及患者可耐受为主。取针后嘱咐患者休息5min后方可离开。若疼痛剧烈,可于出针后行拔罐治疗。1次/d(周六/周日不治疗),连续治疗2周。(2)缓解期:电针治疗与急性期一致,待取针后行穴位注射。取患侧夹脊穴,将甲钴胺注射液0.5mg,注射时使患者俯卧于床上,充分暴露腰部,使用注射器抽取药物,对穴位消毒后快速刺入2cm,回抽无血后将药物注入,穴位注射每次取2穴,每穴注射0.5ml。每周1、3、5注射,连续治疗2周。(3)恢复期:取双侧肝俞穴、双侧大肠俞、双侧肾俞穴、双侧关元俞、双侧小肠俞、双侧太溪穴、腰阳关、命门穴,治疗时保持俯卧位,对针刺穴位行常规消毒,使用0.30mm×50mm直刺或斜刺穴位2寸,针刺方向需顺膀胱经循行方向,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留针期间行温针灸疗法,将艾条剪成长度为2cm小段,随后置于针柄上点燃,以自觉温热感传入穴位深层为宜,灸2壮。温针灸期间若患者无法忍受热毒,可于艾条及皮肤间放置纸片隔离,避免灼伤。待艾条燃尽将残灰清除后取针。1次/d(周六/周日不治疗),连续治疗2周。

1.5 观察指标 (1)总有效率:参考《中医临床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疗效评价,腰腿疼痛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为阴性,可正常工作为痊愈;腰腿疼痛较治疗前好转,直腿抬高试验为阳性,但症状好转为有效;腰腿疼痛无好转,腰部活动受限,甚至病情加重为无效。(2)疼痛评分及功能恢复情况:于治疗前及治疗14d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使用0~10数字标尺表示疼痛程度,无痛为0分,剧烈疼痛为10分,总评分越高,疼痛感越强;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共包括9个方面,采用0~5分评分法,满分45分,总评分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6]。

2 结果

2.1 疗效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VAS及ODI评分 两组治疗前VAS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VAS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及ODI评分比较分)

中医学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结为“痹症”“腰腿痛”等范畴,临床上根据症状表现及发病时期不同,采用“分期论治”方案给予治疗,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充分地体现“个体化诊疗”优势,对临床症状改善及促进预后恢复意义重大。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治疗后VAS及ODI评分较低,表明采用针刺分期论治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腰腿疼痛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分析其原因可知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以腰腿疼痛症状最为明显,中医认为此阶段疼痛多由外部因素所导致,气滞血瘀阻滞经络,不通则痛,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在治疗中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基本治法。本疗法中采用长针刺入相应的循经穴位,同时施以提插捻转手法,促进针尖直达病灶,加之电针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病变区域水肿及炎性物质吸收,从而减轻腰腿疼痛;对于疼痛剧烈者,可采用拔罐的方式促进局部水肿、炎症的消退,减轻椎间盘神经根受压,缓解腰腿疼痛。缓解期的治疗宜散风寒、通经络、化瘀止痛,采用穴位注射的方式可直接刺激穴位,对机体进行整体调整,同时在克服药物副作用后经穴位注射有助于发挥药物效应,改善病情。恢复期患者以康复为主,在治疗中宜强壮筋骨、补肝益肾。对腰部穴位行温针灸治疗,可温补肾虚、填精益髓,并可调整机体肾精亏虚状态,有助于疏通督脉,濡养筋骨,减轻疼痛。此外,温针灸产生的热力沿针体传递至针尖,可直达穴位深处,有助于促进血管扩张,加速血流,从而改善病灶区局部微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解除神经根受压,促进恢复[7-8]。

综上所述,针刺分期论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腰腿疼痛症状,促进腰部功能恢复。由多种针灸治疗方法组合而成的分期治疗方案具有针对性强、操作简单、取穴少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急性期腰部椎间盘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巨刺灵骨、大白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