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积压图书的编目工作

2020-12-12 09:35
卷宗 2020年28期
关键词:编目员查重陶然

王 艳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江苏 无锡 214153)

因外包加工人员无法及时到馆加工,高职图书馆积压了大量的未验收加工的新书,新书待编时间过长,导致图书未能及时整理上架。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图书馆调整业务模式,由外包加工转变为自加工,抢抓时间,化解积压,为提高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编目工作外包的大形势下,编目员多年来仅负责外包数据的审校工作,缺乏扎实的实践功底,尤其是原编,造成了编目员业务能力的退化。这次由外包转变为自加工,虽然任务重、时间紧,但也是一个重新回炉的好机会。通过自加工,使编目员进一步熟悉编目规则,不断地积累经验,并促使编目员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笔者在实际编目工作中总结了由外包转为自加工后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 多途径全面查重

查重是编目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保证同一主题文献归入到相同的类目,某文献的不同版本、版次,多卷书的不同卷册或续编等能够集中收藏,使同种图书的分类标引前后一致,避免同书异号现象的发生,从而使图书排架更加科学规范,方便读者查找与使用。在编目工作中应按书名、作者、ISBN、丛书名等多途径进行查重,对题名中含有符号、字母、数字、空格的图书,查重时要特别注意,提取题名中的关键词用任意匹配的方式进行查重;用外国著者查重时,就要考虑用规范的汉译名称及英文全名查重。例如: 《论自由》一书,上海人民出版的中文作者译为约翰·穆勒,商务印书馆出版社的中文作者译为约翰·密尔,这种情况下就要用英文原名进行查重,使得同种书能够集中归类、排架,真正方便读者查找。

2 仔细核对MARC信息

套录数据在给编目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现阶段书商提供的编目数据一部分是从联合中心下载而来,一部分是由书商聘请的编目人员编目完成的。编目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对分类、著录标准理解的不同,因此这类数据良莠不齐,格式规范性差,错误率极高。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套录数据存在信息少著、漏著、错著等现象,这就需要编目员细心核对实体书与MARC信息,如:ISBN 978-7-5502-0533-8《唐朝大历史》一书,为第2版重印版,而书商提供的MRC为第1版的信息,因此,编目人员在套录数据时不能照搬照抄,要严格把关,对数据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确保文献的连续性、规范性和统一性。

3 贴切准确揭示分类

图书分类必须归入最大用途和最切合其内容的类,同时考虑到本馆的性质和任务,使图书归入本馆使用和读者利用最确切的类。在判断分类时不能仅凭书名或套录数据中的主题去分,应该查阅实体书的相关信息并参考其他图书馆的记录再给出分类号。如:四川人民出版社的邓蕾著的《创业者:不一样的孙陶然》一书,查询了几个权威数据馆,有的归入K类企业家生平事迹,有的归入F创业经验,而通过翻阅书中内容和前后简介,该书主要内容为孙陶然亲述连续创业、连续成功的完整历程,是孙陶然一路人生的逆袭,实际应该归入K类。

4 及时填补空缺索书号

由于多年的外包,编目过程中会由于修改索书号而产生大量的空号,而外包人员为了追求加工速度往往忽略填空号。在自编目时,编目人员应在分配索书号前查一下“种次号管理”,若有该类的空号就优先选择空号(如下图),使排架更为合理有序。

5 结语

编目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是图书馆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工作量大、繁杂、累积性强, 每一道工序都有着详细、严格的流程。能否建立起一个信息准确、质量可靠的书目数据库是关系到图书馆整体业务工作能否正常运转、高效服务读者的关键。在编目工作中应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编目员查重陶然
对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新思考
学位论文查重乱象引关注
论文查重别大意
学术论文该“查”什么?
新媒体时代编目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彗星听过她的愿望
雨神被我泡到了
转型发展 贴近民生陶然居坚定走大众化之路
编目外包与编目员角色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