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羊瘤胃菌群失调

2020-12-13 06:36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菌群失调羊场二度

(辽宁省北票市龙潭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 朝阳 122126)

羊瘤胃菌群失调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虽然一般不会直接导致羊的死亡,但却直接影响羊的生长发育[1]。

1 羊瘤胃简介

羊具有独特的消化系统,它的胃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4个腔室组成,只有皱胃有分泌胃液的功能,相当于单胃动物的真胃。真正对消化饲料起主要作用的是瘤胃,瘤胃内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种类主要为益生菌、纤毛虫等,这些微生物的体积占到瘤胃液的10%以上。瘤胃内的细菌极其复杂,大多数为不能形成芽孢的厌氧菌,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兼性厌氧菌,如链球菌属和乳酸杆菌属的某些细菌。瘤胃内的微生物通过发酵作用将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进行吸收,从而保证机体的生长和发育。

2 菌群失调

根据临床表现,可将菌群失调划分为三度,即一度失调、二度失调和三度失调。

2.1 一度失调

一度失调是指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一部分细菌的繁殖受到影响,而另一部分细菌的生长却受到促进,导致正常菌群在组成和数量上发生较大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比例失调。一度失调只能在细菌定量检查时发现,患病羊临床上不表现症状或只有轻微的症状反应。一度失调一般无需治疗即可自行康复,这种失调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2 二度失调

二度失调和一度失调相比,不同菌群的比例出现了非常大的改变,由生理性失调转变为病理性失调,这种失调往往不可逆,即使诱发原因被去除也不会再恢复至原来的状态。如果羊出现二度失调,必须使用药物进行干预。

2.3 三度失调

三度失调表现为原来的大部分菌群受到抑制,只有少数菌群占据绝对优势,以急性感染居多,病情非常紧急,临床常见的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肺炎杆菌以及大肠杆菌感染都可引发三度失调。三度失调又称为菌交替症或二重感染。

3 菌群失调的危害

瘤胃微生态失调后,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对机体有益的微生物处于劣势地位,而对机体有害的微生物反而处于优势地位。这些有害微生物在繁殖和代谢过程中可产生毒素,对胃肠黏膜造成伤害。同时,有益菌分泌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蛋白酶和脂酶的含量下降,造成饲料消化不充分,利用率下降,料肉比上升。长期菌群失调的羊,其粪便稀薄,严重的还表现为长期腹泻,导致水盐代谢紊乱而影响生长。有害微生物过多时,瘤胃中气体产生量增加,造成瘤胃鼓气,引发前胃迟缓。

4 防治措施

预防菌群失调的最好方法是科学配制饲料,日粮组成中要以粗纤维类饲料为主,尤其是青绿饲料最佳。秋冬季节青绿饲料缺乏时,可用青贮饲料替代,不但可以保证营养全面,且饲料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类益生菌,对瘤胃具有调节功能。建议规模化羊场每天补饲一些新鲜的蔬菜,如胡萝卜、青菜叶等,从而额外补充维生素。

就经常发生本病的羊场或饲养管理水平差的羊场而言,建议在精料中拌入微生态制剂[2]。微生态制剂中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类物质,如植物乳杆菌、乳酸乳球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等。放牧羊群由于每天采食的青草种类不一,数量也不等,故很容易发生菌群失调问题,建议放牧人员每天仔细留意羊群状况,发现经常掉队、反刍功能下降、粪便不成形的羊要及时检查和治疗。

5 菌群失调的治疗

对轻症羊可使用微生态制剂[3],推荐使用含有丁酸梭菌和乳酸菌的制剂,这两种菌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有机酸,不但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还能被吸收入血液,经过糖的异生作用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供机体利用。对严重失调的羊可采取分阶段的方式进行治疗,先用广谱抗生素对有害菌进行抑杀,如使用恩诺沙星、硫酸黏菌素、氟苯尼考、利高霉素等,用药2~3 d后再用微生态制剂进行菌群的调节。开展辅助对症治疗,对长期腹泻的羊配合使用补液盐,防止机体脱水。有条件的羊场可将病羊单独隔离饲喂,并保证每天多晒太阳和维持2~4 h的运动时间。

猜你喜欢
菌群失调羊场二度
图说·“梅”开二度
慢性腹泻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分析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宫颈高危HPV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进展
种羊场生存发展之路
浅谈规模化羊场夏季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试析羊场寄生虫病的危害及其防控技术
团结的班子
课后二度设计的两个“关注点”
耐多药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52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