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对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治疗进展

2020-12-13 20:22王亚平
临床荟萃 2020年8期
关键词:照料多巴胺障碍

王亚平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天津 300192)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渐行性变性疾病,典型的运动性症状为肌强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以及姿势步态异常,但由于PD的非运动症状(包括抑郁和焦虑、冲动控制障碍和睡眠障碍等精神症状)的发病率非常高,有学者提出它是一种神经精神性障碍的概念。基于上述精神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且随着人们对PD患者精神症状有了更为深入和广泛的认识,寻找有效治疗PD患者精神症状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传统治疗PD精神症状的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但患者长期服用药物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比如直立性低血压、开关现象、恶心等[2],且改善精神症状效果欠佳[3]。近年来,各种心理干预疗法逐渐应用于PD研究领域。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CBT)是目前循证支持研究最多的心理干预方法之一[4]。CBT已被确定为一个具体可行的替代性药物疗法。主要治疗成分包括心理教育、放松训练、认知疗法、问题解决和行为活化。CBT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短期治疗模式,在治疗过程中既可以使用认知矫正技术,也可以使用行为治疗技术,CBT旨在帮助患者认识到并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和想法,改正自己的心理问题[5-6]。CBT作为精神科疾病治疗的常见手段,在治疗抑郁、焦虑、强迫症等症方面已被大量证据证实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对于治疗PD患者精神症状的临床疗效尚存在争议,本文综述了CBT对于PD常见3种非运动症状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开展PD的临床工作和治疗提供思路。

1 CBT治疗PD伴发抑郁和焦虑

在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中,抑郁伴发焦虑是最常见的,抑郁在PD患者中患病率为约50%~75%[7],远远高于正常人群;而与不伴发抑郁的PD患者相比,抑郁和焦虑会使得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障碍更快速的退化,降低患者生活质量。PD患者抑郁伴发焦虑常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对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差,且更可能出现功能性损害[8]。目前认为PD抑郁与多种神经递质系统相关,包括多巴胺、5-羟色胺( 5-hyd roxytryp 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及胆碱能系统等[7-8]。PD伴发抑郁的治疗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如果抑郁症状与运动波动有关,首先进行优化多巴胺治疗,调整抗帕金森病药物;若抑郁症状与运动波动无关或调整药物后抑郁症状持续存在,应考虑药物及辅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多巴胺受体激动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非药物治疗包括CBT、经颅磁刺激(rTMS)及电休克治疗等[8-9]。

CBT可能是改善PD患者抑郁的有效方法。一项[10]对PD患者接受CBT的系统回顾发现,有两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在随访1个月和6个月,患者的抑郁评分显著下降;还有研究[11]认为认知和行为回避与PD抑郁关系密切,故采用CBT的行为干预,重新引入一系列与情绪相关的社会活动,可以改善PD患者的抑郁症状;一项研究[12]纳入了80例PD伴发抑郁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CBT+护理人员教育计划组和临床干预组,CBT+护理人员教育计划组中,需进行10周的课程,比常规CBT更注重对患者的行为、焦虑和睡眠卫生的管理技术,护理人员每周接受4次教育,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基于家庭的CBT实践技术(例如帮助患者识别消极的想法,指导患者完成治疗目标)研究发现干预结束时患者抑郁、焦虑、积极重构、社会功能及运动症状严重程度均有显著改善;另一项非对照研究[13]纳入了19例PD伴发抑郁和焦虑的患者,也证实了治疗结束和随访时抑郁和焦虑有明显的改善。

尽管CBT在治疗PD抑郁和焦虑方面有很好的疗效证据,但由于PD患者的运动障碍或依赖护理人员的运输的限制,可能PD做不到参加每周的治疗,使得CBT难以大规模实施。因此,现在提出了远程CBT。Dobkin等[14]研究对36例PD伴发抑郁和焦虑的患者发送了一份逐次培训手册,让他们为每次通话做好准备,并为护理人员组织了基于电话的培训课程。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电话的CBT较干预组的抑郁和焦虑评分均有显著改善;Kraepelien等[15]进行的一项基于网络的CBT研究显示治疗结束时抑郁及焦虑评分均显著改善。

2 CBT与照料者

PD患者运动迟缓,且常伴发精神症状,需要照料者照顾其生活,考虑到PD患者主要照料者的负担与应对患者的非运动症状、负责流动性、相关财务和医疗事务相关,这些负担可能导致照料者生活质量下降,出现抑郁与焦虑等精神症状。在一项研究中[16],同时纳入了PD患者及照料者,两者均参加教育计划,参加8周为期90 min的每周小组会议,把控心理教育课程,以及核心CBT模块如放松训练、认知重建和情景行为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社会心理负担都有所改善,抑郁与焦虑评分均有所改善;另一个研究小组[17]纳入30例照料者,随机分为CBT组及治疗组,CBT组课程平均持续15次,遵循常规的CBT模块进行(包括挑战消极的想法和感觉,不适应的规则,放松训练,愉快的活动安排),随访结果显示CBT组焦虑评分有显著改善,但抑郁评分没有改善,有待于进一步相关研究。

3 CBT治疗PD伴发冲动控制障碍

冲动控制障碍(impulse control disorders,ICD)是指患者在强烈欲望驱使下,采取不当行为以获得自我满足的精神障碍,多与应用多巴胺活性药物有关。主要表现为病态性赌博、强迫性进食、性欲亢进、强迫性购物等,因患者及家属缺乏重视或羞于表达,常导致这一症状的难以发现。在PD患者中ICD的患病率约14%[18],常与其他精神症状伴发,增加照料者的负担。ICD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神经递质系统,包括多巴胺能、去甲肾上腺素能和阿片类系统等,还与PD患者的基因易感性有关[19]。目前认为CBT可有效控制ICD症状。Delaney等[20]研究纳入45例PD伴发ICD的患者,其中28例随机进入改良的CBT方案组,17例进入对照组。CBT干预包括12个疗程,包括心理教育、动机访谈、支持协作解决问题和认识有机人格变化等,研究发现ICD症状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影响的总体水平有所下降;一项回顾性研究[21]报告了CBT治疗PD患者与非PD患者病理性赌博的疗效,PD组的CBT时间表为关注PD心理教育、计划替代性满足活动(如赌博与多巴胺能药物治疗时机的相互作用)、应对还有其他的冲动控制行为,每周16次课,结果显示CBT治疗组疗效有改善。

4 CBT治疗PD伴发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PD 患者中的另一种神经精神症状,在PD患者中患病率高达60%[22],通常伴发困倦感、注意力障碍以及执行力障碍。患者表现为失眠、睡眠呼吸紊乱、不宁腿综合征、快动眼期行为障碍和觉醒障碍( 白天嗜睡、突发睡眠) 。导致睡眠问题的病因有多种,涉及药物引起的睡眠障碍、药物对睡眠结构的影响、睡眠调节区域的退化以及多因素导致的睡眠破碎[23]。目前CBT被认为是PD患者失眠的首选治疗方法(美国睡眠医学学会推荐的A级治疗),有相关研究显示,CBT-I可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帮助慢性失眠患者减少催眠药的使用[24]。一项研究[25]对于12例PD伴发睡眠障碍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进行6周面对面CBT+光疗法,另一组给予多赛平+安慰剂光疗法,结果显示CBT治疗组在睡眠质量指数方面是有益的;而另一项研究[26]对于22例PD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研究中,进行以电话为基础的CBT,显示基于电话的干预在治疗后和3个月的随访中总睡眠时间、睡眠开始延迟和睡眠效率有所改善。

PD中非运动症状比较常见,常表现为精神症状,且复杂多样,尤其是抑郁和焦虑的发病率较高,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是患者致残和照料者负担的重要来源,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27]。本文评估了CBT治疗PD 3种非运动症状的证据水平:抑郁和焦虑、ICD和睡眠障碍,以期探寻治疗PD伴发非运动症状的更佳治疗手段,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社会经济负担。CBT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具有不容易产生依赖性及无戒断综合症的优势,逐渐得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认可,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远程CBT,更是解决了PD患者行动及就诊不便的难题,在PD治疗领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28-29],因此有必要进行更充分地研究,以加强CBT作为帕金森病精神症状可行治疗方案的地位。

猜你喜欢
照料多巴胺障碍
贪婪的多巴胺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跟踪导练(四)(4)
跟踪导练(四)2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