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2020-12-13 03:15刘彦辰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策略

摘 要: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进课堂”活动逐渐被教育所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一股热潮。很多幼儿园也开始积极探究,开展了读经典、背古诗等一系列活动。但由于缺乏学前教育的专业引领和指导,形式主义、脱离幼儿实际等现象普遍存在。本文对幼儿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内容及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策略

近年来,随着《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的颁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与之相关的活动日渐增多,学校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并快速延伸到学前教育领域。很多的幼儿园也开始进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探究,举行了“朗诵古诗”“读经典”“着唐装,穿汉服”“演皮影戏”等一系列活动,可谓是轰轰烈烈;也有很多园所把传统文化作为教育特色来提升品质内涵,比如“茶道”“读经”等。但由于缺乏学前教育的专业引领和指导,形式主义、脱离幼儿实际等现象普遍存在。为什么要在幼儿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包含哪些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博大精深的内容,该如何在幼儿园生根发芽?笔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谈几点认识。

一、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理论”中提出,“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在“童蒙养正”的幼儿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目的亦如陈先生所言:一是培养文明修养,让孩子在幼儿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为“做人”;二是文化认同,即对民族文化产生亲切感,形成归属感,让孩子确立“我是中国人”的观念,为培养“现代中国人”奠定基础。在幼儿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学习传统礼仪、聆听历史故事、欣赏古诗词等,可以培育孩子责任、诚信、友善等道德品质,激发他们对民族和国家的归属感、自豪感以及认同感。这些将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也将成为社会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如何在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适当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现在全国掀起了“国学热”,有些家长带孩子在家读了一些经典,比如《三字经》《千字文》等,这些经典,句子短小易记,读起来朗朗上口,幼儿比较感兴趣。我们可以利用晨读、餐前的时间适当开展经典诗词学习,但读经要把握好几个原则:

一是教材的选择应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读经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幼儿高尚的品格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而不是要强行培养出一代国学大师,所以幼儿读经的教材要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主,要选择优秀的内容,尽可能避免过于强调顺从的内容,以免影响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

二是避免让幼儿按照传统的背诵方法读经。死记硬背是与幼教纲领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道而驰的。幼儿被迫死记硬背一些根本不知所云的经典,不利于身心发展,更会让幼儿对中国的传统经典产生厌恶感。基于对幼儿读经的重新理解,教学方法更应该创新。如《三字经》,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成不同版本的游戏,如找对错、接龙游戏等。

三是幼儿读经要因材施教。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而定,而不能“一刀切”,对读经兴趣不大的幼儿可以鼓励但不可强迫。面对国学热潮,很多幼儿园也开始跟风,搞国学特色。笔者观察了一些园所,发现他们从环境到诵读课程、开展读书会,确实做了很多的工作,但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进行了穿越。优秀的国学经典可以滋润人的心灵,其主要的内容是趋向学龄段的学生,建议可以把幼儿读经作为特色选修课程,让幼儿自主进行选择。

2.将传统文化贯穿于各类教学活动中

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更多的是指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一种整合。在幼儿“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下,传统文化要以多元化形式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幼儿的一日活动一般分为四类:教学、游戏、运动、生活。要在幼儿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让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生根发芽,我们要从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做好课程安排与规划。

首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将传统文化与教学主题融合,如以主题“好大一个家”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开展“我们的祖国真大”“中国画”“中国结”“了不起的中国人”“说唱脸谱”等一系列主题教学,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一些独特文化,产生“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在以主题“新年到”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开展“春节歌谣”“压岁钱”“小兔购年货”等主题教学,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喜欢上中国的传统节日。

其次,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在区域游戏活动中,要注重幼儿传统文化个性化的学习,如在美工区里操作水墨绘画工具、青花瓷、扎染工具等材料;在“娃娃医院”里增加“中医门诊”,药柜上摆放着胖大海、金银花、枸杞等中草药,中医大夫采用望、闻、问、切的手法治病;在表演区里利用民间打击乐器、民族音乐、民族服装自主表演;在生活区中,教师和孩子一起制作特色美食,包小馄饨、汤圆、粽子等,品尝中国传统美食。在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等规则类游戏中,开展一些深受幼儿喜爱的民间传统游戏,比如“老鹰抓小鸡”“丢手绢”“抓阄”等。

第三,在幼儿园的早操、体育运动等活动中,可以将“中国功夫”“古诗新唱”等融进早操,让幼儿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使用一些传统材料充当体育器械,玩各式花样的民间体育游戏,比如跳楼梯、挤油尖、滚铁环、翻花绳、斗鸡、拔河、踢毽子、跳格子、扔野鸭子、跳绳等。这些正在被大家遗忘的传统游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

第四,生活即教育,我们不能忽视生活对幼儿的教育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感受和学习传统文化,如用餐时要端好碗、不浪费食物,用餐完毕把桌子收拾干净等,学生到了大班要学会使用筷子,盥洗要排队,吃饭不挑食,要多吃蔬菜素食等。

另外,幼儿园除了开展这些专门的或渗透性的传统文化活动,还可以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的一些特色教育,比如剪纸、武术、陶艺等。

3.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各类活动及亲子活动

结合各种节庆活动,邀请民间老艺人走进幼儿园,展示泥塑、剪纸、皮影戏等技艺,让幼儿体验、熱爱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清明节组织孩子去给革命先烈扫墓,家长给孩子们讲英雄故事,既培养了幼儿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又感受了清明节世世代代行孝义的传统美德;端午节组织亲子活动“包粽子”,由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包粽子,感受传统节日带来的温馨氛围。

4.重视环境的作用

环境即课程,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环创理念是要创设一个和孩子互动的环境,要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和孩子对话。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要巧妙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环创中来,从园所的局部建筑造型或装修上,可以做些文章,大型攀爬等器械做成中国龙的造型,民间游戏场地分区用中式木围栏,有条件的园所还可以做个小桥流水或农家小院的景观,用于孩子们的种植地或饲养角。设置“国学堂”,孩子们可以在几案上书写和画画。我们也可以鼓励孩子加入传统文化环境的创设中,像二十四节气图、中国水墨画以及各类剪纸工艺品等,都是可以让孩子和教师一起制作并展示在墙壁上或吊饰中。

参考文献:

[1] 刘晓东《儿童教育中的南辕北辙—兼评幼儿读经现象》,《学前教育研究》 2002年第3期。

[2] 王丽玲、魏浩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探索》,《新课程研究》2019年第11期。

(刘彦辰,1978年生,女,汉族,湖南省新邵县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策略
爱“上”幼儿园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想念幼儿园
Passage Four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