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和幼儿教育相结合的策略

2020-12-13 03:15孔祥芬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结合幼儿教育

孔祥芬

摘 要:中华上下五千年,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它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未来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充分结合,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幼儿园的服务品质,同时也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随着近些年国学热的兴起,社会对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也愈加关注,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将其与传统文化充分结合成为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探究的问题。文章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幼儿教育结合的重要意义,并对其结合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幼儿教育 结合 策略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未来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激发幼儿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由此可以看出,在幼儿教育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使幼儿从中感受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他们心里埋下热爱国家和民族的种子。

一、中华传统文化和幼儿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1.有利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独特的文化特征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几千年历史发展中沉淀下来的,对整个民族的思维习惯、特征、性格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社会发展中,新文化结构的建立以及性格塑造都需要与传统文化充分结合,因此,将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结合起来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具备传统文化灵魂的人才也需要从幼儿阶段开始,是塑造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途径。

2.有助于促进学前幼儿的发展

每一个人的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幼儿教育是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三方配合,共同完成的。通过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学前教育也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当前幼儿教育中对汉语基础知识的传授,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贯穿在幼儿教育整个过程当中的,能够丰富幼儿的文化知识,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等,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中華传统文化和幼儿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基于现代教育理念,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结合,是一种渗透式的、体验式的教育。教师需要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坚持一定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出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在幼儿教育中,教育的内容决定了教育的方向,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沉淀下来的,里面有着优秀的价值理念,寓意深刻的文化作品,但是也存在着男尊女卑的思想和愚忠愚孝的糟粕。因此,在与幼儿教育结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将糟粕予以剔除,确保正确的教育方向。

其次,应坚持渗透和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幼儿生活游戏的活动当中,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这两种不同的方式需要教师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手段,以促进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充分结合。

最后应坚持行为规范与价值理念统一的原则。

三、中华传统文化和幼儿教育相结合的策略

1.传统文化与课堂教育活动结合

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课堂教育活动的结合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特定的主题,以此展示不同的传统文化内容,为幼儿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各种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三字经》不仅包含了天文、地理、历史、道德和民间传说,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以将其应用到幼儿的学习生活当中,利用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三字经》中的“孟母三迁”“五子登科”“孔儒让梨”的故事讲给他们,激发幼儿对《三字经》的兴趣。或者利用配乐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经典诵读活动。在美术教学中开展剪纸、陶艺等活动,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等等。

2.传统文化与游戏活动结合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多的经典故事、民间游戏、传统艺术,能够充分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对传统文化产生积极的情感。学前阶段的孩子,玩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的过程,他们会在玩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在游戏活动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民间游戏渗透其中。比如,锻炼幼儿语言能力时,带领幼儿一起开展童谣诵读、绕口令、问答游戏;在体育游戏活动中进行跳房子、丢手绢、吹泡泡游戏。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体会到传统游戏的乐趣,同时还能丰富幼儿的运动技巧,提高幼儿身体素质。

3.在传统节日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比如,春节代表团聚,清明代表追念,中秋代表团圆,等等。教师要抓住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与风俗习惯,带领幼儿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幼儿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提高幼儿实践操作的能力。

比如,在春节前组织幼儿进行写春联、贴春联的活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幼儿展示春节的由来;元宵节时带领幼儿一起进行花灯制作;端午节时去寻找艾草;清明节去踏青放风筝,等等。结合传统文化节日,带领幼儿制作时令玩具,使幼儿不仅能了解传统节日和风俗的意义由来,同时在玩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4.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

教师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力量,加强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结合,就需要注重幼儿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解决幼儿园传统民族文化教育师资缺乏的问题,一方面可以从幼儿园当中寻找热爱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加入传统文化教育队伍当中。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聘请在传统文化方面有研究的民间艺人、教师等进入幼儿园当中,与教师进行合作交流,研究出适合幼儿教育的传统文化课程。

其次,应通过专业培训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构建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最后,教师应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相关技能,只有深入研究传统文化才能将其充分与幼儿教育相结合。比如,教师在给幼儿讲解神话故事之前,不仅要了解其内容,同时还需要明白故事表现的手法、艺术形式、寓意等,要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幼儿教育当中,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等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素质。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结合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和作用,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方式,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兼容并济。要注重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和教育手段,使幼儿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 刘海杰《基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前教育资源应用研究》,《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2] 柯兰兰《幼儿园美育环境创设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践与探索》,《才智》2020年第6期。

[3] 屈敏《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的运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六)》。

[4] 郁东利《传统文化根植幼教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四)》。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结合幼儿教育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