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0-12-13 03:15王丹丹
关键词:渗透策略传统文化幼儿园

王丹丹

摘 要: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应该在幼儿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注重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正确引导和培养幼儿的思想和品行,让他们逐渐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促进幼儿园教育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进而提出了二者融合的策略,促进幼儿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当前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度日益提升。在幼儿教育中,结合幼儿的年龄给他们提供有效的教育活动,可以为幼儿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幼儿园中,可以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不同的教育活动所发挥出的作用不同,因此,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就是当前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二者的融合,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

一、幼儿园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从幼儿教育做起

西方文化的传入,给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有效起到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为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够提升幼儿的文化认同感,提升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补充和丰富幼儿教育资源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幼儿阶段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传统的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发挥的作用也有限,教师可以通过渗透传统文化,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补充,拓展课程内容的范围,让他们接触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

文化知识。

二、幼儿园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利用传统文化,对幼儿实施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要加强对幼儿的思想教育。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他们开展思想教育要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在他们的认知中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思想观念。

例如,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可以让幼儿背诵孟子的名言,依据其中心思想给幼儿阐述为何要尊敬老人,让他们能够树立尊重老人的思想。再如,在古诗教学中也可以渗透传统文化,在学习《悯农》时,教师就可以围绕勤俭节约这一主题进行教学,让幼儿树立勤俭意识。教师还要将教育活动贯穿到幼儿的整个幼儿园生活和学习中。比如,在平日吃饭时,教师就可以反复重复这首古诗,让幼儿意识到要珍惜粮食。再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诚信三冬暖,失信三伏寒”的故事,加深幼儿的认识,通过深化相关的故事背景,让他们可以领会到相应的精神,进而树立诚实、不说谎的意识,并落实到行动上。

2.利用传统文化,对幼儿开展行为教育

幼儿园教育还要保证幼儿健康的成长。当下,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幼儿因为贪恋于游戏和动画片等,导致他们出现驼背、近视等状况,不利于他们的身体发育。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就要渗透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教师可以根据“站如松,坐如钟”这个颇具传统文化特色的谚语,给幼儿讲解正确的行为姿态,在幼儿有不健康的体态行为时,马上纠正,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幼儿行为教育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带有我国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比如,简单的拳类运动,用游戏的方式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性,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促进幼儿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了解我国悠久的体育文化精神,有效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实践证明,行为教育对幼儿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可以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利用传统文化,规范幼儿对待自己和别人时的行为要求。比如,传统文化中的童子礼就有对儿童日常行为的要求,有利于让他们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確保他们的身体健康。

3.在游戏中渗透传统文化,实现寓教于乐

幼儿思维发展比较缓慢,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引发他们的消极情绪,通过这种方式渗透传统文化理念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思维发展。所以,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游戏中渗透传统文化,实现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愉悦地接受文化教育,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文化习俗,比如,做风筝和放风筝等具有游戏性质的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组织开展“风筝艺术节”,让幼儿自己学习和制作风筝,教师先给学生展示风筝制作的视频,之后给他们演示制作的基本步骤,最后给幼儿呈现出一只小燕子风筝。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产生制作风筝的兴趣。之后教师可以给他们发材料,并在制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不同图案的风筝。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他们到操场上放风筝,对于没有顺利制作出风筝的幼儿,教师则可以帮助他们找到问题,顺利制作。

教师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游戏,可以让幼儿主动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在不同的游戏中可以融合不同的学科,比如体育、艺术、美术等,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多元智力的开发,让他们走进传统文化宝库,了解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4.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我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而且不同的节日都有不同的背景故事、风俗习惯,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包含着很多的民俗活动、传说故事以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给幼儿讲解有关传统节日的文化常识,有利于孩子们从小就了解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师可以依据传统节日,比如在端午节、春节、中秋节等,组织开展相应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先制作课件,整合节日的相关信息。比如,关于该传统节日的故事、传说、起源等,让幼儿在有了一定的认知后,开始手工或美术方面的实际操作,最后分享和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

结合中秋节,可以组织开展“团员一家亲”的主题实践活动,利用多媒体给幼儿播放关于节日起源的动画,学生看到做月饼、赏月、吃月饼、嫦娥奔月的内容,吸引了注意力,并进一步认识到中秋节背后的文化内涵。之后教师可以带领他们制作月饼,最终,在和同学、家人分享中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的心中能够树立起团圆的意识。在端午节,教师可以带领他们了解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组织他们亲手包粽子。

教师根据不同的传统节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先用动画给学生展示节日的来源,包括这一传统节日相关的故事以及民俗习俗,再利用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让他们更好地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这有利于幼儿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提升他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形成民族自豪感。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中融合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促进传统文化的弘扬,帮助幼儿初步形成道德意识。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各方面的教育中,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为幼儿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玉倩《浅析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汉字文化》2019年第20期。

[2] 朱梦婷《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幼儿教育中的新模式》,《当代家庭教育》2019年14期。

[3] 李倩《浅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新课程(小学)》2013年第9期。

[4] 赵莉莉《将传统文化“种”进孩子的心中—浅谈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内蒙古教育》2015年第14期。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传统文化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