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绿色健康网络建设与管理研究

2020-12-14 00:03颜昌茂
长沙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互联网+绿色图书馆

颜昌茂

(湘南学院图书馆,湖南 郴州 42304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进步,“互联网+”已成为一个既普通又神奇的大名词。各行各业充分利用信息和互联网平台开启了信息化时代。在这个神奇的时代,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各传统行业竞相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以期创造新的发展平台、新的发展活力、新的发展生态。在“互联网+”时代,绿色健康网络与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绿色健康网络为信息化时代明确了方向、指引了道路。在走向信息化时代、打造数字经济的征途中,建设绿色健康网络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料重地,一直担负着服务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是大学生更新专业知识以及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也自然地迈入“互联网+图书馆”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满足高校广大师生的需求,加强高校图书馆绿色健康网络建设与管理是必然选择。

一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绿色健康网络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高校图书馆绿色健康网络的内涵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化趋势已经一发不可收,人类社会将被一网打尽”,网络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网络化生活不断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形态”[1]。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们带来高效便捷的现代生活的同时也不断涌现诸如网络垃圾、网络暴力、网络色情及网络管理漏洞等一系列负面现象,于是人们要求构建一个绿色健康网络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互联网是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净化网络环境、打造绿色健康网络已成为全社会各部门共同的责任。概括地来讲,绿色网络环境是指开放、畅通、和谐共享,而又安全、文明、健康的网络系统[2]。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绿色健康网络既包括丰富且文明的网络信息资源内容方面的要求,也包括完善且流畅的网络信息环境方面的要求,还包括网络健康运行安全方面的要求,是一个能在最大程度上为广大读者提供获得感、安全感和满足感的网络生态系统。

(二)加强高校图书馆绿色健康网络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无处不在,它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社会各层面、各领域之中,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集成作用及优化作用,提升社会生产力和创新力。如今建设信息化图书馆是时代的选择,建设自动化图书馆是时代的要求,建设智慧型图书馆是时代的召唤。高校图书馆要顺利地从传统运作方式过渡到“互联网+”时代,实现“互联网+图书馆”深度融合,创新知识服务体系,就必须立足加强绿色健康网络建设和管理这个根基,要在大力引进云计算技术和组建大数据的基础上通盘考虑各个环节和各种因素,并在设备、管理、业务和人才等方面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分期分批分层逐步建成“绿色健康网络”。我国高校图书馆绿色健康网络建设和应用的现实情况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加强绿色健康网络建设和管理应成为高校图书馆当今及未来的工作重心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二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绿色健康网络运行现状

(一)设施不健全,缺乏绿色健康网络运行的设施保障

自2010年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日益重视网络建设管理的资金投入,不少高校图书馆都组建了结构合理、运行稳定的高性能局域网。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善读者应用体验成了高校图书馆的共识,现在“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已不再是新名词。如今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仅包括传统形式的文献资源,还包括各种电子文献资源、新媒介信息资源等。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常态化的一项工作,但是目前此项工作仍未呈现“网络信息资源不断丰富,馆藏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信息服务日益高效快捷”的理想局面[3]。诚然,高校图书馆网络系统要健康运行,必须配置各项相应的硬件设施,要完善各项软件系统。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应用,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无论是传统的纸质图书查阅还是便捷的自助借还系统,抑或与时俱进为读者提供信息查询和文献传递服务等等,这些功能的实现都需要依托强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可靠的服务器系统和存储管理系统等硬件设施。硬件不硬实,软件没硬核;硬件设施陈旧,软件系统不完善,网络运行机制不健全,这可能是众多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痛点。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有些读者还希望图书馆不仅具有资源整合的功能,而且具有服务整合的功能,亦希望自己学校的图书馆与同城图书馆真正实现馆际之间的资源共享,这些诉求的满足要依托高校图书馆构建以绿色健康网络为核心的管理服务体系,形成兼具智能化、自动化特点的现代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

(二)信息资源不完善,缺乏绿色健康网络运行的内容保障

如今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内部管理模式上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工作人员通过相关的设备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及时、快捷地为广大读者提供信息资源查询和借阅服务。随着移动图书馆的出现,读者只需通过智能移动设备在一定的网络环境下就能实现快速扫码阅读。高校图书馆内部一般会设立一个技术服务部门作为图书数据的运行维护中心,技术服务部通过加强服务器系统建设和存储系统建设来保障图书馆的网络平台建设,再通过网络平台完善立体式、全方位的导读服务,加强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使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更加便捷,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使广大师生利用图书馆的便捷感和获得感更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人流量相对集中的场所,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读者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有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具有个性化、专业化、多样化的综合网络信息服务项目。但现实中有些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门类较少,信息资源服务项目稀缺或者不完善、服务响应与更新缓慢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从“纸质图书馆”过渡到“数字图书馆”,在5G技术的催生下还将向“智慧图书馆”迈进。在此进程中,高校图书馆普遍面临一些老大难问题,比如,高校图书馆大多有一大堆纷繁杂乱、冗余无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大多没有按照规范的、合理的逻辑进行整理和优化,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主题鲜明的信息资源体系,没有以一种便捷的、直观的、友好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这些信息无异于信息孤岛,成为馆际之间数据共享的壁垒。如何把各个高校图书馆那些冗余的、无序的、杂乱无章的信息资源整理成精简的、优化的、主题明确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方便读者快速地检索或简易地查询,也方便馆际之间的数据自由流动,是建设绿色健康图书馆网络的重要节点,也是构建“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的核心问题。

(三)网络安全系数不高,缺乏绿色健康网络运行的安全保障措施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等各项业务对网络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网络很便捷但也很脆弱,极易受到系统内外攻击,轻则致使数据丢失,网络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重则致使整个图书馆工作陷入瘫痪。随着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病毒如冲击波病毒、CIH病毒、宏病毒、木马病毒、脚本病毒等都曾在某些时期爆发过,是名副其实的数据安全“头号敌人”。可怕的是这些计算机病毒变种很多、传播很快,传播途径也多样化,令人防不胜防。随着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普及和免费开放,图书馆网上套录数据、馆际互借业务的开展,高校图书馆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漏洞,这些漏洞为黑客、脚本小孩等网络攻击和计算机病毒提供了便利。一旦出现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数十万甚至数百万藏书书目信息、流通信息、数据库信息瞬间就会丢失或毁坏,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可见,高校图书馆网络安全系数不高、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的现象仍然存在。

(四)工作人员素养不佳,缺乏绿色健康网络运行的素质保障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师生越来越熟悉、习惯并依赖于网络,以致实际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数字移民和数字原住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读者日益习惯利用网络资源,共建共享馆藏资源成为时代趋势。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快速推进[4],要想盘活图书馆现有资源,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在最大程度上、最大范围内满足读者的需求,任何一家图书馆都不可能封闭起来求发展,必须跟上共建共享馆藏资源的时代步伐。在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高校图书馆现代管理模式对馆内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对技术部人员的数据管理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也有硬性规定,还对领导和管理人员的网络素养要求有着较高的标准。然而,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同志的思维还停留在传统的图书借阅与管理模式,忽视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性,对加强图书馆网络管理和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实,高校图书馆一直是专业性较强的综合性服务行业,其从业人员的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信息化知识储备以及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等都与加强图书馆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息息相关。工作人员素养过低,与图书馆网络建设存在较大的差距,就会影响图书馆网络健康发展水平,也是导致不少高校图书馆网络建设长期处于半停滞发展态势的根本原因。现在仍有不少馆员网络管理方法陈旧,不适应网络建设工作面临的重大变革要求。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面临着重大变革。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为适应各类新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应用与推广,需要添置的网络设备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都不断增多,网络利用率的峰值不断刷新,网络管理的复杂性不言而喻。以前,图书馆网络管理系统用户是单一的网络管理员,现在图书馆相应领导人员应势之需也要进入网络管理员序列,统筹规划图书馆网络的运行管理。然而,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现状而言,网络管理方法陈旧,手段单一,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图书馆处于一个转型和变革时期,要积极更新管理理念,调整管理体制[5],改革管理方法。

三 “互联网+”时代构建高校图书馆绿色健康网络的措施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路径,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全方位地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便捷、更先进、更优质的网络信息服务。为实现预期目标,高校图书馆理应拿出构建绿色健康网络的具体措施。综合来说,这些措施涵盖了设备、资源、安全和管理这四个层面。

(一)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加强网络安全运行保障

高校图书馆要坚持“互联网+”新时代发展理念,加强和完善馆内硬件设施配套建设。要保证图书馆网络服务健康稳定运行,首先,要保证硬件设备能够正常使用、方便使用、高效使用。比如,图书馆在数据管理方面必须采用拥有多核处理器的大品牌先进服务器;使用高稳定性、高速读写性能的读写硬盘设备;配备高性能触摸屏查询一体机设备;备足数据存储移动硬盘设备以备不时之需,等等。其次,要加强图书馆的软件系统建设,要不断优化图书馆的图书查询系统、图书借阅系统和图书分类编号系统,加强集音频、视频和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媒体资源于一体的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建设,合理运用大数据、云存储技术,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确保图书馆拥有功能强大的软件系统和网络安全运行基础。

(二)加强网络资源开发和建设,建设网络集成文献信息

随着5G网络技术的应用,一些读者对图书资源的查找由原来的以书目名称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变成以书本内容为关键词搜索。这种转变的实现,需要依托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系统建立完整的书目内容搜索智能数据库。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不仅要重视特色馆藏建设,还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学科优势条件形成特色馆藏数据库。通过特色数据库建设,丰富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发挥馆藏特色资源价值。要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多购买各种专业数据库,积极整合各类信息,建设以学科专业为导航的馆藏和特色数据库。另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积极开展馆藏资源的“二次文献”加工、“三次文献”加工工作,使之成为集成化、特色化的电子文献信息,方便读者下载使用,并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积极参与并推动馆际合作,充分整合图书馆的资源,通过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项目要以大数据应用为导向,努力解开信息数据死结,积极“利用微服务进行解耦”[6],努力解决信息孤岛这个难点问题,建立标准的数据中心,打通各个高校馆藏资源之间的壁垒。只有这样,高校图书馆才能早日实现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加强安全技术应用,建设健康安全网络

高校图书馆要牢固树立网络安全运行的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通常来说,选用安全系数高、技术成熟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是数据安全的基础[7]。因此,高校图书馆首先要做好图书馆网络和服务器本身的安全设计,要及时给图书馆的计算机设备安装防火墙和更新防病毒软件,及时修复系统漏洞,删除不必要的应用软件,关闭不常用的端口,经常对应用程序进行更新与升级。其次,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密码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安全保密制度)建设,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只要涉及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就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问责,确保不出事故。同时,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安全技能的培训,明确责任、强化保障、严格执行,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努力建设绿色健康的图书馆网络。再次,高校图书馆还要重视意识形态方面的安全防范工作。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把意识形态等称为“软实力”,提出了广为流传的“软权力”理论[8],英国学者杰拉尔德也提出了“传媒表达和强化着意识形态的承诺”的论断[9]。事实上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从未停止对我国的渗透,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重地,应当高度重视从互联网技术的角度研究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四)提高馆员素质,建设文明生态网络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打破僵局、突破困境,避免高校图书馆边缘化是图书馆人需要正视的问题。为破解难题,图书馆唯有顺势而为,努力变革,拓宽服务,因时而进。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就是要及时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在工作中秉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积极应对新时代,主动迎接新任务,自觉适应新要求,熟练掌握现代网络信息知识和网络操作技能。高校图书馆还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担当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要努力打造以读者服务工作为中心、以馆藏建设为基础、以网络建设为纽带、以读者满意为目标的文明生态网络图书馆[10]。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如今,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绿色网络就是“互联网+”时代一个文明、安全、健康的生态系统,高校图书馆要着力加快建设绿色健康网络的步伐,努力服务好广大师生读者、服务好高校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真正使图书馆成为学校发展的有力支柱。

猜你喜欢
互联网+绿色图书馆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图书馆
去图书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