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生素在呼吸内科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20-12-14 15:19陈佳佳蒋亚岚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头孢类大环内酯酰胺

陈佳佳,蒋亚岚*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重庆 402460)

在临床各种病症的治疗中,随处可见抗生素的使用,尤其是在肿瘤的治疗和抗病毒的过程中,抗生素的疗效明显,其中又以在呼吸内科感染的治疗中最为重要。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症状一般为咳嗽、喉咙肿痛和发烧等症,其中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针对于病原体的不同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但是随着近年来各类抗生素药种类的增多和使用越来越频繁 ,如何正确的使用抗生素已经成为了临床当下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 抗生素的分类

在临床中,将抗生素分为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β-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这十一大类,其中大环内酯类下常见的有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等,四环素类下有金霉素和土霉素等等,β-酰胺类下常见的有青霉素,庆大霉素则属于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下有诺氟沙星,林可霉素类下有林克霉素、克林霉素等等。

2 不同种类抗生素的特点分析

临床较为常见的抗生素一般为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β-酰胺类。因此,本文着重对着三类抗生素的特点进行分析。

2.1 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属于窄谱速效抑菌剂,对于军团菌、支原体等部分流感杆菌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但是对于多数的肠杆菌科细菌起不到任何抑制作用。克拉霉素的抗菌谱没有明显扩大,但是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改善,药物副作用也在减少。阿奇霉素对于引发肺炎的致病菌有着较好的抑制作用,因此其是治疗肺炎的一种有效的抗生素。

2.2 β-酰胺类

β-酰胺类是一种快速杀菌剂,可以有效的作用于支气管细菌,药物起作用后可以直接杀死细菌,起到治疗效果。β-酰胺类药物可以对细菌的细胞壁造成破坏破坏,导致其菌体涨破死亡,细菌的生长得到有效控制。头孢类药物分为四代,其中第一代和第二代无法作用于绿脓杆菌,第三代中的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于绿脓杆菌有着较好的抑制作用,但是无法作用于支原体和军团菌,其中第三代头孢类药物价格较贵,且容易造成凝血时间过长导致出血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头孢类药物无后效应,因此在使用头孢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时候需要用足量,直到患者病情痊愈。

2.3 氨基糖甙类

氨基糖甙类药物属于静止期杀菌剂,主要是作用于不动杆菌、沙雷菌等等,其中阿米卡星药物的药效是最强的,对于抗G+球菌有着一定的效果,但是并没有头孢类药物明显。奈替米星对于葡萄球菌的灭活有着很强的作用,但是无法作用于厌氧菌。

3 抗生素药物在呼吸内科感染中的应用

3.1 方法及原则

抗生素药物对于不同的细菌种类有不同的作用效果,专属性是抗生素类药物的普遍特征,所以在针对于呼吸内科感染中的抗生素使用,首先应当做痰涂片检查,确定病原体,然后在进行针对性的用药。如果患者感染的是G杆菌和G+球菌中的金色葡萄杆菌等等,那么可以针对性的使用头孢类、耐酸氢霉素类等等药物进行治疗。在进行治疗三天之后,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患者情况得到改善,那么说明使用的药物起作用了,如果患者情况没有得到有效好转,那么需要立刻改变治疗方案。

3.2 联合用药

抗生素类药物的联合用药原则应该是静止期杀菌剂联合繁殖期杀菌器一起使用,减少由于细菌耐药性而产生的药效不明显的情况出现,增强效果,以达到有效杀菌的作用。但是如果患者只是一般的细菌感染,那么不要使用联合用药,只需要使用单一的抗生素药物就能够起到有效杀死细菌的目的。但是针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则需要进行联合用药。例如,β-酰胺类这类快速杀菌剂联合氨基糖甙类这类静止期杀菌剂一起使用,可以起到效果的家的作用。但是β-酰胺类于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能联合使用,因为大环内酯类药物为繁殖期杀菌剂,而在β-酰胺类药物的作用下,细菌无法进入快速繁殖期,从而无法发挥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作用。所以,在进行联合用药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各种药物的特点,合理用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4 结 语

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呼吸内科感染的过程中,需要医生熟知各种抗生素药物的作用及特点,同时在必要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来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药物使用,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是否需要进行联合用药,以提高治疗有效性。此外,要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在为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时候,还要充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头孢类大环内酯酰胺
基层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合理用药管理研究
联用头孢类抗生素与利尿药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研究(1)
盲目服抗生素 谨防延误治疗
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白血病感染患者的疗效
双酰胺类杀虫剂Broflanilide
三氟咪啶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SCD和室性心律失常风险
国外二硝酰胺铵的发展现状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脂肪酰胺型季铵盐的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