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防治原则

2020-12-14 15:19范佩倩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知晓率流行病学患病率

范佩倩,梅 峰*

(1.青海大学研究生院,青海 西宁 810000;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

1 CKD

1.1 CKD的定义

目前参照2002年美国基金学会(NKF)的K/DOQI指南[1]对CKD的新定义为:肾脏损害持续超过(含)3 个月,包括肾脏结构和/或功能的损害,肾小球滤过率(GFR)可降低或正常,表现为下述情形之一者:病理结果提示异常;或伴有肾损害相关指标,包含血液或尿液组分异常,或伴有影像学异常;GFR<60 ml/min·1.73m2超过(含)3个月,不考虑是否伴有肾损害。

1.2 CKD的分期

公认的国际慢性肾脏病最新肾功能分期是依据美国肾脏基金会制定的K/DOQI指南,将CKD分为1-5期,详见表1。

2 CKD的流行病学调查

2.1 患病率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的报告,因CKD死亡人数在全球多达864226人(死亡比率高达1.5%),在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中排名第14位,且其患病率和致死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一项由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开展的1999年~2004年美国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2]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国20周岁以上人群中慢性CKD的患病率已达13%(0.26亿患者)。墨西哥2005年对其国内成年公民CKD患病率进行横断面调查,其研究结果显示CKD2、3期患病率分别289 181每百万人口(PMP)以及80 788 PMP。澳大利亚Ausdiab研究结果显示GFR下降的患病率为11.2%。我国一项CKD的流行病学调查在2012年[3]表明成人CKD患病率高达10.8%,同时由于相关知识匮乏或者空白,20%~30%在首诊时就发现其肾脏损害已达到不可逆转的程度。

2.2 知晓率

尽管世界范围内CKD的患病率很高,但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却非常低。各国通过普查发现CKD的患者,即“不知晓患者”占CKD 患者总数的比例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比例都是较高的,此比例在美国为59%(≥20岁人群8585/14 622),新加坡为71%(成人169 552/189 117),而中国国内知晓率仅为12.5%。

2.3 危险因素

在美国NHANES[2](1999-2004年)的调查分析中表明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年龄与CKD患病相关。在日本OGHMA研究中通过对107192个Okinawa常驻居民资料调查表明因性别的不同其患病率存在差异,且其随访资料显示发生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危险因素包括蛋白尿、血尿、血压水平、年龄及性别。北美洲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在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黑人以及墨西哥人种中的CKD患病率尤高。

3 CKD的防治

CKD的治疗是一个全面、综合的过程,且预防重于治疗。在病因方面,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是其三大原发病因。控制CKD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治疗原发疾病和减少肾功能进展的因素是防治CKD的基础。对于正常人群主要是进行高危因素筛查的一级预防,在其二级预防阶段,通过采用措施减缓已经发生的进行性恶化、和主要的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CKD发展的最终结局为ERSD的发生,其治疗主要依靠维持血液透析、维持腹膜透析以及肾移植。

综上,CKD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存在“高患病率,低知晓率”的特点,肾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人种、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CKD的最终结局ESRD的治疗费用高、生存率低,不仅对家庭、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更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巨大挑战。因此预防和治疗CKD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通过提升公众对于CKD的警觉,增加决策者对于CKD的筛查及防治,其最终目的是延缓CKD的发生、发展。

猜你喜欢
知晓率流行病学患病率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区域流行病学调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