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叶斑灰霉病防治药效试验

2020-12-14 07:03杨宝明李永平王桂渝
云南农业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白芨灰霉病霉菌

张 泽,杨宝明,李永平,王桂渝,戴 烽,王 琦

(1. 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昆明650201;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3. 平昌县天之福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平昌636400)

中药材是防病、治病和保健的特殊商品。2017 年7 月1 日中国《中医药法》颁布,绿色无公害中药材的生产种植变得愈发重要。生产绿色无公害中药材是提高中药材质量的基础。

叶斑灰霉病的病原菌为Botrytis cinerea,隶属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葡萄孢属(Botrytis)的一种真菌[1]。叶斑灰霉病主要危害植物叶片,叶片染病后出现褐色点状或条状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呈褐色不规则大型病斑;病情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在一起,全部覆盖叶片,导致叶片枯死。田间湿度较大时发病严重,病原孢子在叶背可以形成灰色霉层[2],持续低温、阴天、湿度大及通风不良等环境有利于灰霉病的发生。灰霉病菌繁殖速度较快,易产生变异和抗药性,农业生产中对其防治存在一定困难,当前主要采用喷施化学药物防治为主[3]。

叶斑灰霉病是云南省白芨生产上的常见病害之一,其在云南省多发生于6—9 月。由于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如增加用药次数,加大用药剂量,带来农残、病虫抗药性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白芨的产量和品质。要实现白芨的规范(GAP)种植,栽培中必须规范各个环节,施肥、病虫草害的防治也要符合绿色标准,才能提高白芨的产量和质量。为生产绿色中药材,筛选出高效的生物农药防治白芨叶斑灰霉病特开展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2019 年5—7 月在宣威市农硕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白芨种植园开展试验。白芨品种为紫花白芨,3年生,种植密度为40 cm×30 cm。试验地土壤类型为红壤。试验期间各小区白芨的田间技术处理、水肥管理一致。

1.2 供试材料

供试药剂:哈茨木霉菌 WP(3 亿 CFU·g-1,美国拜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恩特施AS(地衣芽孢杆菌和胶冻样芽孢杆菌水剂,有效活菌数≥20 亿·mL-1,澳大利亚恩特施作物营养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5%小蘖碱AS(潍坊奥丰作物病害防治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及调查方法

试验设计:每种药物设置3 个浓度,每个浓度3次重复。小区随机排列,每个小区面积为6 m(22 m×3 m),小区之间留保护行。在白芨叶斑灰霉病发病初期开始施药,用背负式3WBD-18C 电动喷雾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红土地喷雾器厂生产)喷雾,采用叶面喷雾方法施药,喷雾至叶片均匀附着一层水膜。分别于 5 月 20 日,5 月 27 日和 6 月 3 日各施药 1 次,共施药 3 次,药剂兑水量为 0.5 L·6 m-2、对照(CK)小区用清水喷雾。施药当天天气晴朗,温度为25±2 ℃,相对湿度为58%~62%。

调查方法:每小区采用对角线5 点取样,每点取2 丛,共10 丛。调查每丛白芨的全部叶片数及每片叶的发病数。调查时间为2019 年5 月20 日,5 月27日,6 月 3 日,6 月 10 日,共调查 4 次,在每次施药前进行调查。

表1 试验药剂及施用量

1.4 数据统计及分析

白芨叶斑灰霉病病害分级标准,0 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 级:病斑面积占 6%~10%;5 级:病斑面积占 11%~25%;7 级:病斑面积占 26%~50%;9 级:病斑面积达50%以上[4-5]。按以下公式计算出各个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分析软件为DPS 7.05(Tukey 多重比较,P=0.05)。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2 可知,处理1、处理2 在施药7 d 后病指逐渐降低,21 d 时病指降为最低。从防效上看,3 种药剂都有一定防效。哈茨木霉菌、恩特施防治效果好,二者防效间差异不显著(P>0.05)。哈茨木霉菌和恩特施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小蘖碱(P<0.05)。同种药剂不同质量浓度间防效差异不显著(P>0.05)。第3 次药后7 d 时,防效达各自最高值。

表2 3 种药剂对白芨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3 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3 种药剂在田间均表现出对白芨叶斑灰霉病有一定防效。同种药剂不同质量浓度防效差异不显著。从药剂种类来看,供试3 种药剂中恩特施AS、哈茨木霉菌WP 田间防效好。哈茨木霉菌WP 和恩特施AS 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小蘖碱AS。其中哈茨木霉菌WP 施用量3 240 g·hm-2和恩特施AS 2 700 mL·hm-2,连续用药3 次后防治白芨叶斑灰霉病效果最好。

本试验采用3 种生物农药进行对白芨叶斑灰霉病防效试验,生物农药具有广谱、低毒、无残留等优点,对人、畜安全,对作物及环境无污染。建议在白芨生产上推广使用。防治时2 种农药应交替使用,以减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猜你喜欢
白芨灰霉病霉菌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添加不同浓度萘乙酸(NAA)对白芨种子成苗的影响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白芨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于白芨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如何防治草莓灰霉病
白芨的市场前景及发展建议
早期霉变纸币霉菌分离与鉴定研究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