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区苹果金纹细蛾发生动态及性诱效果研究

2020-12-14 07:03李永青杨毅娟杨文钊赵紫华石安宪
云南农业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诱剂羽化成虫

李永青,陈 敏,杨毅娟,杨文钊,赵紫华,石安宪*

(1. 昭通市植保植检站,云南昭阳区657100;2.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检疫与生物入侵实验室,北京100193)

金纹细蛾[Phyllonorycter ringoniella(Matsumura)]属鳞翅目细蛾科,分布于俄罗斯、日本、朝鲜、韩国和中国。该虫于1876 年前后随引种的西洋苹果传入中国山东省烟台市,但危害较轻。现已扩散分布至陕西、甘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黑龙江、四川、安徽、江苏、云南的苹果种植区,该虫虫体小,潜叶危害,防治困难,其危害不断加重,成为主要苹果害虫之一。金纹细蛾主要寄主为苹果,也可危害海棠、梨、桃、李、樱桃、山荆子等重要经济作物。危害部位为叶片,以幼虫从叶背面潜入,在上下表皮之间取食叶肉,形成椭圆形网状虫斑,单片叶片上的虫斑最多可达30 个,使叶片皱缩并失去光合作用能力,危害严重时,削弱树势,导致果树提前落叶,使果实生长受阻或脱落,还可能出现2 次开花,影响当年产量和次年结果[1-2]。昭阳区苹果由1940 年种植158 株开始,2018 年种植面积达3 万hm2,产值达40.1 亿元。随着昭阳区苹果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种植时间的延长,苹果病虫害发生逐渐加重。由于昭阳区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有利于金纹细蛾越冬,其幼虫潜叶危害,防治较为困难,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了天敌昆虫对其自然控制作用降低,虫量不断积累,金纹细蛾在昭通危害逐年加重,成为昭阳区苹果的主要害虫之一[3-4]。

性诱剂是人工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或类似物。使用性诱剂开展田间害虫虫情监测和防治是一种绿色害虫防治技术。金纹细蛾幼虫期潜叶危害,化学防治不易,使用性诱剂诱杀防治金纹细蛾,不仅成本低,使用方法简便易行,且能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数,有效保护和利用天敌。牛军强等的研究表明,性诱剂诱捕器采用行间悬挂方式,悬挂高度1.5 m,每公顷使用45 个诱捕器,全年防治效果可达70.1%[5-6]。金纹细蛾性外激素最早由日本氏家武、玉木佳男等于1986 年报道,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987 年首次合成[7],主要成分为顺-10-十四碳烯乙酸酯和反-4,顺-10-十四碳双烯乙酸酯。昭通市植保站使用性诱剂诱芯与诱捕器结合,连续2 年在苹果主产区开展苹果金纹细蛾成虫监测,掌握了昭阳区苹果上金纹细蛾的发生特点,明确了性诱剂对金纹细蛾的防治效果,可为昭阳区苹果金纹细蛾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昭通市昭阳区乐居镇中河村苹果园(东经103.57°,北纬27.35°),属昭阳区苹果主产区,品种红富士,面积667 m2,树龄17 年,管理水平差,不施用杀虫剂。

1.2 试验材料

金纹细蛾性诱剂和船形诱捕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于2016 年和2017 年,从果树萌芽开始,在果园中按每公顷悬挂45 个诱捕器,每个间隔20 m,诱捕器高度距地面1.5 m,每7 d 换1 次诱芯和粘板,直到连续3 周诱不到金纹细蛾为止,记录金纹细蛾数量;选取与该果园管理水平、品种、树龄基本一致的果园作为对照,对照果园全年不施用任何杀虫剂。

1.4 调查方法

在果园内以5 点取样法随机选取5 株苹果树,每株苹果树分东南西北4 个方位,每个方位选取1 个枝条,每个枝条调查30 个叶片,调查受害叶片数。每7 d调查1 次。

1.5 计算公式

金纹细蛾防治效果(%)=(对照区叶片危害数-防治区叶片危害数)/对照区叶片危害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金纹细蛾在苹果园中的发生动态

从图1 可看出,金纹细蛾在昭阳区1 年发生6代,以第4 代成虫数量最多。田间调查研究表明,该虫以蛹在受害落叶中越冬。4 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第1 代成虫羽化盛期在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第2 代成虫羽化盛期在6 月上旬至6 月中旬,第3 代成虫羽化盛期在6 月下旬至7 月上旬,第4 代成虫羽化盛期在8 月中旬至8 月下旬,第5 代成虫羽化盛期在10 月中旬至10 月下旬,第6 代老熟幼虫在危害叶片虫斑内化蛹越冬。

对比 2016 年和 2017 年发现,越冬代(第 1 代)、第2 代成虫羽化时间较整齐,在第1 代后,出现世代重叠现象,2016 年第3 代和第4 代世代重叠现象尤为明显。

2.2 气象因素对金纹细蛾群体动态的影响

金纹细蛾发生数量与温度和降水量有关[8-10]。结合图2 发现,2 年中4 月气温稳定超过 10 ℃时,越冬代开始羽化,11 月下旬以后气温稳定低于10 ℃时,第6 代几乎没有成虫羽化。7 月和8 月气温均在20 ℃以上,第4 代也是成虫羽化最多的世代。2016年10 月中下旬气温在10 ℃以上,且高于2017 年同期温度,因此2016 年第5 代虫量高于2017 年。在金纹细蛾发生的月份,羽化高峰期往往与具有最高降水量的1 旬吻合,值得注意的是,2016 年第2 代成虫羽化期,即6 月的降水集中且降水量大,2016 年第3代成虫羽化时间相比2017 年明显推后,并且第4 代虫量相较于2017 年有所减少,说明成虫羽化与降水量有关。

2.3 性诱剂对金纹细蛾的控制效果

表1 性诱剂对苹果园金纹细蛾的防治效果调查

由表1 可见,在危害最重的第4 代金纹细蛾发生期,使用性诱剂防治的果园内虫叶率均小于对照果园,防治效果达到79.12%。在8 月成虫羽化高峰期使用性诱剂防治,9 月处理区虫叶率仅5.50%,而对照区高达46.58%。以每个月样本做显著性检验,置信度95%。

3 结论与讨论

在昭阳区,金纹细蛾1 年发生6 代,从4 月中旬持续到10 月下旬,当气温达到10 ℃以上时开始发生,后随着温度升高发生量逐代增加,在第4 代时发生量达到最大,自第1 代后有世代重叠现象,每代成虫羽化高峰期与降水量相关,适当的降水有利于成虫羽化。

金纹细蛾性诱剂诱捕器在田间使用,可以监测该虫种群动态,也可用于成虫防控,通过诱杀上一代成虫,可减少下一代幼虫危害。在本试验中防治效果达到79.12%,7 月、9 月防治效果显著,8 月防治效果不显著,可能与虫害发生高峰期有关。

使用性诱剂防治金纹细蛾,其操作简便、高效、不会误伤天敌,在环境中无残留,并且不会使金纹细蛾产生抗药性,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试验研究表明,防治金纹细蛾应加强冬季清洁果园,减少金纹细蛾越冬场所,清扫落叶代出果园销毁,减少越冬蛹量,降低越冬代成虫。通过果园生草等措施,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为天敌昆虫创造生存环境,丰富物种多样性,增强天敌对金纹细蛾的自然控制作用。4 月当气温达到10 ℃以上时,每公顷果园挂金纹细蛾诱捕器45 个诱杀成虫。发生严重的果园,选用高效低毒药剂进行防控,重点针对第1 代及第2 代,早防早治,压低后期虫量,依据农业行业标准NY/T 393-2013,可用药剂有25%灭幼脲3 号2 000 倍液,2.5%噻虫啉2 000 倍液及35%氯虫苯甲酰胺2 500 倍液等[11-15]。综合采取以上绿色防控措施,有利于控制金纹细蛾危害,促进昭阳区苹果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诱剂羽化成虫
悼留民兄
食诱剂作用方式及其制剂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食诱剂监测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
二化螟性诱剂测报与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初探
不同海拔高度松褐天牛羽化规律观察初报
果蝇诱剂配方筛选及田间引诱试验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