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德昂族、景颇族和阿昌族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12-14 06:14宇克莉向小雪马稼菏张兴华郑连斌
关键词:景颇族德宏州体型

宇克莉 ,向小雪 ,徐 飞 ,马稼菏 ,张兴华 ,郑连斌

(1.天津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2.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3.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大连 116044)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德宏州)位于云南省西部,是一个少数民族农业州,其辖区内生活着德昂族、景颇族和阿昌族等少数民族[1].

德昂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州及保山市、临沧市、普洱市的思茅区等地区,使用德昂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德昂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不少人能使用汉字或傣文.德昂族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1].

景颇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州的芒市、瑞丽、陇川、盈江和梁河等地山区,附近州县山区也有少数散居,使用景颇语、景颇文,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景颇族过去多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多神教,少部分人信仰基督教[1].

阿昌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州的陇川、梁河等县,少数分布在盈江、芒市、瑞丽等地及保山市的龙陵县、腾冲市,使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由于长期杂居,阿昌族一般都通晓汉语或傣语.阿昌族没有文字,习用汉文和傣文,普遍信仰小乘佛教[1].

体型是反映体格特征的一个有效的综合性变量,可以作为一个基本指标用于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其形成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体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2-3].Heath-Carter体型法是一种定量的体型综合评价方法,具有客观准确、简便易行和易于推广等优点[2].我国已有学者利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佤族[4]、布朗族[5]、京族[6]、门巴族[7]和羌族[8]等少数民族族群和南、北方汉族[9]等族群进行了调查研究,而关于德昂族、景颇族和阿昌族的体型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利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德宏州德昂族、景颇族和阿昌族的体型进行调查,以了解这3个族群的体型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体型形成的影响因素.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课题组于2017年8月赴云南省德宏州,对570例德昂族成人(男性211例,平均年龄47.1岁;女性359例,平均年龄47.3岁)、621例景颇族成人(男性229例,平均年龄46.6岁;女性392例,平均年龄49.7岁)和593例阿昌族成人(男性219例,平均年龄45.8岁;女性374例,平均年龄49.3岁)进行体质数据测量.10项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小腿内侧皮褶、上臂最大围、小腿围、肱骨内外上髁间径和股骨内外上髁间径.测量严格按照人体测量方法[2]进行,遵循知情者同意原则,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被测者身体无残疾,年龄范围为18~80岁.

利用Excel2016的计算工具分析处理数据并绘制体型图,利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根据测量所得指标值计算3个族群成人男、女性的内因子值(endomorphy)、中因子值(mesomorphy)、外因子值(ectomorphy)、平面弧形三角体型图上的X、Y坐标值、体型位置距离(somatotype attitudinal distance,SAD)、体型位置均数(somatotype attitudinal mean,SAM)和身高体质量比值(height weight ratio,HWR).内因子值反映身体的相对肥胖程度,中因子值反映身体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外因子值反映身体的线性程度.SAD为2个体型点间的距离,反映体型间的差异.SAM为所有体型点到平均体型点的平均距离,反映样本体型分布的离散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德宏州3个族群的体型

德宏州3个族群的体型数据见表1.

表1 3个族群的体型数据Tab.1 Data of somatotypes of the three ethnic groups

由表1可以看出,德昂族、景颇族和阿昌族男性总体体型值分别为2.7-5.6-1.7、2.6-5.5-1.9和2.8-5.6-1.7,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德昂族、景颇族和阿昌族女性总体体型值分别为4.4-5.6-1.2、4.7-5.5-1.1和4.4-5.6-1.1,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3个族群的男性和女性相比较,男性的内因子值均低于女性,外因子值均高于女性,HWR值均高于女性,这表明3个族群女性的相对肥胖程度均高于男性,体内脂肪较多,男性肌肉均较发达,身体线性程度均高于女性,女性的身体充实度大于男性.

2.2 德宏州3个族群体型的分布

依据Heath-Carter体型法,人的13种体型分别为:偏外胚层的内胚层体型(ectomorphic endomorph,Ecto.Endo)、均衡的内胚层体型(balanced endomorphy,Balanced Endo)、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mesomorphic endomorph,Meso.Endo)、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endomorph-mesomorph,Endo-Meso)、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endomorphic mesomorph,Endo.Meso)、均衡的中胚层体型(balanced mesomorph,Balanced Meso)、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ectomorphic mesomorph,Ecto.Meso)、中胚层-外胚层均衡体型(mesomorph-ectomorph,Meso-Ecto)、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mesomorphic ectomorph,Meso.Ecto)、均衡的外胚层体型(balanced ectomorph,Balanced Ecto)、偏内胚层的外胚层体型(endomorphic ectomorph,Endo.Ecto)、外胚层-内胚层均衡体型(ectomorph-endomorph,Ecto-Endo)和中间型(Central).德宏州3个族群13种体型的出现率见表2.

表2 3个族群13种体型的出现率Tab.2 Occurrence rates of 13 somatotypes of the three ethnic groups%

由表2可见,在13种体型中,3个族群男性出现率最高的3种体型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和均衡的中胚层体型,这3种体型均属中胚层体型系统,其总和在3个族群中分别占91.94%、89.96%和87.67%,表明3个族群的男性均具有骨骼、肌肉相对发达的体型特点.

德昂族与景颇族女性出现率最高的3种体型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和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其总和在2个族群中分别占87.22%和81.63%;阿昌族女性出现率最高的3种体型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和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其总和占87.17%.3个族群女性的体型主要介于中胚层体型系统与内胚层体型系统之间,这表明相对男性而言,女性的骨骼和肌肉均欠发达,脂肪发育则优于男性,但总体而言女性的中胚层优势也较为明显.

2.3 德宏州3个族群的体型比较

德宏州3个族群的内、中、外因子值的族群间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3个族群的内、中、外因子值的族群间方差分析Tab.3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endomorphy,mesomorphy and ectomorphy among the three ethnic groups

对于3个族群的男、女性,均有德昂族与阿昌族间的SAD值最小,景颇族与另2个族群的SAD值相对偏大(见下文表4和表5),但由表3可见,3个族群男、女性的内、中、外因子值的族群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3个族群的体型接近.

2.4 德宏州3个族群与我国其他族群体型的比较

选取佤族(Wa)[4]、布朗族(Blang)[5]、京族(Gin)[6]、门巴族(Moinba)[7]、珞巴族(Lhoba)[7]、僜人(Deng)[7]、莽人(Mang)[7]、羌族(Qiang)[8]、独龙族(Derung)[10]、怒族(Nu)[11]、克木人(Khmu)[12]、空格人(Kongge)[13]、鄂伦春族(Oroqen)[14]、回族(Hui)[15]、蒙古族(Mongol)[16]、鄂温克族(Ewenki)[17]、达斡尔族(Daur)[18]、壮族(Zhuang)[19]、革家人(Gejia)[20]以及南方汉族(South Han)[9]和北方汉族(North Han)[9]共 21 个族群的 Heath-Carter体型数据,与德昂族、景颇族和阿昌族体型进行比较,分别计算SAD值.德昂族、景颇族和阿昌族与其他族群的比较结果见表4(男性)和表5(女性),24个族群的体型分布见图1.

由表4和表5可以看出,对于24个族群的男性和女性,德宏州每个族群均与另2个族群的SAD值最小,说明德宏州3个族群的体型值最接近.除此之外,德宏州3个族群的男女性均与克木人和空格人的SAD值最小,与佤族和布朗族的SAD值较小.由图1也可看出,3个族群的体型点与克木人和空格人最为接近.在24个族群中,德宏州3个族群男女性的内因子值偏小,中因子值偏大,外因子值偏小,说明这3个族群成人的身体脂肪较少,骨骼和肌肉较发达,身体线性程度较低.

表4 3个族群与其他族群男性体型的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male somatotype between the three ethnic groups and other ethnic groups

表5 3个族群与其他族群女性体型的比较Tab.5 Comparison of female somatotype between the three ethnic groups and other ethnic groups

图1 24个族群的体型分布Fig.1 Somatotype distributions of 24 ethnic groups

3 讨论

3.1 德宏州3个族群体型特点及与其他族群的比较

德昂族、景颇族和阿昌族男、女性的中胚层优势明显,女性较男性身体脂肪含量更高,男性较女性更苗条,肌肉和骨骼更发达.在24个族群中,这3个族群的体型最接近,此外,这3个族群与克木人和空格人的体型最接近,与佤族和布朗族的体型较接近.与其他族群相比较,这3个族群的身体脂肪较少,骨骼和肌肉较发达,身体线性程度较低.

3.2 体型形成原因浅析

不同民族的语言可以反映出族群间的亲缘关系,在民族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21].德昂族、景颇族和阿昌族并不属于同一语系,德昂族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而景颇族和阿昌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据记载,藏缅群体在春秋时期由中国西北南迁进入南亚语系人群的分布区.对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标记的单倍群研究表明:南方藏缅群体与南方原住民的Y染色体有显著分歧,而与北方移民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在全世界的Y染色体分型数据中,带有M7突变的O3a4单倍型在孟高棉和苗瑶人群中大量分布,而在其他人群中则极罕见.基于O3a4-M7单倍型的STR构建网络结构显示:南亚语系中的孟高棉族群位于网络结构中心,汉藏族群则出现在最外围处,而在更北方的汉藏族群分支藏、羌、汉中很少见此单倍群[22].本文选择的24个族群中既包括与景颇族、阿昌族同出一源的怒族、独龙族、羌族、门巴族、珞巴族等藏缅语族族群,也包括与德昂族相同语系相同语族的佤族、布朗族、克木人、空格人,但本研究结果中未出现相同语族体型更接近的现象.空格人和克木人分别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不同语支,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景颇族和阿昌族的族源较远,但较之其他汉藏语系的族群(如怒族、独龙族、门巴族等),景颇族和阿昌族却均与空格人和克木人的体型更加接近.佤族与德昂族同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布朗族属于此语族的布朗语支,在遗传上佤族和布朗族都与德昂族十分接近,而与景颇族和阿昌族相距较远,但佤族和布朗族却与景颇族和阿昌族体型较接近.因此,本文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对体型的影响相对较小.

德宏州地处低纬高原,地貌山坝相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8.4~20.0℃,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生活在这个相似的环境中,3个族群的饮食和生活习性有很多相似之处.3个族群均以大米为主食,口味喜酸辣.德昂族和景颇族喜酸辣苦味,德昂族嗜饮浓茶、嗜酒,部分中老年人有嚼烟习惯,阿昌族嗜食酸,喜饮酒[23-27].空格人和克木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西双版纳与德宏州同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山坝地带,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年温差小,雨量充沛.空格人和克木人主要从事农业劳动,种植水稻、玉米、茶叶等.空格人和克木人的这些特点与德宏州的3个族群相似.佤族生活在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布朗族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这2个地区与德宏州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海拔跨度大,多山峰少坝区,佤族和布朗族均以大米为主食,这些特点与德宏州的3个族群也类似.与克木人、空格人及德宏州3个族群不同的是,佤族和布朗族生活地区的年平均气温稍低,在18.9℃左右,这可能是造成不同族群体型出现差异的重要因素.

人体体型虽然受遗传因素控制,但环境因素和饮食习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型.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相似的地理环境下生活的族群体型更加接近,而遗传因素的控制效果不如环境因素明显.另外,本研究认为气温有可能是影响体型的主要环境因素,而气候类型、地形、海拔、降雨量、日照情况及劳动和饮食特点等也可能对体型造成一定的影响.

猜你喜欢
景颇族德宏州体型
德宏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对策
德宏傣族和景颇族高血压现状及影响因素
体型消瘦,如何科学变强壮
景颇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体型最小的猫,竟然是个恐怖的大胃王
小体型,大能量 佳能EOS 200D
三千人同享景颇生态绿叶宴
深远海多功能工程船艉体型线设计
让边疆青少年远离“毒”害——德宏州关工委年持之以恒帮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