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国高校心理学课程改革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0-12-14 07:50谢园梅邵美华
教育观察 2020年29期
关键词:撰文心理学期刊

谢园梅,董 敏,邵美华

(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江西宜春,330800)

一、引言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它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而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同时,心理学是高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1]心理学有非常多的研究领域,并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高校心理学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同时包括管理心理学、旅游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对应专业的课程。2002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2]2015年,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教师资格证考试采用全国统一考试的形式(即教师资格“国考”) ,改革后的教师资格“国考”增设了对综合素质、学科教学能力的考查,[3]而心理学课程是综合素质考查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动,高校越来越重视心理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高校对心理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

文献计量学是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对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进行量化分析,进而找出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图书情报学的分支学科。[4]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广泛运用于图书馆学、医学、情报学等领域[5],心理学领域运用文献计量学进行量化的研究比较少,在心理学课程改革发展的几十年间,少有运用文献计量法进行的量化研究。因此,本研究拟以我国高校心理学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使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探讨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二、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为搜索平台,用主题词“心理学课程改革”对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间的文献进行检索,剔除作者信息不全、观点性文章、新闻报道等文献后,对中国高校心理学课程改革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

(二)资料提取与分析

本文采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文献录入和提取数据,由2名研究者按录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进行核对。摘录的信息包括研究发表的年度分布、省份分布、期刊分布,以及研究单位、合作撰文、基金资助、研究领域、课程改革研究方法、研究专业等情况。

三、结果

(一)文献检索结果

本研究共检索到363篇文献,通过阅读题目、摘要,按照搜索标准剔除会议论文、报纸、观点性文章等文献后,得到文献175篇。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二)文献检索分析

1.年度分布

文献的年度分布反映的是该领域论文的数量随时间推移而出现的变化。我国心理学课程改革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总体呈有起伏的上升趋势。表1、图2显示,2010—2015年,文献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尤其是2014—2015年上升最快。2015—2018年文献数量有所下降,至2018年出现低谷,但2019年又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率为83.0%。从总体上看,2010—2019年间我国心理学课程改革相关研究总体呈现有起伏的上升趋势。

表1 文献年度分布表

图2 文献年度分布

2.省份分布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东、中、西部的划分,我国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11个省(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湖南、广西等10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贵州、陕西、新疆等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6]本文以此为标准对文献的省份分布进行分析。表2显示,中部地区文献数量最多,总共88篇,占总文献数的50.3%,西部和东部地区文献数量分别是44篇和43篇。从总体上看,文献分布地域广泛,但各地区发文量不均衡,中部地区发文量最大,发文量最大的省份是广西,达到17篇,占总发文量的10.0%。

表2 文献省份分布表

3.期刊分布

在期刊分布上,刊载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献有11篇(6.0%),刊载在一般期刊上的文献有99篇(56.6%),刊载在学报上的文献有65篇(37.4%)。总体上看,心理学课程改革文献主要发表在一般期刊上,学报的发文量也较多,核心期刊的发文量较少(见表3)。

表3 文献期刊分布表

4.研究单位

心理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单位主要有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高职院校(包括职业院校和专科学校)、医学院校等。其中,师范院校发文量最大,共有61篇(34.9%) ,其次是高职院校,共有52篇(29.7%) 。综合性大学和医学院校分别有42篇(24.0%) 和20篇(11.4%) 。

表4 研究单位分布表

5.合作撰文

心理学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文献中,1人撰文的文献共有116篇(66.3%),合作撰文的文献仅有59篇( 33.7%) ,其中,2人合作撰文的有37篇(21.1%),3人合作撰文的有10篇(5.7%),4人及以上合作撰文的有12篇(6.9%)。各研究单位间的合作性不强,1人撰文的文献超过了总文献数的一半,中心研究成果较少,研究成果的延续性不强(见表5)。

表5 合作撰文分布表

6.基金资助

在心理学课程改革的相关文献中,100 篇(57.1%) 文献无基金支持,75篇(42.9%) 文献有基金支持。其中,省级基金文献42篇(24.0%) ,市级基金文献1篇(0.6%) ,院校基金文献32篇(18.3%),在得到基金支持的75篇文献中,有57篇(76.0%)为各级教学改革课题(见表6)。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学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基金资助率较高,以教学改革基金为主。

表6 基金资助分布表

7.研究领域

在心理学课程改革的相关文献中,以普通心理学课程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最多(48篇,27.4%),其次分别是心理健康教育(24篇,13.7%)、教育心理学(14篇,8.0%)、学前心理学(10篇,5.7%)、发展心理学(8篇,4.6%)、其他心理学(71篇,40.6%)。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学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领域比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普通心理学上。

表7 研究领域分布表

8.课程改革研究方法

心理学课程改革的研究文献多采用理论阐述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理论阐述主要是指以某个理论为基础进行阐述,没有进行课程改革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指研究过程中既有理论性的阐述,也有对理论的实践改革。其中,理论阐述的文献较多,共113篇(64.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献有62篇(35.4%)(见表8)。由此可以看出,在心理学课程改革的文献中,研究方法重理论、轻实践,单纯的理论阐述性文献较多,结合实践的文献较少。

表8 研究方法分布表

9.研究专业

在心理学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文献中,研究专业主要集中在心理学专业、师范类专业(小学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和其他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护理专业、管理学专业等)上。其中,师范类专业最多,共66篇(37.8%),心理学专业有51篇(29.1%),其他专业有58篇(33.1%)(见表9)。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学课程改革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师范类专业和心理学专业,其他专业较少。

表9 研究专业分布表

四、讨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大众化阶段,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成为大势所趋,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7]心理学课程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优化心理学的教学模式,增强其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研究文献发表的年度分布、省份分布、期刊分布、研究单位、合作撰文、基金资助、研究领域、课程改革研究方法、研究专业等多角度的量化分析可以看出,近十年,中国高校心理学课程改革发展仍然比较滞后。中国高校心理学课程改革的研究论文在近十年间呈现有起伏的上升趋势,整体的发展速度偏慢,表明心理学课程改革研究处于低速发展的状态。在省份分布方面,中部地区所占比重达到50.3%,东、西部地区基本持平,表明中部地区的省份对心理学课程改革的研究相对重视。心理学课程改革研究的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比重仅为6.0%,高质量的研究较少。这从侧面反映了心理学课程改革领域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定的专业氛围,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机会较少,研究者的专业研究能力有待加强。在研究单位和合作撰文方面,师范院校和高职院校占64.6%,成为主要的心理学课程改革研究单位。统计文献作者可以发现,作者较分散,表明专注于心理学课程改革研究且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研究者偏少,大部分研究者只是偶尔对某个心理学课程改革进行研究,但未能坚持在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在基金资助方面,得到课题或基金资助的文献占42.9%,其中,有76.0%的课题属于教改课题,基金资助比率较高,这表明心理学课程改革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在研究领域方面,对普通心理学进行课程改革研究的文献占27.4%,成为最主要的心理学研究课程。研究方法以理论阐述为主,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这需要在今后的课程改革研究中改变。研究专业主要集中在师范类和心理学专业,其他专业较少,这可能是从2015年起,教师资格证实行全国统考,而心理学课程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课程之一的缘故。[8]

教学改革是随着时代发展、教育需求而不断向前的。[9]心理学课程改革研究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相对于心理学领域其他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但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心理学课程改革研究已逐渐引起了学者的重视,研究数量总体上呈现出有起伏的增长趋势,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心理学课程改革研究的良好发展态势,其在今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撰文心理学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寂寥·腾格里
无题
绍兴古镇寻荼社
又到教师节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