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指导进家庭

2020-12-14 04:30黄萍朱建梅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家长

黄萍 朱建梅

【摘要】线上入户陪伴活动是家庭陪伴师通过持续的线上陪伴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协助家长重新认识自己、缓解焦虑情绪、和谐亲子关系。这种新颖的心理服务形式,能帮助家长从容镇定地安排生活,培养身心健康、性格完善的孩子,促进家庭和谐。

【关键词】线上入户陪伴;家长;家庭教育指导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0—0012—03

【作者简介】1.黄萍,江苏省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江苏扬中,212200)教师,一级教师;2.朱建梅,江苏省扬中市实验小学(江苏扬中,212200)教师,扬中市兼职心理研训员,高级教师。

一、活动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很多过去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居家隔离特殊时期,长时间的“停课不停学”引发的观念、意识及教育领域的冲突和挑战逐渐显现,因为亲子矛盾引发的伤害事故频频发生。

如何和谐亲子关系,进一步增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系统性和实操性,切实提高广大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江苏省扬中市心理健康研训员积极参与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苏鄂同心”抗疫志愿活动,通过在线入户陪伴,为家长提供21天心理援助,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增强其家庭教育胜任力。江苏省扬中市教育局对此项目高度关注,在详细了解线上入户陪伴项目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决定将此项目引进扬中。

二、实施过程

1.制定线上入户陪伴项目方案。

为了让线上入户陪伴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扬中市教师发展中心(甲方)和南京市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乙方)签订项目协议,甲方委托乙方就“家教指导进家庭”项目为甲方提供咨询督导服务,对有意愿参与服务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扬中市教师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发展中心)负责招募教师,为有需求的家庭分阶段开展“一对一”家庭心理咨询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

2.建立家庭陪伴师队伍。

第一期“家教指导进家庭”线上入户陪伴项目正式启动后,该项目的推广人、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杨静平老师对扬中市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系统介绍了线上人户陪伴的相关理论和具体操作方法。发展中心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招募两期共74位家庭陪伴师。

为了让家庭陪伴师尽快熟悉活动的具体操作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发展中心对全体家庭陪伴师进行分组并建立学习群,邀请参与“苏鄂同心”入户陪伴项目的专家人群,对成员进行详细指导。家庭陪伴师每天坚持写家庭日记,专家对所有人的家庭日记进行点评,团队成员也互相点评。通过10天的实战训练,家庭陪伴师逐步掌握了线上入户陪伴的理念和具体的操作流程。正式开展入户陪伴活动后,发展中心每周召集家庭陪伴师参加线上会议,邀请专家对他们在入户陪伴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困难等进行解答。每周一次的线上督导让这些家庭陪伴师迅速成长。

线上入户陪伴活动周期较长,对家庭陪伴师要求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激励家庭陪伴师全程参与工作,市教育局和发展中心沟通协调,将陪伴项目纳入经费预算,对在活动中长期坚持、陪伴活动效果明显、得到家长认可的家庭陪伴师给予奖励,每学年评选“优秀家庭陪伴师”并发放证书,给予继续教育学时认定、优先外出培训、评优评先等激励,鼓励更多的教师投入线上入户陪伴活动中。

3.招募家长参与。

在家庭陪伴师学习、实践的同时,发展中心通过“问卷星”发布扬中市“家教指导进家庭”家庭陪伴申请,由各校分管德育的校长、主任及全体班主任发到班级群,家长自愿报名。半天时间内有518位家长报名,通过自愿报名一家长问题归类一家长分组等流程,初步筛选出376位家长。家庭陪伴师通过电话联系这些报名的家长,讲解线上人户陪伴活动的实施程序和具体要求,询问家长意愿,最终筛选出83位家长参与活动。

4.线上入户陪伴活动的具体操作。

第一阶段,1~7天,建立关系,熟悉群规。

小组建群之后,入户陪伴活动就开始了。每个小组有一个负责人,在群里建立群规,要求做到三个“务必”:家长务必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打卡、写日记;家庭陪伴师务必每天写日记,对家长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务必签订保密协议,不得向外透露群里的个人信息等隐私。在家庭陪伴师的引领下,家长每天打卡、提交日记,家庭陪伴师对家长日记中的积极方面给予肯定和表扬;若家长未提交日记,家庭陪伴师及时提醒;个别家长还需要电话提醒或沟通,家庭陪伴师适时进行个别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家长逐渐熟悉活动流程,和家庭陪伴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第二阶段,7~14天,探索自我,觉察关系。

家长通过提交日记暴露出家庭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如对孩子学习不满、对亲子沟通有困惑、对自我情绪不能有效把控等。当家长把这些问题抛给家庭陪伴师时,家庭陪伴师不是急着给家长找方法、寻对策,而是引导家长在遇到问题时学会重新定义问题,帮助家长探索自我,觉察自己的问题和情绪,寻找自己的资源。

第三阶段,14~21天,形成家规,和谐相处。

通过前两周的探索和实践,家长们在家庭陪伴师的肯定和鼓励下积极改变,开始探索自我、觉察自我,发现自己的问题,有效处理自己或孩子的情绪,在家庭中建立边界与规则。他们的情绪更稳定、思维更灵活、能力更全面、性格更完善,对孩子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良好的示范与指导作用。他们在关注孩子成绩的同时开始关注孩子的成长,能意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耐心沟通,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孩子正面引导和帮助;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及时制止并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在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中,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找到自己的地位和价值,家庭功能逐渐恢复。

三、活动效果

1.用心陪伴,专业成长。

两期线上入户陪伴活动结束后,发展中心对家庭陪伴师和参与家长分别发放问卷,从家庭陪伴师的投入程度、团队贡献程度、项目挑战难度、对自己的帮助程度、目标达成度等多个维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家庭陪伴师大部分项目自评得分较高,基本实现了陪伴目的,但是专家对团队成员的贡献程度评分不是很高,说明团队作用还没有很好地发挥。

从家庭陪伴师提交的活动总结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家庭陪伴师都收获颇丰,在他们的陪伴和指导下,家长的正能量、闪光点被发掘,家长克服困难,自我成长,从而带动家庭关系走向稳定、和谐。有的家庭陪伴师把在活动中学到的陪伴技术和方法运用到班级管理中,班级管理胜任力更强;有的家庭陪伴师不仅带动了家长的进步,也启动了自我成长,从原来的自卑、胆怯成长为积极主动、从容镇定,专业素养得到很大提升。

2.积极投入,改变自我。

在家庭陪伴师的精心陪伴下,大部分家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思维的改变。家长从不停地抱怨孩子,到更多地表扬孩子;从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到全方位地关注孩子;从在孩子身上找原因,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第二,情绪的改变。家长从急躁、迷茫、焦虑、愤怒,转变为努力控制情绪,尝试心平气和地跟孩子沟通,学会换个角度看待孩子,他们的态度更加温和,情绪更加稳定。第三,“定空变通”的启动。家庭陪伴師在“定空变通”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感悟、体会、态度示范给家长,让家长更有智慧,情绪更稳定;家长又将自己的“定空变通”示范给孩子,让孩子的成长环境更健康,性格发展更健全。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指导家长
当代家长不易做
家长错了
浅谈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如何发挥政府职能
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对象群体的新特点
网络环境下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初探
家庭教育指导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共享“心灵之约”
家长请吃药Ⅱ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途径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