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跨界乡村旅游业困境与路径探析

2020-12-16 08:59童路雯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跨界乡土旅游业

童路雯

(张家界市委党校,湖南 张家界 427000)

乡村旅游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它能够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跨界乡村旅游业困境与路径进行讨论十分有必要,只有相关人员重视乡村振兴背景下跨界乡村旅游业,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跨界乡村旅游业的困境,并且积极采取措施,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够促进乡村振兴背景下跨界乡村旅游业的良好发展。

1 乡村振兴背景下跨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希望能够走进大自然,利用乡村旅游来缓解城市生活压力。我国乡村旅游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猛,消费群体也逐渐扩大。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政府给予系列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让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一些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始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像安徽宏村和陕西袁家村等等。有数据表明,2012年到2016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同比上涨32%,营业年收入同比上涨26.2%。2016,乡村旅游消费资金大约1.1万亿元人民币,带动672万户居民增加收入,每户年平均收入大约6万元人民币。下面将从两点,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跨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进行讨论。

1.1 贫困地区脱贫的新途径

乡村旅游凭借着贫困地区优美的环境和淳朴的民风的优势,将乡村旅游发展和扶贫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乡村旅游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像链条广泛、门槛较低和经营灵活等,能够吸引更多贫困地区的农民参与进来。农民本身是经营者,直接参与经营过程,提供系列接待服务,以出售土特产的方式,通过提供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等参与乡村旅游经营中获取一定的分红。有数据表明,十二五期间,乡村旅游带动10%的贫困人口脱贫,脱贫人数大约1000万人。十三五期间,计划通过乡村旅游实现带动17%的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截至2020年,全国范围内有15万个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村,接待游客大约20亿,让超过5000万的农民收益。

1.2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目标

乡村旅游注重的是内生性自主发展,乡村旅游相较于传统农业,它资源消耗少且绿色环保。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充分利用农村地区优美的环境和田园生活等资源,构建乡村产业链条,实现从传统附加值较低的农业向中高附加值服务业的转变目标,将比较落后的产能淘汰,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迈进,大大增加农民的收入,较好的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2 乡村振兴背景下跨界乡村旅游业困境研究

2.1 旅游资源开发不当问题明显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资源开发不当问题日益明显。第一点,旅游资源开发存在同质化现象。现阶段,一些乡村旅游的产品近乎相同,经营项目十分单调,部分经营者认为乡村旅游就是吃农家饭和住农家屋,很多地区甚至模仿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第二点,旅游资源过度开发问题明显。一些地区对旅游资源过度开发,不顾生态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对原有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大兴土木和游客大量涌入,影响村落原有建筑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这样做,违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利于建设美丽乡村。第三点,没有做好旅游市场的前期调查工作。没有做好旅游市场前期的调查工作,就无法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不能够实现乡村旅游和市场有效对接目标,导致资源大量浪费。

2.2 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品牌化程度较低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晚,虽然市场需求较大,但是经营规模相对比较小。就乡村旅游产品而言,低层次的采摘庄园和农家乐存在非常普遍。国内乡村旅游大多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指导,再加上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乡村旅游相关活动,导致乡村旅游项目重复性较强。部分农民不具备良好的市场分析能力,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采用降低价格和拉客等方式进行恶性竞争,一些农民受到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限制,也没有学习相关的经营知识,最终导致乡村旅游资源无法进行优化和整合,经营规模不能够进一步扩大,无法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品牌,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

2.3 乡土传统文化受损问题

乡村旅游产品的主要内容是文化内涵,随着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重视旅游产品本身的文化内涵。乡村旅游的良好发展,需要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没有乡土文化,乡村旅游就不具备地方特色,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乡土传统文化,是本地区独有的文化特色,承载着本地区的风俗民情。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致力于商业化开发,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入侵,导致一些民风民俗开始被消解,核心地位也逐渐被取代,影响乡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缺乏地方文化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就会失去生命力并且不具备知名度。

2.4 规划不科学,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很多部门在进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规划不科学,再加上管理制度不健全,又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生态环境被严重的破坏,严重浪费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处于开发和研究阶段,大部分由乡村干部或者村民管理相关的旅游景区。受到乡村经济条件的制约,留在乡村的人才非常有限,能够较好传播乡村文化的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更是稀少。村民本身综合素质不高,他们没有树立较好的管理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乡村旅游业的良好发展。

3 乡村振兴背景下跨界乡村旅游业发展路径

3.1 开发具有多样化及特色化的旅游产品

为了较好的满足现阶段人们对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乡村旅游需要深入市场了解市场需求,然后对乡村旅游产品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与开发。在乡村旅游产品的研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充分体现体验性及特色,进一步挖掘本地区的民风民俗,满足消费者希望体验自然乡村生活的需求。在打造景观的时候,需要重视对原有建筑的修复及保护工作,尽量不要大拆大建,以免失去建筑本身的价值。乡村旅游需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生产方式和民俗节日等资源,让游客亲身参与相关的活动,学习本地区独有的传统工艺及文化,了解本地区的美食文化,增加游玩乐趣,吸引游客的旅游热情。除此之外,还应该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种类,实现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和文化旅游的有效结合,打造以特色田园风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以健康养生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以乡土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3.2 政府加强监管力度,促进品牌化发展

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对乡村旅游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相关的减免税收政策,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确保乡村旅游的良好发展。除此之外,还应该拓展融资渠道,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对乡村旅游的质量把控,加强对服务方面的监管力度,惩处不良商家,解决恶性竞争问题,净化乡村旅游的环境。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从业能力。做好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力度,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品牌化发展,也能够促进乡村旅游集团化发展。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促进品牌化发展。

3.3 挖掘、传承、保护并活化乡土传统文化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时候,应该注意挖掘、传承、保护并活化乡土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本身是本地区独有的文化内涵,见证了本地区的发展历史,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气息。乡村旅游正是因为独有的乡土传统文化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一些地区的建筑、民风民俗、宗教信仰和手工艺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所以,应该对乡土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了解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文化特色,做好乡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促进乡村旅游和乡土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除此之外,还应该通过乡村旅游项目活化乡土传统文化,以带给游客较好的体验为主,本着原真性及特色性的乡土传统文化发展原则,创新展示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的方式,利用科技手段,将本地区的披风民俗、礼仪特色、饮食文化、村落建筑和传统服饰等充分的展现出来,实现活化乡土传统文化的目标。

4 结语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困境有旅游资源开发不当问题明显、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品牌化程度较低和乡土传统文化受损问题等,必须要探索新路径,才能够促进乡村旅游业良好的发展。笔者提出,开发具有多样化及特色化的旅游产品、政府加强监管力度,促进品牌化发展和挖掘、传承、保护并活化乡土传统文化。希望通过本文分析,能够为促进乡村振兴背景下跨界乡村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跨界乡土旅游业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乡土中国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