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分析
——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

2020-12-16 22:34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太窝中心小学彭奕胜
小学时代 2020年26期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漂流记鲁滨逊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太窝中心小学 彭奕胜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赞贤小学 钟春燕

《鲁滨逊漂流记》是六年级课本中的一个著名外国名作,其主要讲述了意外被困荒岛的鲁滨逊面临被困险境如何生存,又如何遇到野人“星期五”并留为己用,最终回归原来生活的故事。作为一篇引人入胜的名著,它十分吸引小学生兴趣,因此,借由此课分析教学设计在阅读指导中的作用十分恰当。

一、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加入阅读

在这一部分,教师要做的就是获得学生的关注。《鲁滨逊漂流记》在语文课本中展示的只是一小段,无法让学生全面知晓主人公的命运抗击过程,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大家阅读。

比如,教师可以首先说:“同学们,假如有一天你们睡觉醒来发现自己在一个荒岛上,周围都没有人,你们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你们又有什么可以作为食物饱腹生存呢?”

学生回答:“会害怕”“会哭”“可以吃水里的海鲜、岛上的水果!”

等待学生激情发言后,教师就可以进行总结,引入主题:“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当我们发现自己一个人在荒岛上的时候,肯定会害怕,但是害怕之后应该要做什么呢?自己又应该怎么生存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鲁滨逊是怎么做的吧。”

二、巧妙提问与交流,让学生感受人物情绪

1.内容交流,理顺文章脉络

教师的课中教学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内容,便于学生总结全文,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思想。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后,可以提问:“现在整篇文章我们已经看到啦,那么鲁滨逊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在最初的慌乱过后,鲁滨逊积极地发现和创造生存条件,并认识和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星期五’一起生活,最后因为救了一个船长,回到自己的家乡。”教师进一步提问“是如何总结出结局”或“如何概括文章内容的”,加强学生对本课写作结构的理解。

2.感悟交流,体会文章主旨

一篇文章中总有作者想要表达和展示的主要思想,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有助于学生在后期的写作中保持重心,不偏题。

对于《鲁滨逊漂流记》这篇文章来说,作者主要想表达的就是鲁滨逊在面对独居荒岛的情况时临危不乱,积极运用身边的物品为自己的生存创造条件,同时勇于冒险、意志坚韧,最终成功自救,28 年后返回家乡的精神。那么对于这一主旨,教师就可以借助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讨论“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又是从哪些语段中看出来的”,交流与分析每个学生眼中的人物形象。

假设学生以鲁滨逊“坚韧,勇敢”的人物形象为例交流,我们可以从书中他每天坚持打猎、捕鱼能日复一日,没有因为自己种出食物而安于现状,以及在遭遇海盗危害时他的那句“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等段落中感受到;而“生活技能、学识丰富”的人物形象,则可以从文中对他在建设房屋时的选址、及时搜寻船内可用物资、打猎、种植或者击退野人的描写中感受到。

对于学生感悟的交流,教师要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给予其他方面的同例延伸,同时穿插进行阅读方法的渗透,以此为下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打基础。

三、阅读方法分析,阐明阅读指导重点

阅读方式是阅读指导课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教学重点,在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学会借助文章交流的“余温”,在学生表达自己阅读习惯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纠正和建议。

如教师在人物形象的讨论结尾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对于鲁滨逊的人物形象都有很精彩的理解,那么老师想问一下大家你们是怎么读出来的呢?同学们平时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哪些小习惯呢?”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适当给予补充:“老师这里也有两个小窍门想要告诉大家。”教师可在投影中展示自己的阅读建议,如精彩片段扮演,与家长复述文章内容,借此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高效的阅读方法。

总之,在当前对学生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关注度大于其应试成绩的背景下,教学设计作为帮助小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不仅是在语文阅读教学甚至在数学、数字的学习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语文阅读指导不但能够以小窥大,示范性地辅助教师找寻正确的阅读教学设计方向,而且能够借助其正确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因此,作为帮助学生建立读、写两大技能正确习惯的重点课,对其教学设计的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猜你喜欢
鲁滨逊漂流记漂流记鲁滨逊
鲁滨逊真的有问题
漂流记
勇敢坚强,永不放弃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的艺术特色浅析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
漂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