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阅读链接,走向阅读深处

2020-12-16 22:34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小学部马小微
小学时代 2020年26期
关键词:放风筝风筝课文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小学部 马小微

背景:“阅读链接”在统编版教材四年级的部分课文后面开始出现。虽然这些链接内容篇幅都不是很长,但将它们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图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是为了丰富相关阅读内容,拓展学生阅读的深度;另一方面提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大量阅读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下面,笔者将以统编版高年级语文教材为例试作探讨。

一、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课堂的拓展应立足于文本之上,并突破文本的限制,在文本的基础上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实现阅读知识的重构。关注“阅读链接”的首要前提,就是要紧扣教材内容,尊崇教材的价值取向,对其进行深挖和拓展。

比如: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阅读提示为让学生根据阅读链接的内容深化理解文末两端内容。阅读链接补充了冯雪峰的《论〈野草〉》(节选)、李何林的《鲁迅〈野草〉注解》(节选)。通过对补充材料的学习,学生对课文表达的中心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好的故事》不仅是在描绘一个梦境,更是表达了鲁迅先生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那令人向往的地方、存在美的人、有趣的事、幽雅的景物,虽然现实仍是“昏沉的夜”,但是从梦醒后“总记得”可以看出他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对理想社会的热切期盼,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动,让我们看到了对美好生活的充满热爱和憧憬的鲁迅。

二、引导对比,关注表达

比较阅读是指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共同点的文章加以对比,有分析、有比较的进行阅读,是比较适合高年级的一种阅读方式。在这种阅读方式引导下,学生可以站在篇章的角度认识文章表达特色,加深对文章人物形象、结构层次、中心内容、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等诸多方面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比如:五年级下册第八课《红楼春趣》和阅读链接中的《风筝》,两篇都是关于放风筝的文章,但是写作侧重点各不相同。《红楼春趣》主要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面放风筝的故事,而《风筝》中主要回忆了作者儿时如何放风筝和各种风筝的样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两篇文章,找出其写法上的异同点。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们就会明白阅读链接中的《风筝》相较于课文,虽然没有各种传神的人物刻画,没有语言和神态描写,但是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给我们生动地展现了儿时放风筝的画面,让学生体会到虽然描写的对象相同,但不一样的语言风格和技巧,可以形成不同的表达效果。

三、读写结合,凸显“语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要求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老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组织形式和语文现象,探究作者用词的奥妙,更要重视表达效果的体味和表达内容的见解。也就是说,在日常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不断地“理解语文”,即读中有写,以读促写,以读代写,只有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将阅读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课后第四题的阅读要求是:“读‘阅读链接’,想象在描写特定地点(威尼斯)时,不同作者表述内容及方式有何不同?“阅读链接”补充了朱自清的《威尼斯》(节选),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节选)以便于学生理解与思考。

经过全过程的学习,学生们尝试运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试写自己身边的一处景物,通过学以致用,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及表达能力。

四、查阅资料,升华情感

学生完成一篇文章的学习后,教师可拓宽自身的视野,引入“阅读链接”内的内容,唤醒学生的阅读意识,使其更加全面分析文章的人物特征,走出思维瓶颈,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后第三题,提示学生结合“阅读链接”内容,根据所学文章的阅读思路理解该内容,深度剖析其蕴含的情感。与此同时,该链接中还引入了闻一多先生所著的《七子之歌》与冯亦同先生所著的《和平宣言》,挖掘不同写作内容中的共同之处,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深入理解阅读知识,重拾阅读兴趣。

笔者在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的节选,并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香港、澳门割让的背景,感受补充材料和所学课文在表达情感上的相似之处:对祖国有多眷恋,对侵略者就有多仇恨,从而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远离战争,爱好和平,珍视生命。

综上所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巧借“阅读链接”之力,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中解放出来,挖掘更多的有效因子,放眼于广阔的知识海洋,从中汲取自己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了解更多的语文内容,迈向更高的台阶,走向阅读深处,与作者进行思想的交流,深度剖析阅读作品,获取更多的阅读能量。

猜你喜欢
放风筝风筝课文
背课文的小偷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端午节的来历
学做风筝
背课文
放风筝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