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对学生思维成长的作用

2020-12-16 22:34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曹丽丽
小学时代 2020年26期
关键词:和氏璧群文古诗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 曹丽丽

语文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正确使用这一语言。对于思维来说,语言既是其表达的工具,更是其传输的载体。因此语言能力的进步和发展是要以思维发展为前提的。群文阅读不同于传统的单篇阅读,其能够在辅助学生准确把握某篇文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总结某些相似的文章,最终得出关于这些文章的异同点。

一、利用群文阅读突破阅读局限,培养高级思维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将处于认知领域中的教学目标分为六级,后三级的分析、综合以及评价属于高级思维能力的范畴。群文阅读能够突破学生的阅读局限从而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

例如,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其与另一首古诗《芙蓉楼送辛渐》联系起来教学,这便是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这两首古诗都讲述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之心,但当学生细细品味和琢磨后,又能发现这两首古诗中暗藏的不一样的感情。这两首古诗的题目中都有“送”这一词,古诗中都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这些关于“离景”的描写更能烘托出离别时的孤寂和难过。但这两首古诗仍有不同的地方。比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杨万里想通过这首诗告诉林子方若是想有所成就那便不要去往福州,只有在皇帝身边才有获得成就的机会。但林子方并没有通过这首诗读出这一层含义。而《芙蓉楼送辛渐》的作者王昌龄通过这首诗想表达的是对友人离去的不舍,还着重描写了自身的高风亮节。王昌龄用玉壶来比喻自己,表达出自身的洒脱胸怀以及坚毅品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领会这两首古诗之间的感情,通过分析这些“同类异质”性的文章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二、利用群文阅读开展对比教学,培养审辩思维

语文这一学科中现有的观念和理论并非会永远保持正确,总有一些更为正确的观念会取代原有的观点。在这一验证和取代的过程中,审辩思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审辩思维的核心内容是不懈质疑、包容异见。群文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在同一时间对比思考许多篇文章,学生在阅读和分析这些文章时很容易产生疑问。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质疑,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其和后面的《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这两篇文章都讲述了孩子和母亲的关系。这两篇文章中都蕴含了自然界中母亲和孩子之间的联系,但学生在对比这两篇文章的内容时会感到疑惑,为何小蝌蚪是要去寻找妈妈而植物妈妈却想要孩子离去,与之相似的还有很多疑问。教师通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学生能够在学习时对比分析异同点,从而培养自身的审辩思维。

三、利用群文阅读进行分析综合,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学生所具备的思维发散和具体想象的能力。但创新思维更需要学生集中思维到某一个具体的事物上,在充分了解这一事物的基础上再进行思维的发散。按照传统的单篇阅读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容易在学习某一篇文章时无法抓住其中的核心要素,但群文阅读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的方式,反而使文章的核心更加明确。在掌握文章核心的基础上,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文章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其与《狼牙山五壮士》联系起来教学。这两篇文章都向学生直观地展现出舍身为国的精神。蔺相如为了不让秦王夺走和氏璧,试图拿着和氏璧撞柱而死,但最终蔺相如保全了和氏璧,也保护了自己。而狼牙山上的五位壮士为了不让敌人发现大部队,毅然决然走上了狼牙山并最终跳下悬崖。蔺相如保护和氏璧的方式是聪慧的,在没有伤及和氏璧和自身的前提下,蔺相如带着完好无缺的和氏璧回到了赵国。为了保护大部队,狼牙山五壮士选择牺牲了自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这五位壮士要用这样的方式保护大部队。通过将思维发散到当时的现实因素,学生能够很快得出这是由于环境所迫,跳下悬崖是这五位壮士所能得出的最为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散,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能够协助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通过群文阅读,学生的高级思维、审辩思维以及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培养。在思维成长的基础上进行语文学习,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效果都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猜你喜欢
和氏璧群文古诗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完璧归赵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和氏璧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群文活动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