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2020-12-16 08:19李洁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22期
关键词:呼吸肌营养状况个体化

李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主要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临床症状以慢性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气短为主,并进行性加重,晚期患者常见体质量下降、食欲减退、营养不良等。该病高发于老年男性群体,严重时可致患者呼吸衰竭,威胁其生命安全[1]。由于老年群体的免疫能力本身就不如青壮年群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后其免疫功能会进一步受到损坏,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进而并发诸多感染性并发症,为患者的治疗增添难度,因此需要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尽可能为其提供足够的营养以维持其免疫功能,目前为患者提供营养最好的方式为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本院针对上述议题开展了相关的研究,观察该方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切实疗效,研究的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 例本院于2016 年6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标准:(1)纳入患者均满足国际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2)患者无精神障碍,能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3)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肿瘤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2)药物过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对象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0 例。常规组:男性32 例,女性8 例,年龄60 ~76 岁,平均年龄(68.42±6.81)岁;干预组:男性28 例,女性12 例,年龄62 ~77 岁,平均年龄(70.33±5.75)岁。以上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即给予患者适当的支气管扩张剂、并做好患者的祛痰、抗感染等治疗。干预组则是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该营养支持的具体操作为:患者入组后即给予营养风险筛查(使用NRS2002 评分量表筛查,≥3 分定义为营养风险,<3 分定义为营养正常)。无营养风险患者给予营养教育,指导其饮食搭配及每日观察患者进食情况,并定期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一旦存在营养风险立即开展肠内营养支持。存在营养风险者立即开始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即口服或经鼻插入胃管或空肠管,选用整蛋白型(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配合乳清蛋白粉等组件组成个体化肠内营养配方制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先根据“负氮平衡期低热卡原则”给予能量20 ~25 Kcal/kg·d,代谢稳定后给予能量30 ~35 Kcal/kg·d蛋白质1.0 ~1.5 g/kg·d,经肠内营养输注泵缓慢匀速泵入喂养,并注意喂养的温度及速度。在给予患者肠内营养的过程中观察每名患者的实际情况,根据患者胃肠道耐受情况及症状调整每日用量及配方组成,评估其是否在营养支持的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一旦发现患者有上述情况则查找原因并给予相应处理。

1.3 疗效标准

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生活质量及肺功能指标。营养状况指标: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血清总蛋白;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WHO-QOL-100)进行评价[2],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以及独立性领域4 项,领域得分通过其所属各目的平均分再乘以4 获得;肺功能指标[3]:统计患者最大呼气流量(PEF)与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分析以上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提高,并且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肺功能对比

干预组患者治疗后PEF 高于常规组[(86.4±6.9)L/minvs. (63.2±7.1)L/min],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t=14.820,P=0.000),干预组患者治疗后FEV1高于常规组[(2.48±0.55)Lvs. (2.03±0.41)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9,P=0.011)。

表1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对比(g/L,±s)

表1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对比(g/L,±s)

组别 例数 血清白蛋白 血清前白蛋白 总蛋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干预组 40 28.53±2.41 32.14±3.21 0.15±0.02 0.26±0.03 57.69±1.28 65.34±2.11常规组 40 27.96±3.51 28.91±3.15 0.16±0.04 0.20±0.03 57.38±1.46 59.23±2.21 t 值 - 0.847 4.542 1.414 8.944 1.010 12.647 P 值 - 0.400 0.002 0.161 0.001 0.316 0.001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s)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生理领域 心理领域 社会领域 独立性领域干预组 40 80.12±12.83 78.60±12.30 76.91±12.73 77.52±12.41常规组 40 66.45±10.73 64.21±10.82 63.52±10.45 65.73±10.65 t 值 - 5.169 5.556 5.142 4.56 P 值 -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呼吸系统结构包括肺、呼吸肌、胸廓、神经系统以及与肺防御和代谢相关的细胞。营养不足或营养不良可导致呼吸肌结构和功能不良,呼吸通气调节反射下降,以及呼吸系统免疫、防御功能减弱,并影响肺组织损伤的修复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因此,营养状况对肺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营养支持在呼吸道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应引起重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其主要原因是机体营养摄入相对不足、能源底物配比不合理,患者呼吸肌负荷增高和肺部慢性炎症导致能量消耗增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呼吸肌负荷增加,基础能量消耗随之增加,尤其是病情较重,气道明显阻塞以及消瘦的患者,为克服增高的气道阻力和效率低下的呼吸肌活动,保持适当的通气量,必然使呼吸肌耗能增加,另一方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慢性炎症也使能量消耗增加,上述均导致基础能量消耗较正常人增高,而且慢性炎症和基础能量消耗增高可加速肌蛋白的降解,导致肌肉萎缩,进一步加重体质量下降,最终可导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而老年群体身体各部分组织功能发生衰退,使得该群体的合成能力下降,免疫功能不如青壮年群体,再加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程长、复发率高,长时间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当中会极大程度的消耗患者体内能量,使其无法维持自身器官的运作,导致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使得致病菌入侵患者身体,引发诸如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等严重疾病,不利于患者的治疗[4]。

营养支持的方式主要有三个层面:(1)饮食指导和管理;(2)肠内营养支持(EN);(3)肠外营养支持(PN)。在以往的常规治疗中,有关患者营养的摄入一般都是通过直接摄入食物或肠外营养支持,直接摄入食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现轻微的患者效果较好,但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效果不理想[5]。因为重症患者通常会因情绪不佳、精神萎靡等因素导致其食欲不振,难以摄入更多营养。而肠外营养时所有营养物质均需要进入血液循环,受技术条件限制部分营养素尚不能添加至肠外营养中,且肠外营养容易发生代谢并发症。因此需要应用操作简单,使用过程较安全,并发症相对较少,效果更加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来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6]。

肠内营养支持是一种经胃肠道提供人体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时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入肝脏,更利于肝脏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调节。肠内营养支持对胃口差、无食欲或完全没有饮食功能的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其中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更是在喂食前分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病症,制定合理的总热卡,调整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搭配和比例,选择适宜的时间、途径、温度和速度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营养支持[7-8]。合理的营养干预能提高患者呼吸肌力量,强化肌肉力量,调控氧耗量,增强肺功能,还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肺功能指标,进而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有效率[9-11]。本研究显示患者在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PEF、FEV1改善。

经本研究可知,采用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的干预组患者在营养指标、生活质量各指标与肺功能各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保证了患者疾病状态下总能量的供给及各种营养底物的合理搭配,通过营养支持可减轻炎症作用,尽快恢复气道粘膜防御功能,使肺功能得到改善[12-13]。

综上所述,通过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肺功能,进而提高治疗的效果。经证实该方案确实可行。

猜你喜欢
呼吸肌营养状况个体化
脑卒中患者呼吸肌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进展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干预效果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