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体时代新闻丰持内容生产及传播探究

2020-12-16 07:56张宇楠
新闻传播 2020年21期
关键词:传播人工智能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强势进入传媒行业当中,一举打破传统媒体新闻内容生产及传播困境,由此创造出全新的智媒体发展新形态。这种全新的新闻媒体形态,主要是以“人工智能+媒体”来实现新闻主持内容的生产创新。然而在实际的智媒体新闻主持内容生产当中存在明显的冲突性,主要体现为新闻主持角色冲突、传播的人文价值冲突两方面。为此,本文首先分析智媒体时代新闻主持内容生产及传播的可行性,由此阐述新闻主持内容生产及传播模式,明确内容生产及传播中的冲突性,最后对播音主持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智媒体;人工智能;新闻主持;内容生产;传播

智媒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给新闻传播领域带来全新的变革,深入影响整个新闻内容生产及传播。也即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运用的持续深入,除了产生常见类写作机器人,在实际的新闻内容生产实践当中,智能技术早已融入媒体内容生产的全环节当中,包含新闻线索获取、内容采编、文稿撰写、传播分发、自动处理及互动反馈等多环节当中。可见,新闻主持内容生产智能化直接成为当前新闻传播领域的必然发展趋势[1]。

一、智媒体时代新闻主持内容生产模式

(一)内容为基础的价值链延伸

具体论述如下:1.新闻信息素材采集的传感器可优化新闻源信息。智媒体时代的来临,新闻信息资源的采集主要基于传感器及大数据处理技术来实现,通过传感器及数据处理器,理论上任何事物都可成为信息采集者。传感器的使用充分拓展了新闻信息采集的时间与空间维度,最主要的是突破了新闻生产的反馈渠道。2.新闻稿件生产由智能机器人辅助实现。新闻稿件编辑写作属于新闻生产的核心流程,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由此带来巨大的变革,直接改写了新闻稿只能由人工撰写的沿袭,实现新闻撰写形式的创新转变。比如2017年新华社上线的“媒体大脑”就直接突破了单纯的智能撰写模式。3.新闻内容识别及认知体验的重塑。对于新闻内容生产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生产方,在消费者方面也是一个主要方向,集中于新闻体验方面。紧随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由传统文字阅读到新媒体的视听阅读,使得受众由此获得沉浸式体验。可见技术的创新,必然越加重视用户的新闻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开始生产出沉浸式新闻,打破二维界限,开启了三维空间的新闻体验。

(二)以社群为端口的传播渠道

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1.重新定义了新闻分发渠道。主要是智媒体下的新闻分发渠道开始形成,整个过程以“个性化”为核心,其主要在海量内容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方法及手段对新闻内容传播进行重新界定,由此极大提升用户粘性,真正打开新闻内容生产新路径。2.类微博类垂直拓展的社交渠道。当前国内较为典型的智能新闻应用主要以“新闻头条”为主,新闻头条发展至今开始致力培养社交属性,期望能够由此来应对各类竞品的被替代及同质化。仅从其页面操作上,给予用户具备“关注”他人账号的权限,也被称为“微头条”。这种形式非常类似微博,用户不但可以关注,还可点赞、评价及转发,甚至可以直接私信,与相关内容创作者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2]。通过这种社交渠道的拓展,促使智能新闻用户群得以迅速拓展,最終在内容生产价值链当中,流量变得更为稳固、丰富且流畅。

(三)以场景为入口的价值链反向构建

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个体与环境的循环感知。主要是现代智能新闻APP的研发,具备地理位置定位、感知的功能。因为现代人们大多数生活在固定场景当中,像办公室、教室等。新闻APP被使用时选择打开用户定位后,将实现时间、空间的匹配,由此推送给用户最接近、重要的新闻内容。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具备外在环境整合、内在信息识别、捕捉的能力,可依托场景构建适配的价值链。2.实现信息、人流及物流整合式的入口。主要是由于智媒体下,人工智能用于新闻内容生产不单单是理解和掌握特定场景用户情况,其更多还在于能够快速明确并推送与之需求相符合的内容及信息服务。这种基于地理定位、用户状态及阅读习惯的新闻推送,近几年在各大新闻类APP当中均获得了大量的运用,甚至依托算法技术支撑,对定向地理位置及阅读习惯的用户进行广告内容的适配,由此产生盈利。

二、智媒体时代新闻主持内容生产及传播的可行性

(一)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实现人机协作

智媒体下,AI主播成为代表性产品,其本身具备非常强大的数据处理、无误播报及任意环境持续传输信息的特点,而这些都属于传统播音主持所不具备的能力。尤其以大数据处理能力更是成为AI主播的标志性能力。通过大数据处理能力,采取人机协作的方式成为当前智媒体发展的主要方式。人机协作主要是对人工智能强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重复利用,以“主播+辅播”的形式呈现。这也是有效避免新闻播音主持阵地彻底失守的重要应对举措,具体是AI主播通过不同环境与相关播音主持互为配合,以提高辅助性技术的形式支撑播音主持人员的工作,达成人机协作的目标。这样不但能够强化新闻主持播报的逻辑性,同时也可对新闻内容进行人文性解析,充分弥补双方在内容表达上存在的差异性。可见智媒体时代,也给整个播音主持带来创新性的发展契机。

(二)特殊环境报道的替代性作用

以往传统新闻播报当中,播音主持人所处环境固定、安全、稳定,而当某些特定环境当中,安全、稳定的播音主持环境将所随之面临明显的不稳定因素。比如在进行现场报道时,有些新闻事件本身属于突发性的事件类型,这类事件通常需要在特定背景环境下进行播报。像灾难性事件,涵盖自然系灾难事件及人为性灾难事件[3]。像2018年9月,代号“山竹”的台风给香港地区造成巨大的影响和损失,该台风属于级别最高的飓风。新华社为获取一手资料,派遣一位女记者赶赴现场,进行了“拼命式”的现场报道。此次报道尽管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但通过现场报道的画面,仍然能够深刻感受到女记者当时身处极度危险的境地。因此,类似这种特殊环境的现场报道,可由智能主持(AI主播)来替代进行。

三、智媒体时代新闻主持内容生产及传播中的冲突性

智媒体下智能新闻主持业务的持续优化,具备明显正向作用的同时,还需充分重视其在实际运用当中主体角色定位及人文价值传播存在的冲突性,这势必给媒体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困扰。

(一)新闻内容传播主体角色冲突

在以往传统新闻传播当中,播音主持属于新闻传播的最后阶段,播音主持人在此阶段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政治层面分析,播音主持人是党和受众的传播枢纽,所传输的内容要求必须充分符合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要求。而从新闻传播角度分析,播音主持人员也是新闻信息的最终把关及传播者。从新闻内容创造角度分析,播音主持人员在实际传播当中需要针对相应的文字信息内容进行有声语言的二次创作。然而,智能媒体与传统播音主持人员的区别就在于此,其并不具备二次创作的能力,也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及播音经验的累积,其主要特征在于对数据的克隆、处理及无差错、无间断状态的事项。但这些和传统播音主持人员的特性并不处于同一维度。因此,一旦完全由于智能播音主持来承担,则本质而言属于人到机器的更替,将致使用户对信息传播主体角色的定位认知模糊。

(二)人文价值传播冲突

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之初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更加省力、高效地完成相应的工作内容,甚至在部分工作上实现人力的释放。而在新闻播音主持领域的运用,尽管能够促使播音主持工作更为准确、高效开展,但需注意智能播音主持不可理解为技术层面的提升,同时还需充分考量人文价值,其中涵盖新闻、艺术及文化内涵等多属性的融合。但是在新闻播音主持领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并未良好解决人文价值传播问题。比如播音主持人对新闻稿件的二次创作,这其中投入了自身独有的情感,使得新闻内容更加溫情、人性化,这是智能播音主持无论如何也无法实现的效果。所以,智能播音主持对于新闻内容的报道无法达成“新近之事,如是我闻”的解读效果,这直接与新闻价值观造成明显的内在冲突。

四、智媒体时代新闻主持内容生产及传播的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新闻生产及传播的效率水平。但这点仍然需要注意,不可一味地追求效率,取代人类劳动,最终必将致使播音主持领域当中的新闻艺术创作空间被不断压缩,其是否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存在明显的争议。因此,笔者认为,新闻播音主持领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重点在于促使新闻内容传播形式的多元化转变,并尽可能的弥补和完善播音主持工作人员实际工作存在的不足,并不是为了吸引广大民众眼球,也不是单纯的为了发展技术而不断革新技术。科技发展不可忽视人文价值,应当在实际发展当中始终坚持人机协作的理念,在充分发挥科技力量的同时,高度重视人文价值的传播,这样才属于利于国家、社会发展的科技进步。

参考文献:

[1]赵琼.智媒体背景下新闻媒体的探索与突破——以封面新闻为例[J].出版广角,2020(10):65-67.

[2]葛晓晶.新媒体时代与智媒体时代的新闻产业链重构[J].科技传播,2019,11(24):74-75.

[3]郭全中.智媒体发展三大新趋势[J].新闻战线,2019(23):36-38.

【作者简介】张宇楠,硕士,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主持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传播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