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与创作中的“情”与“理”

2020-12-16 07:56马玉梅
新闻传播 2020年21期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客观性采访

【摘要】电视民生新闻在进行采访与创作时应有效遵循真实性、时效性、生活化与创新性原则。“以人为本”是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中的“情”,需要通过树立人文关怀意识,充分体现民意;强化创新精神,深化民生新闻独特性与深刻性来体现这一主体思想。“客观性”是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中的“理”,需要通过坚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深入群众获得第一手资料,全方位了解事件真相来体现这一主体思想。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采访;创作;“以人为本”;客观性

电视民生新闻,已经逐渐成为广受民众喜爱的新闻类型,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的内容素材主要围绕时事政治、文化教育、医疗住房等基层群众切实关心的实际问题,在对这些新闻素材进行采访与创作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思想,体现出“情”,拉近电视媒体与基层群众之间的距离,同时又要坚持“客观性”的主体思想,最大程度地还原新闻的真实性。

一、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应该遵循真实性原则。要想报道出高质量的民生新闻事件,需要记者深入普通民众之中,采访相关新闻事件的真实发生过程,采访民众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样才能提升民生新闻在百姓之中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其次,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需要遵循时效性原则。凡是新闻类节目,都讲究时效性。民生类新闻多与普通民众切身利益相关,在相关新闻事件发生以后必须要抢在第一时间进行采访、创作和报道,如此一来才能吸引民众对新闻报道进行关注。

最后,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需要遵循创新性原则。倘若新闻采访与创作内容素材全部是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琐事,便无法体现出新闻的价值所在。为了强化创新性原则,记者可以将目光锁定在当地的风土人情,并善于从不同平常的角度进行切入,进而深入挖掘背后的新闻价值[1]。

二、以人为本: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中的“情”

(一)“以人为本”主体思想下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1.题材选取不够深入,未能充分反映民意

电视民生新闻的素材来源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然而大多数记者在进行素材选取时,如上文所言,仅把目光停留在表面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并没有真正深入到基层民众的生活中去,题材选取不够深入,无法真正反映出基层民众的实际生活状态,传达出基层群众的真实声音,解决基层民众生活的真正问题,充分反映出民众的需求。这样自然也无法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主体思想,展现电视民生新闻在采访与创作过程中的“情”。

2.观察视角片面,采访资料缺乏客观真实性

民生新闻的素材需要新闻采编人员深入民众之中,以全面的视角去了解事件的始末,真实反映出民众生活状态。但是,部分新闻采编人员在实际采访与创作过程中,为图方便,在获取到部分采访资料以后就停止深入采访,而是依靠自己以往的采编经验和固有的创作模式对其进行自主加工,既缺乏新闻工作人员应有的全面的观察视角,也使得新闻报道缺乏客观的真实性,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没有真正站到民众的角度上反映民众意愿。

3.采访方式不当,缺乏对采访对象的同理心

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对象大多为基层的普通百姓,他们在语言、文化素养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等方面和记者会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此时就需要采编人员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上,以他们熟悉的语言和方式进行采访工作。然而,大部分采编人员都缺乏这种同理心,仍然按照以往固定的采访方式,导致采编人员和采访对象之间存在一定的错位和偏差,影响采访效果,也无法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主体思想[2]。

(二)“以人为本”主体思想下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方法

1.树立人文关怀意识,充分体现民意

为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主体思想,展现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中的“情”,首先,采编人员需要建立平民视角,在采访过程中充分贴近基层群众,在进行选题时避开无价值的家长里短事件,深入群众生活中挖掘真正有价值、能够体现出民意的素材和选题:其次,从素材中提炼并挖掘有价值、有意義的内容,从而加以组织和创作,最终升华主题,切实反映出民众的真实生活状况,体现出民意。最后,在对基层群众进行采访时,要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采访方式,通过语言、态度、语气等方面有效拉近与受访者之间的距离,从而了解到具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确保最后创作、报道的民生新闻充分体现民意[3]。

2.强化创新精神,深化民生新闻独特性与深刻性

如前文所言,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非常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同质化现象严重,所报道的新闻素材大同小异,都是围绕基层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为了体现出民生新闻的“以人为本”的主体思想,体现出其采访与创作的“情”,必须要强化创新精神,在采集新闻素材过程中,挖掘出其中独特的切入点,进而逐渐深入下去,将其与民众关注的方面、民众切身的利益相连接,紧扣普通民众的心理需求,以独辟蹊径的方式进行思路和角度方面的创新,进而深化新闻内容方面的独特性和深刻性,充分体现出电视民生新闻中“以人为本”的思想。

三、客观性: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中的“理”

(一)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中客观性存在的问题

1.采访理念不够客观

对于民生新闻而言,采访理念是其行动的指导,只有具备了客观的采访理念,才能使得整个采访过程具备客观性。许多电视民生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选题的过程中,并没有对相关的民生政策进行深入研究,缺乏科学、合理的采访理念设计,缺乏对民生问题的普遍性认识,其理解的民生问题大多是自己主观臆想的问题,难以与百姓的实际生活相关联。这种采访理念指导下的采访与创作自然难以体现出客观性,突出“理”。

2.采访内容不够客观

电视新闻记者的任务是挖掘到新闻素材以后,针对相关的基层群众进行采访,挖掘整个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和真相。然而,有部分记者在对基层群众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往往会人为地将采访思路带偏,导致新闻素材中本质性、深层次性的内容没有被挖掘出来,影响采访内容的客观性。

3.采访对象不够客观

对于民生问题而言,基层民众只是其中涉及的一个方面,与之相关的还有当地的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因此,在进行采访时,不仅要采访基层的民众,还要对涉及的政府相关人员进行采访,确保全方面地了解事情的真相,保证采访对象的客观化。然而,部分记者在对相关事件进行采访时,仅仅将采访的重点放在老百姓身上,而忽略了其他的采访对象,导致采访对象不够客观,无法充分体现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中的“理”。

(二)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中强化客观性的策略

1.坚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强化民生新闻采访理念的客观性

为确保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中的“理”,凸显其客观性的原则,在进行采访工作时,电视民生新闻的相关记者必须要强化其采访理念的客观性。为此,记者必须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针对相关素材提前设计科学、合理并能够反映出普遍问题的选题,确保民生新闻素材定位上的客观性。

2.深入群众获得第一手资料,强化民生新闻采访内容的客观性

要强化民生新闻采访内容的客观性,就要深入到基层群众中间获得第一手资料。在选题客观性基础上,记者一定要提升自己的采访技巧,确保所有的问题都围绕新闻事件本身出发,意在挖掘深入的本质,围绕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去提问,深入挖掘事件本身的真相,并加以记录,体现出民生新闻的客观性。

3.全方位了解事情真相,强化民生新闻采访对象的客观性

如前文所言,与民生相关的事件往往不仅涉及基层的群众,也涉及政府相关部门。许多民生政策都经由这些相关部门的人进行上传下达,因此,记者在开展采访过程中不仅要对基层群众进行采访,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而且要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全方位了解事件的状况,避免一家之言的主观臆断,促进问题的真正解决[4]。

结语

对于民生新闻而言,普通民众的支持和关注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中的“情”与“理”是其核心。许多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正是因为坚持“以人为本”的“情”和“客观性”的“理”,真实地反映民心、民情和民意,同时坚持新闻本身的客观性,才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和生存。本文针对当前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时在“情”与“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措施,以期促进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季凯,新闻采访中如何把握客观性——以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2(24):174-175.

[2]葉平.新闻采访中如何把握客观性——以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为例[J].新闻世界,2010(8):108-109.

[3]卫颖.基于“民本取向”主体思想下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策划研究[J].新闻传播,2017(11)81-82.

[4]段晶.基于人文关怀下的电视新闻采访探析[J].记者摇篮,2018(7):53-54.

【作者简介】马玉梅,硕士,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

猜你喜欢
电视民生新闻客观性采访
浅析历史的客观性
聚焦以能力立意的六种“客观性”函数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电视民生类新闻采访策略分析
从《绸都·丝韵》谈非遗类纪录片的创作理念
媒介融合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记者在体育新闻人物采访中如何打破“中国式思维套路”
浅谈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问题与发展前景
从“杂货铺”到“精品店”:电视民生新闻的定位探析
美媒估计《采访》亏了3000万
高中生物教学的客观性评价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