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讲述,向民间故事更深处漫溯

2020-12-17 03:15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英雄小学鲍红梅
小学时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牛郎织女织女评书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英雄小学 鲍红梅

民间故事是一种历史久远的民间文学,其主要特点是内容和思想借助于“讲和听”的方式一代接着一代地流传和保存下来,这种方式决定了它是一种典型的“口头文学”。因此,“阶梯式讲述”就必然成为了学生学习民间故事的重要路径,教师也只有抓住民间故事这一文体的本质,才能做到返璞归真、追本溯源,逐步实现把民间故事讲清楚、讲生动、讲深刻的目标,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利用故事特点讲,理清情节脉络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特殊的口头叙事文学,虽然在千百年的流传中类型各异、数量众多,但归纳后会发现它们在情节上大多是按照“巧遇、美好、灾祸、抗争、结局”的步骤展开的。掌握了这一规律,抓住关键词,并适当串联,学生把民间故事讲完整就不再是困难的事了。例如,《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就是老牛牵线相遇后,织女嫁给牛郎,过上了幸福生活,然后王母要抓回织女,牛郎织女拼命抗争,最后隔河相望、七夕重逢。民间故事内容丰富,想象奇特,要把民间故事讲好,吸引听众,就必须把其中最感人和最神奇之处讲具体、生动。例如,在讲述《梁祝》时,把十八里相送、山伯求婚被拒郁郁而死、祝英台新婚之日跳入梁山伯墓中化蝶双飞这几处重要情节讲好,就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语文教学时,我们应在帮助学生理顺情节脉络,保证讲述条理清晰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关键情节处讲得生动形象,不断提升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二、借鉴评书艺术讲,突破表达习惯

评书是一种讲述的艺术,其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讲述人的语音语调、说话节奏、动作表情与讲述内容相得益彰,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境界。民间故事教学中,虽然不可能让学生像说书艺人教授弟子一样进行专门技能技巧的训练,但适当地借鉴、引用评书艺术,不仅可以提升语文课堂学习效果,而且还会对“评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借鉴评书艺术来讲述民间故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经常带领学生观看评书表演艺术家的讲述视频。在长期的耳濡目染,持久的欣赏、模仿、接近的过程中,学生能在咬字发音、眼神动作、语速节奏、气息语调等方面获得一定的技巧,并不断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纠正朗读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读书腔”,学会根据具体的语境、人物形象等区分出故事中的“叙述语言”和“人物对话语言”在讲述上的差异,把“叙述语言”讲得“自然”,把“人物对话语言”讲得“生动”。

一个成熟的讲述者就是一个“活”的民间故事。所以,借鉴评书艺术来讲民间故事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适当突破“书面文字”的束缚,在讲述中渗透自己的思想意识和文化观点,鼓励学生根据故事的意义和听众的反应自主地对故事内容进行创新,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讲述能力,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三、进行适当创编讲,生发合理想象

选进教材的民间故事因为篇幅的限制,普遍进行了删减。因此,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丰润的创编有助于进一步触及民间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内心,进而充分感受民间故事中人物塑造的独特魅力。例如《牛郎织女》的学习中,对织女这一形象的创编和丰润就大有文章可做。笔者引导学生从“织女在天上如何勤劳”“织女决定嫁给牛郎时的内心独白”“织女幸福生活时的担忧”“织女对王母娘娘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等方面进行了创编,从而使那位敢做敢当、有反抗精神的织女身上又增添了普通女性的柔弱内敛、勤劳善良的品格,让人物形象更加多元、真实、丰满,更符合劳动大众的审美期待。

情节夸张、想象奇特是民间故事的一大特点。在讲述过程中,教师若能巧妙地抓住故事弹性结构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想象、设计情节(例如,设想《牛郎织女》中王母为什么同意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能很好地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训练学生的篇章布局意识,锤炼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更能在民间故事的社会人文内涵上做适当引导,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不同版本比较讲,探究传承意义

民间故事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会有多种不同的版本。在讲述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同一民间故事不同版本的异同,在比较中让学生发现民间故事变化过程中所蕴含的时代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由讲述故事转向表达故事,真正关注到怎样讲述使故事的意义更明确。”

例如,在学生能讲述如今基本定型的《白蛇传》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更早期的《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白话版,让学生进行比较讲述。学生在阅读和讲述中会惊奇地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白素贞的形象从单纯迷惑人的妖怪变成了有情有义的女性,法海法师也从为民除害的得道高僧形象变化为残忍死板的封建势力的代表;故事的结局更是由早期的白蛇、青蛇被永镇塔中演变为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而法海不得不遁身蟹腹以逃生……了解了这些,学生一定可以某种在程度上触摸到如今的《白蛇传》广为流传、受人喜爱的深层次原因是其中蕴含着广大劳动人民最朴素的愿望:真挚的感情能冲破一切的阻碍,有情人最终可成眷属,破坏美好的人最终会受到惩罚。

同时,对同一民间故事不同版本的了解和讲述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逐步学会比较不同版本在人物塑造上的高下以及情节结构上的优劣,进而用以指导自己的习作表达。

五、相近类型拓展讲,思辨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中诞生和流传了难以计数的民间故事。但加以整理,就不难总结出民间故事中几种基本固定的“人物”关系:异类婚配型、动物和人型、俩兄弟型、人有神助型、恩将仇报型等,并且有相对定型的“人物”性格。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相近类型拓展讲述的时候,无论选择上面所提及的哪一点,都可以探究出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

以“动物和人型”的《九色鹿》《牛郎织女》等为例,教师在指导学生讲述故事时,要引领学生了解《九色鹿》中的九色鹿和乌鸦是有象征意义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价值观的折射;而《牛郎织女》中的“牛”和“喜鹊”的文化内涵就更丰富和深刻,如果换成“马”和“麻雀”,给读者或听众的感觉就会完全变味。当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搜集另外的“动物和人型”的民间故事,如“八哥鸟报仇”“老虎求医报恩”等,展开相近类型拓展讲述,对此类民间故事的表现手法和文化内涵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民间故事是以“讲述”方式生存的,民间故事的意义也只有通过讲述才能得到有效、充分的表达。因此,民间故事的教学一定要在“讲述”的情境中进行,让阶梯式讲述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活动形式,教师要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意识的民间故事讲述者、一个民间故事学习的主动者、一个民间故事传承的参与者,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牛郎织女织女评书
“把身体当地种”——评书泰斗袁阔成的养生故事
七夕节
——坐看牛郎织女星
浅谈评书的艺术特色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渡鹊桥
To Be Continued
网络评书,能否让评书重新繁荣
吟织女图
是织女,更是吃货
08版鹊桥会